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精确并可重复性评估左心室功能(LVF)对于心脏疾病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MSCT)成为了有潜力的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方法之一,可一站式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结构及心功能。对心脏进行扫描,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左心室短轴位,用心功能软件勾画心内外膜边界,计算和分析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就MSCT评估LVF及其与心脏造影、超声、MRI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对照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2.
患者 男,49岁.因肝病史28年、乏力、走路不稳1周入院.2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不详),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未服用抗病毒药物,未进行系统治疗.15年前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外院就诊,并行脾切除及分流术.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术后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但反复出现肝性脑病.1周前患者出现乏力、头晕、走路不稳,查血氨230μg/dl.B超提示肝硬化,肝内结节,胆囊炎.门诊给予精氨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体检:神智清,反应略迟钝,巩膜无黄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肿涨,双侧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ALT 14.3U/L,AST 25.1 U/L,TBIL 15.5 μmol/l,ALB 21.7 g/l,AFP1.57 ng/ml,CEA 3.16 ng/ml,CA 19-9<0.6 U/ml.临床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切除术后,肝性脑病Ⅱ期.入院后予脱氨、保肝、对症治疗,予以白蛋白支持治疗,患者血氨下降,肝性脑病好转.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硬化型肝癌(SHCC)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的异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HCC及97例IMCC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表现,分析各自特征及二者间的差异.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SHCC患者发病年龄较IMCC略小(t=-2.735,P=0.007),二者肿瘤平均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t=1.328,P=0.186),而前者更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x2 =10.810,P=0.001).两种肿瘤发生部位均以肝脏边缘为主(x2 =2.933,P=0.087),且多伴有邻近肝包膜皱缩(x2=0.522,P=0.470),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两种肿瘤的CT及MRI平扫影像表现无明显差异,动态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主要分为2种类型,即典型强化和不典型强化,典型强化常见,二者间出现概率无明显差异(x2=0.028,P=0.876).两种肿瘤的不典型强化表现部分重合,但SHCC的不典型强化方式更为复杂且部分具有特征性.动态增强影像表现随肿瘤细胞和纤维间质分布、所占比例、血供情况及肿瘤出血坏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两种肿瘤中门静脉受侵(x2 =0.358,P=0.549)及淋巴结转移(x2=0.000,P=0.982)出现的概率无明显差异,而IM-CC出现周围胆管扩张较SHCC更常见(x2=5.011,P=0.025).结论 SHCC与IMCC均为富含纤维间质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二者临床及影像表现相近.充分认识二者影像表现的异同并结合临床对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9-05-2010-06经临床实验室诊断的5例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初诊胸片检查3例异常,2例正常.异常表现包括纵隔增宽3例,同时合并肺内局灶性实变2例和胸膜增厚1例.全部患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异常影像包括纵隔淋巴结受累5例、肺内小结节3例、气腔实变2例、胸膜增厚1例.颈部CT扫描1例,显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软组织脓肿,增强后淋巴结结节状强化,脓肿边缘花环状强化.2例治疗后复查的影像显示,纵隔淋巴结进一步加大,肺内病变出现播散并较前进展.结论 AIDS并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像表现以纵隔淋巴结增大和肺内小结节灶为主,其他异常表现包括气腔实变、胸膜增厚和软组织脓肿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肝衰竭肝坏死和再生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件分析5例肝衰竭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前的CT表现,并与术后的人体标本和病理结果 相对照,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有3种:(1)大块状融合病灶2例:病理结果 分别为肝细胞的大块状坏死和聚合的结节样再生.CT平扫相应表现为地图样分布的低密度和高密度区;增强扫描肝内坏死区强化出现在静脉期,聚合的肝细胞结节样再生以动脉期强化明显.(2)弥漫的结节状病灶2例:病理结果 分别为肝内弥漫的结节状坏死和结节状再生.CT平扫均表现为弥漫的稍高密度结节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出现强化,前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结节状低密度灶,后者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等密度改变.(3)多发小片状病灶1例:病理为肝内分散的肝细胞小片状坏死.平扣肝脏密度弥漫性减低;增强扫描静脉期表现为肝周的小片状强化,动脉期及延迟期为等密度改变.结论 肝衰竭的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findings of hepatic necrosis and regeneration after liver failure.Methods Five patients with liver failure underwent CT scan befor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These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correlated with gross specimen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obtained after transplantation.Results Among 5 cases,the CT appearances of liver failure can be divided into 3 types.(1)Massive confluent aggregate foci in 2 patients demonstrated low attenuation and high attenuation as geographical patlerns on CT scans before contrast enhancement.respectively.The histopathological liver changes showed massive necrosis and regencratinn. Regions of necrosis enhanced to attenuation great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ver parenchyma in portal-venous phase,the regions of regeneration enhanced to attenuation great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ver parenchyma in arterial phase on postcontrast CT images.(2)In 2 patients,diffuse nodules of liver demonstrated high attenuation on plain CT scans,which was nodular necrosis and nodular regeneration pathologically.All enhanced to attenuation great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ver parenchyma in arterial phase.The former showed hypointensity in portal-venous phase and equilibrium phase.The latter enhanced to attenuation equal to that of normal liver parenchyma in portalvenous phase and equilibrium phase on postcontrast CT images.(3)Multiple small foci in 1 case demonstrated low attenuatiun on precontrast CT images and enhanced to hyperintensity in portal-venous phase and isointensity in arterial phase and equilibrium phase on postcontrast CT images.The histopathological liver changes showed multiple necrosis.Conclusion Liver failure may reveal characteristic imaging patterns at CT.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胆囊壁增厚的相关因素.方法 测量4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非急性胆囊炎患者在MRI上的胆囊壁厚度、门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腔直径,并对比患者MRI检查前2周内肝功能检查结果及每毫升病毒复制拷贝数量.将胆囊壁厚度≤3 mm归为A组;将胆囊壁厚度>3 mm归为B组.结果 A组较B组血清白蛋白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7.
我国目前艾滋病毒感染特点探讨及防控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5年我国出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至今的25年间,艾滋病感染和发病情况日益严峻,艾滋病跃升为危害人类生命的头号传染病.本文对我国目前艾滋病毒的感染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对HIV的生物学特征、感染宿主的生物学过程和传播途径、HIV的诊断和检测做了学术上的论述,加深人们对艾滋病毒的认识.详细介绍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国...  相似文献   
68.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重症组(11例)及危重症组(7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结果 重症组11例,8例X线表现为双侧肺野中内带分布的、边缘模糊的小斑片和结节状阴影,3例X线表现为局灶性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其中1例胸部CT表现为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危重症组7例,4例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伴部分实变,其中1例出现胸颈部皮下气肿,1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沿支气管走行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双下肺结节状实变病灶和胸腔积液;其他3例表现为双侧肺野内大范围实变影.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包括重症患者肺内的结节样和斑片状阴影,危重患者肺内弥漫的支气管周围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灶和多灶性实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7月老年急性肠梗阻33例,分析其临床特点,29例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给予保守支持治疗。结果:本组33例患者中死亡3例,其中癌症转移、恶病质1例;顽固性感染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肠瘘以及严重感染、多器官衰竭1例。结论:加强对老年肠道肿瘤性急性肠梗阻的认识,根据临床情况,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老年急性肠梗阻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SARS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36,自引:11,他引:25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CT表现及动态变化。方法 对6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进行X线胸片(已有另文报道)和高分辨率CT(HRCT)的动态观察。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连续进行CT观察检查,间隔4~6d。结果 发病初期进行影像检查者25例,CT表现为小片状影像者22例,占88.0%(22/25);其中类圆形磨玻璃样影20例,占80.0%(20/25)。其余35例在进行影像检查时已发病3d,病变已经有所进展。3d后患者肺部均出现多发大片状影像,其中呈单一磨玻璃样影者10例,占16.7%(10/60);磨玻璃样影合并实变影者4:5例,占75.0%(45/60);主要呈肺实变影者5例,占8.3%(5/60)。入院10~14d内病变明显进展者50例,占83.3%(50/60);病变范围减少者10例,占16.7%(10/60);合并肺间质增生者4例,占6.7%。结论 HRCT可清楚反映SARS病变的密度、形态和范围,以及显示肺间质增生改变。因而,HRCT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了解病变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