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相似文献   
72.
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脊柱内固定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椎弓根钉的材质到设计理念不断进步,但传统置钉方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病人解剖部位的变异、侧弯、多次手术、骨质疏松等,均可对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椎弓根钉的偏差可能会导致神经、血管的受损从而导致并发症~([1,2])。导航系统的引入则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准确性,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发生。1导航系统的发展1980年代神经外科手术操作开始应用导航系  相似文献   
73.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双翼挡板固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的脊柱爆裂型骨折后路减压常有一定的困难。作者采用前路手术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双翼挡板螺钉(图1)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62例,随访2年以上43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图1 双翼挡板、螺钉及工具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29岁。从受伤至手术时间3天~4年。其中2周以内33例,2周以上10例。损伤节段:T112例,T128例,L120例,L213例。后凸畸形:43例。后凸角(Cobb法)16°~47°,平均26.5°。二…  相似文献   
74.
自1989年3月始,我们采用前臂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55岁;外伤疤痕10例,烧伤性疤痕5例。皮瓣面积5×2~16×6 cm,蒂长2~6 cm;皮瓣(带)长与筋膜蒂宽度之比值为2.5~5:1,平均3:1。  相似文献   
75.
胫骨骨折合并上胫腓关节脱位临床上常被忽视,造成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86 年至今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48岁,平均29岁.均为外伤性.直接暴力伤7例,间接暴力伤5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5例(其中迟发损伤  相似文献   
76.
应用AT1型医用纯钛,自行设计了“单钉-沟槽柱翼钢板”用于临床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2例。资料完整、应力滑移率≥25%、随访1年以上16例。按Steffee临床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复位较好、固定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影响MRI检查。  相似文献   
77.
自1990年以来,我院采用闭合折骨、小夹板合平衡固定牵引架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127例,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7例中,男115例,女12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17岁;工人35例,农民69例,其它23例;上1/8骨折27例,中1/3骨折87例,下1/8骨折13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最短6周,最长20周,平均10周;闭合复位后畸形89例,开放复位后畸形38例;单纯成角畸形73例,重叠畸形12例,既成角又重叠39例;成角畸形最大34°,最小12°,平均19.8°;重叠最大5.2cm,最小1.7cm,平均3.1cm。2 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椎管减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6月至1988年2月,我们采用棘突旁直切口,侧前方椎管次全环状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截瘫计48例,现将手术方法作一介绍. 手术分两种方式:对于新鲜骨折脱位损伤时间在4周以内的,以及椎体间关节有脱位且不稳定者(19例),在侧前方椎管次全环状减压同时予以复位并附加确定的内固定;对于病程超过4周,脊柱相对稳定者(29例)采用单纯的胸腰段椎管侧前方次全环状减压术。 麻醉:0.5%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 体位:侧俯卧位,腰部下方略垫高. 术式:脊柱中线旁1—2cm纵形切口,长约16cm。分离骶棘肌,显露患椎上下2~3个小关节。用平凿…  相似文献   
79.
单钉—柱翼钢板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获得良了的复位固定效果,自行设计了单钉-柱翼钢板,改进了I式和Ⅱ式手术方法,并采用应力滑移率这一新概念要训复位程度。结果所治34例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按Steffee法评定,优24例,占70.5%,良9例,占26.5%。认为,单钉-柱翼钢板的设计符合脊柱腰骶部的解剖特点,生物力学,疲劳特性试验及临床应用表明,这种能使柱翼与钢板为一体的骶骨椎弓根固定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动态应力钢板与普通应力钢板对羊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择取24只山羊建造股骨干骨折模型,成功后随即分为动态应力钢板组(CO组)和普通应力钢板组(AO组),前者用CO钢板固定,后者用AO钢板固定,分别在术后1,2及3周取出造模股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RT-PCR实验观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测成纤维细胞。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在1周后与3周后的时间节点上未能检测到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的表达;2周后CO组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的表达优于AO组。RT-PCR结果示普AO组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在1周后要强于CO组;在2和3周后要弱于CO组。电镜下观察1周后AO组同CO组一样出现细胞核周围胞质增多,但是超微结构中没有线粒体出现,胶质纤丝的排列稀疏,总体上成纤维细胞没有CO组活跃;2周后AO组细胞质的含量、核糖体、线粒体的数量均少于CO组;3周后CO组细胞不再生长,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AO组纵切面的细胞增生,细胞间充质增加。结论:应用动态应力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可以促进骨折断端血肿的机化吸收,加速成骨细胞的增长,减少骨折愈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