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发病率增高,血液病的发病率也增高,临床上常见到老年血液病患者,因此加强对老年血液病的临床护理,特别是预防感染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开颅组(25例)和微创组(25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残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残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临床观察和随访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多数情况下,微创术优于小骨窗开颅术。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及联合治疗脑囊虫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吡喹酮、丙硫咪唑单独和两药合用治疗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三组 ,完成治疗剂量后 3个月复诊 ,从头痛、癫痫发作等症状缓解程度及头颅MRI病灶改善情况两方面来判断及评价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①联合用药组在缓解头痛、控制癫痫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P <0 .0 5 ) ,在头颅MRI病灶改善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②药物不良反应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不伴颅内压升高者 ,吡喹酮与丙硫咪唑合用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内囊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最凶险的类型,病死率高达55%~70%[1]。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开颅血肿清除损伤较大,死亡率高。我科采用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注术治疗50例内囊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4(38~74)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12(4~20)年。入院时间平均12(1~36)h。均有明显意识障碍:嗜睡13例,浅昏迷17例,中度昏迷11例,深度昏迷9例。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肢体偏瘫。合并血糖升高(>8.4mmol/L)28例,ECG明显异常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16例,肾功能明显受损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在多发性硬化(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体夹心ELISA法对 2 9例MS急性期患者及 2 0例炎性神经病患者、39例非炎性神经病患者、2 0例健康对照者脑脊液和血清中sIL 2R和sIL 6R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sIL 2R、sIL 6R含量明显高于非炎性神经病组 (P <0 .0 5 )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1) ;MS组sIL 2R和血清sIL 6R含量与炎性神经病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但脑脊液中sIL 6R水平明显低于炎性神经病组 (P <0 .0 1)。结论 sIL 2R和sIL 6R在MS急性期患者体内明显升高 ,进一步证实了MS有关免疫学的发病机制 ,并为临床诊断MS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肉毒中毒三例报告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00053)丁建平,谢淑萍例1:女性,35岁,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吃早餐时吞咽困难,且出现看近物时视物模糊,次日,出现口干,头晕。三日后症状加剧进食困难,双眼脸下垂,病后5日头晕加重,站立时明显,并出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2002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对86例患者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对其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产甲磺酸培高利特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61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6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 ,但近年有关周围神经受累的报道逐渐增多 ,本文对MS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病因、可能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