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01.
<正>颅骨是骨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其结构复杂,且部分颅骨的形态结构在整颅上不易识别和观察,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往往难于掌握,进而影响后续前庭蜗器、脑神经、脑血管、眶、骨性口腔和骨性鼻腔的构成等内容的掌握~([1]);颅骨除下颌骨与舌骨外,彼此借缝和软骨牢固连接,且随年龄增长也将发生骨化形成骨性结合,因此,颅盖诸骨和颅底诸骨不易分离,面颅骨尤甚;制作分离颅骨的方法很多,传统方法有大豆膨胀法、温水浸泡法、冲击板分离法等,但由于颅骨各部厚薄不一,部分薄弱的部位容易损坏造成分离不全。近年来也有采用氧化钙分离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MRI在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列腺癌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系统回顾2012年3月—2014年10月16例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比术前术后 MRI 资料,观察消融效果,包括有无术后残留、转移等。结果术后1个月MRI 提示所有患者冷冻消融范围满意,均表现为长T2信号,DWI及DCE-MRI未见明显异常复发,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轻度下降。术后6个月MRI提示前列腺明显缩小,PSA明显下降,未见明显复发征象。术后无尿道坏死、尿道狭窄、尿道直肠瘘发生。1例患者随访6个月时因其他原因死亡。结论 MRI在评价氩氦刀低温冷冻治疗前列腺癌消融范围、术后复发或转移等疗效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在提高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HCC)安全性与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的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39例(158个结节)指定为A组,均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实施人工腹水。将2007年3月—2010年5月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108例膈面及脏面HCC患者(121个结节)指定为B组,治疗前未实施人工腹水。比较2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完全消融率。结果 A组与B组膈面、脏面HCC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大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组内膈面与脏面HCC患者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 2%vs. 94. 3%,76. 1%vs. 72. 2%,P 0. 05)。2组组间膈面、脏面HCC患者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 2%vs. 76. 1%,94. 3%vs. 72. 2%,P 0. 01)。A组中膈面HCC患者反应性胸水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中膈面HCC患者(P 0. 01)。2组脏面HCC患者肠穿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A组发生腹腔活动性出血3例,B组为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研究中交通性胸水的发生率较高,达20. 5%(17/83),但均未引起术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人工腹水能明显提高微波消融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反应性胸水、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对HCC治疗的一次性完全消融率。但人工腹水术引起交通性胸水以及增加腹腔活动性出血的倾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开环式痔上黏膜吻合术(TST)和Milligan—Morgan(M-M)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陆将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M-M组,每组各30例;TST组采用TST术治疗,M-M组采用M.M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TST组、M—M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及3个月后随访脱垂等并发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水肿、疼痛、3个月后随访皮赘残留等并发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术和M-M术均能有效治疗混合痔,且TST术治疗混合痔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和痛苦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ezrin、CD4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zrin、CD44的蛋白表达。结果:ezrin、CD44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ezrin、CD44的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zrin、CD44蛋白表达的阳性表达随着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ezrin、CD44的蛋白表达在膀胱移形细胞癌中有相关性。结论:ezrin、CD44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zrin、CD44在膀胱移形细胞癌的发生、进展中可能有协同性。ezrin可作为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随访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参数,探讨3D—STI评价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发病率匹配的对照组26例。经胸采集心尖全容积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两组病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15)、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绘制各参数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点。并对各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各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fGRS:(47.72±8.66)比(40.05±8.66),P〈0.001;GCS:(-17.88±2.37)比(-14.89±2.61),P〈0.001;GLS:(-14.10±2.61)比(-17.04±2.60),P〈0.001;GAS:(-30.20±2.57)比(-25.63±3.73),P〈0.001]。ROC曲线表明GRS、GCS、GLS、GA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8.8%、65.6%、78.1%、84.4%,特异性分别为65.2%、65.4%、70.0%、78-3%。相关性结果表明:GLS、GCS、GAS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4、-0.655、-0.693(P〈0.001);GRS与LVEF之间呈正相关,r为0.643(P〈0.001)。结论3D—STI能较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其中面积应变较其他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改善母儿预后的作用.方法:比较个体化饮食控制组和常规饮食指导组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个体化饮食控制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饮食指导组低(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治疗有助于GDM患者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脂肪分布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关系,以早期发现、诊断GDM患者.方法:通过测量获得研究对象孕前或早孕期的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其孕前BMI;于孕24~28周测量获得研究对象的50g-GCT 1h血糖、75g-OGTT空腹血糖、1h、2h、3h血糖等.统计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大(OR=7.388,95%CI=1.045~52.244)、孕前腰围大(OR=4.054,95%CI=1.105~14.876)、年龄大(OR=3.596,95%CI=0.955~13.538)均增加孕妇发生GDM的风险.结论:孕前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是GDM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载量.方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血清54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540例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35.7%(193/540).在298例HBsAg阳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183/298).其中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1.6%;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3.8%;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7%,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45.3%.329例ALT正常组HBV-DNA阳性率为10.3%.急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2.7%,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0.6%,肝硬化组HBV-DNA阳性率为80.3%,肝癌组HBV-DNA阳性率为83.8%.ALT正常组与发病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与HBV-DNA载量高度一致,HBV-DNA载量分析对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减轻环状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又能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新术式。方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分段外剥内扎+外括约肌单点浅切(治疗组n=50例)及分段外剥内扎(对照组n=50例),分别比较术后创面水肿疼痛、愈合时间、继发感染、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手术效果的自我评价等指标。结果:肛门疼痛积分情况、水肿积分情况、伤口愈合时间、肛门狭窄情况、手术效果自我评价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无肛门失禁病例,组间的继发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性好,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好切开技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