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淑梅  金霞  李琰  王瑞  郭炜  王娜  张健慧 《肿瘤》2006,26(1):64-67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etal matrix proteinase-1,MMP-1)启动子区-1607bp处1G或2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北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159名NSCLC患者和350名健康对照的MMP-1启动子区SNP的基因型。结果NSCLC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2G/2G、1G/2G、1G/1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1%、33.9%、12.0%和55.4%、30.0%、14.6%,两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1.13,P=0.57);病例组和对照组的2G和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1.1%、28.9%和70.4%、29.6%,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04,P=0.84);根据吸烟状况及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该基因多态性对NSCLC易感性的影响;在有或无淋巴转移患者组中MMP-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相似。结论MMP-1启动子区SNP与中国北方人的NSCLC发病易感性及淋巴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巨噬细胞B7-1、B7-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蜕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B7-1、B7-2及Th1/Th2比率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妇女(流产组)和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和巨噬细胞B7-1、B7-2的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20.41±3.32)、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21.5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27.82±2.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1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663,P<0.01);流产组妇女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与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B7-2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9016,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B7-1表达水平增高、B7-2表达水平降低与蜕膜组织中Th1/Th2比率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在英国Hertfordshire和Preston进行的2个研究最早报道了出生时个头较小与成年后出现的糖耐量减低有关.此后在美国原住民、瑞典和美国白种人中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证实了这种相关性.为解释胎儿发育不良与糖耐量减少之间的关系,Hales等人最先提出胎儿营养不良可能会损害胰腺的发育,导致出生后胰岛β细胞储备减低.但此后在Preston男性和女性中进行的研究并未发现出生时个头大小与出生后β细胞数量之间的关系,却发现出生重量指数与胰岛素抵抗存在负相关(短时胰岛素耐量试验).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Phillips等提出,糖耐量减低与出生时个头大小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出生身体瘦小与成人后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我们对居住在瑞典Uppsala的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与下述假说一致:即低出生重量指数预示着50岁时血胰岛素浓度增高,60岁时患糖尿病.与Preston的结果一样出生时个头大小与静脉输注葡萄糖后胰岛素的快相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2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6岁.因上腹疼痛伴腹壁肿物1个月于1999年3月20日住我院肿瘤外科.查体:体温38.9℃,神清,右膝上、右乳房及左肩部均可见2cm×2cm大小的肿物,质软,无波动感,无触痛,活动尚好.实验室检查:WBC 3.6×109/L,RBC 2.92×1 09/L,Hb 77g/L,ESR 58mm/h.肝功:SB 23.3μmol/L,DB 6.1μmol/L,A/G 25/25,S GPT 14u/L,γ-GT 110u/L,AKP 165.9u/L.抗"O"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取皮下结节活检示脂膜炎.综合分析确诊为结节性脂膜炎.患者入院前3天出现左眼胀痛,眼球突出,视力急剧下降 .眼科检查:左眼视力黑朦,左眼上睑下垂,眼球突出,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向正中固定 .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清,瞳孔散大约6mm,圆形,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视神经乳头边界清,色淡,周围网膜轻度水肿,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可见.诊断:左眼眶尖综合征,视神经萎缩.治疗应用氟美松10mg、氨甲碟呤10mg、胞二磷胆碱250mg、脑活素20ml、维脑路通400mg,均每日1次,静脉滴注;强的松40mg,每日3次,口服.10天后患者左眼眼球突出及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减轻,但上睑仍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 视力无提高.2月后患者眼部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并发脑梗, 治疗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a。因臀部、大腿被刀刺伤,于1998年8月20日来我院急诊室治疗。清创缝合后,常规给予精制破伤风抗毒素(卫生部北京生化制品所,批号93092-3)1500u,im做过敏试验: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在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05ml,观察30min,呈阳性。采用脱敏疗法:用氯化钠注射液将抗毒素稀释10倍,02ml,im。20min左右,患者自诉头晕、胸闷、恶心、气短、咳嗽。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潮红,满布丘疹,面唇发绀,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双肺布满哮鸣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及规律。方法:通过对1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伤情、骨折分型和全身状态评估,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结果:本组126例均在2周左右康复出院,临床治愈,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常同时并存多种疾病,身体虚弱,骨折愈合能力差,手术耐受性差,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尤其重要,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7.
2004年7月~2005年2月,我院对15例产后尿潴留产妇积极采取措施,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22~34岁,均无产程延长。巨大儿6例,其余均为正常体重儿。产后12h发现尿潴留6例,24h发现尿潴留9例。经处理,12h有4例排尿顺畅,24h后仅有1例。其余经导尿后留置尿管并行综合治疗痊愈。2原因2.1产程延长及手术助产分娩过程中胎头对膀胱压迫过大,对膀胱产生牵拉和挫伤,致膀胱粘膜尤其是膀胱三角和尿道内口处出血、水肿,形成瘀斑,导致膀胱排尿困难或受阻而发生尿潴留。2.2疼痛产妇担心会阴伤口感染裂开、害怕疼痛、不敢排尿以及不习…  相似文献   
28.
由于胃镜的广泛应用,胃结核诊断率大为提高,使之胃手术前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本人在工作中多次协助医生做胃镜并活组织检查,多年来检出50余例,综合体会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42岁,上腹部持续性隐痛3个月余。伴有纳差,乏力、无发热、无盗汗。X线胸片提示有胸膜肥厚,即有结核接触史,体格检查:左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无其他阳性所见。化验,血尿常规均正常,血沉50mm/h、肝胆B超无异常,X线胃钡餐造影胃小弯稍硬,胃粘膜粗糙紊乱,大弯侧局限性充盈缺损,窦部扩张较差。X线报告:胃炎、不排除胃癌。胃镜所见:…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和分析配戴CRT与VST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低E值角膜形态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1/2021-12于我院视光门诊就诊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取右眼数据用于研究。按等效球镜分低度近视组(-1.00--3.00 D)和中度近视组(-3.25--5.00 D),各50例。组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T组和VST组,各25例。测量各组配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AL)、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点染分级、镜片偏位情况、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随访1.5 a。

结果:低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各时间点无差异,中度近视数组塑形后裸眼视力CRT组优于VST组,两组1 d,1 wk的视力有差异(t=-9.474、-12.067,均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均无差异。戴镜后6 mo,1.5 a,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中CRT组和VST组AL增加量均无差异,但CRT组比VST组增长少。两组戴镜后6 mo,1.5 a的双眼BUT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差异。从两组的角膜损伤来看CRT组角膜损伤低于VST组,但无差异(Z=-1.803,P=0.071),CRT组镜片偏位情况优于VST组(Z=-4.629,P<0.001); MRT 15°-30°处视网膜近视离焦量,低度近视中两组无差异,中度近视中1、3、6 mo离焦量有差异(t=-3.949,P=0.008; t=-5.833,P<0.001; t=-6.231,P<0.001),CRT组能产生更多的近视性离焦量。

结论:对于对低E值角膜形态的患者,CRT采用角膜8 mm处的矢高值来验配,不局限于角膜E值,塑形更快,塑形后裸眼视力更好,特别对于中度近视能获得更好的白天视力,从控制近视来看,CRT验配中抬高反转区(RZD),产生小的中央光学区能产生更大的周边近视性离焦,但两组控制眼轴增长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角膜损伤少,对近视控制安全性一致。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MUC4及Cerb-B-2的表达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MUC4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 MUC4及Cerb-B-2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MUC4分别为80.0%(48/60)、0(0/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rb-B-2分别为76.7%(46/60)、20.0%(2/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UC4及Cerb-B-2蛋白表达均与胶质瘤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MUC4及Cerb-B-2在胶质瘤病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UC4及Cerb-B-2的联合检测可望成为胶质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