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31.
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分别表达GGII1、GGII3、GGII4和GGII7型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联合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衣壳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4株分泌抗衣壳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V1E、V1E9、V1D6和V6D6。间接ELISA、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V1E和V1E9可以与GGII4型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V1D6和V6D6可以同时与GGII1、GGII3、GGII4和GGII7型诺如病毒衣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诺如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全球婴幼儿急、慢性腹泻和成人散发腹泻的一类重要病原菌。本文通过对其毒力岛编码的主要致病基因包括Ⅲ型分泌系统 (esc或sep)、分泌型蛋白质 (esp)及其分子伴侣、外膜蛋白紧密素 (eae)和紧密素易位受体 (tir)等基因 ,以及粘附与脱落损伤的组织病理学结构及其介导腹泻机制的综述 ,以期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红发夫酵母(Phaffiarhodozyma)菌种的生理生化特征,保证食品工业使用菌种的安全。方法将菌种分别接种于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0.5%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18-20℃培养7d后,进行碳源同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及无性繁殖形态观察。结果该菌种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适宜温度为(20±2)℃,其生长特性为具有担孢子及假菌丝并有芽孢台;碳源同化试验及糖发酵试验均具有特异性,与参考文献所描述的红发夫酵母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基本相吻合。结论本实验为今后开展红发夫酵母的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小鼠放射性免疫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保健食品功能性评价中放射性免疫低下模型建立的研究。方法采用30~34g的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5只,包括3个照射组和3个相应的对照组。对照射组分别以3Gy、4Gy、5Gy剂量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观察照射后3、7、14、21天,小鼠细胞免疫(迟发型变态反应)、体液免疫(血清溶血试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鸡红细胞吞噬试验)、NK细胞活性试验等四个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一次性全身3Gy、4Gy、5Gy照射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小鼠的免疫系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2)不同免疫指标损伤开始恢复的时间不同。血清溶血素对辐射损伤最敏感且损伤恢复最慢,至辐照后21天尚未恢复,腹腔巨噬细胞对辐射损伤恢复最快,在辐照后7d即恢复并代偿性增强。(3)经3Gy、4Gy、5Gy一次性全身照射后3d,体重增长值、脏器指数、足趾肿胀度、血中半数溶血值、腹腔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指数均处于低下状态,可以建立放射性免疫低下模型,以评价保健食品的对辐射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和减低放疗毒副作用的动物模型。(4)脾NK细胞活性指标不适于放射性免疫低下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5.
保健食品抗辐射功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健食品抗辐射功能评价自确立以来至今已有 6年 ,在评价中得到了详实的数据和结果。但目前抗辐射保健食品评价审批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 ,本文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修改意见。1 抗辐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日前 ,卫生部法监司颁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测方法一抗辐射作用”中规定亚急性试验、亚慢性试验或慢性试验。亚急性试验的试验原则是一次性大剂量全身6 0 Co -γ射线照射引起的急性辐射损伤。结果判定是亚急件试验项目中 2项结果为阳性 ,则可判定该受试物对较高剂量一次辐射有拮抗作用。亚慢性或慢性试验原则为…  相似文献   
36.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米曲霉发酵液中的曲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建立米曲霉培养液中曲酸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 0 0 1mol L磷酸氢二钠及 2mmol四丁基溴化胺做流动相 ,选择 2 2 6nm紫外吸收波长 ,测定米曲酶发酵液中的曲酸 ,曲酸在C1 8色谱柱上获得良好的分离。本方法检出限为 0 0 1 2 μg ml;麦芽汁 蛋白胨、麦芽汁 酵母膏、马铃薯 酵母膏 蔗糖三种培养液中回收率分别为 98 2 %、1 0 3 4%、97 2 % ;RSD分别为 0 51 %、0 45 %、0 43 %。  相似文献   
37.
玉米中四种黄曲霉毒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1(AFG1)污染的关系。方法用统计方法分析玉米中任意两种毒素污染率、污染浓度的相关性;计算AFB1与总黄曲霉毒素(AFs)的数量关系,分析AFB1在AFs中的构成1结果AFB1检出率最高,AFB1没有单独污染,均伴随AFB1。任两种毒素浓度呈正相关(P=0.000),AFB1、AFB1、AFG1与AFG1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1任两种毒素检出率有相关性(P=0.000),AFB1和AFBz相关性最强1随AFB1浓度区间增高,AFB1检出率增高,AFG1和AFG1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AFB1与AFs浓度比升高,AFs高于4μg/kg时,浓度比超过0.51结论AFB1和AFBz污染密切相关,AFBz伴随AFB1,二者污染率和浓度呈正向变化。当AFB1浓度较高时,对AFG1和AFG1呈现抑制作用1按照AFs限量是AFB1的两倍,当玉米中AFs限量在4μg/kg以上时,同时制定AFB1和AFs限量,与仅制定AFB1限量相比,不增加管理效力。  相似文献   
38.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形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参与机体的生理功能.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直接参与人体的消化、营养吸收、能量供应、脂肪代谢、免疫调节等多方面功能,相当于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1].研究发现,多种疾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包括胃癌、结肠癌、非炎症性肠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代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等[2-3].  相似文献   
39.
徐进  王慧君  计融  罗雪云 《卫生研究》2003,32(4):334-338
为探讨植物乳杆菌ATCC 80 1 4对寄生曲霉NRRL 2 999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将植物乳杆菌与寄生曲霉同时接种到MRS肉汤和预先厌氧培养植物乳杆菌后再接种寄生曲霉孢子 ,2 8℃培养 1 5天。在培养的第3、6、9、1 2和 1 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pH值、黄曲霉毒素B1 和菌丝体重量。结果显示 :植物乳杆菌可显著抑制寄生曲霉生长 (P <0 0 1 ) ,抑制的机制在于孢子灭活 ,使其不能发育成菌丝 ,故也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B1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寄生曲霉孢子充水肿胀死亡 ,而植物乳杆菌的细胞形态也由长杆状变为椭圆形 ;当植物乳杆菌ATCC 80 1 4接种到已经培养了 3天的寄生曲霉NRRL 2 999培养液中时 ,则植物乳杆菌对其生长与产毒无显著影响。在以乳酸调整的pH4 5MRS肉汤中 ,乳酸对寄生曲霉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 ,但并不影响黄曲霉毒素B1 的合成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一株解脂假丝酵母菌种培养物的经口动物毒性。方法将解脂假丝酵母菌种分别接种于马铃薯-酵母膏-蔗糖、麦芽汁-蛋白胨及麦芽汁-酵母膏3种不同的产毒培养基,培养14d后,使用其培养物原液及2.5倍浓缩液,经口一次性灌胃给予ICR小鼠,雌雄各半,并随后连续观察14d中小鼠的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结果其培养物对实验动物未见有毒性反应或死亡。结论初步证明了解脂假丝酵母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