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以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为敷料内层,复合包裹药物虎杖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载体,制备一种双层复合生物材料,研究其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探讨将其作为烧伤敷料的可行性.方法 (1)将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人发角蛋白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与从牛跟腱中抽提Ⅰ型胶原溶液混合后放入模具,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成海绵状膜(作复合内层敷料),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用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再与药物虎杖一同成膜,制备药物缓释载体膜(作复合外层敷料),紫外光谱仪测定其释药度.(3)用SD大鼠制备深Ⅱ°烧伤动物模型,并于烧伤后2~5 d内清除坏死组织,保留部分变性真皮组织.清创后将用与创面相同大小的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复合敷料覆盖创面,已用于临床的戊二醛猪皮作为阳性对照组.术后以创面完全上皮化为标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分别计算第7、14、21天愈合率.(4)分别于覆敷料后1、2、4、6、8周切取整个创面及其周围组织(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个标本),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作3组的愈合时间及第7、14、21天的愈合率比较.结果 胶原海绵膜为孔径为50~300 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经测定在0~48 h内药物虎杖从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内不断释出.深Ⅱ°烧伤治疗实验结果:实验组创面覆盖后渗出明显减少且保持一定湿度,而对照组创面较干燥;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阴性对照组提前;创面在第7、14、21天的愈合率均较阴性对照组高,且实验组在第14天的愈合率较阳性对照组高.结论 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虎杖复合生物敷料可促进深Ⅱ°烧伤实验大鼠创面的愈合,起到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目的 .通过控制合成工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膜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高原低氧环境容易引起移居中老年人心、肺、脾、肾等脏气虚。衰老与肾气虚衰的关系,祖国医学有丰富记载并受到历代医家高度重视。故益气补肾法对延缓高原地区中老年人衰老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抗衰老名方五补丸增减制成五补口服液来治疗西宁地区气虚证患者84例,现将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乳房下皱襞超微结构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乳房下皱襞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概括起来可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乳房下皱襞处存在乳房下皱襞韧带,此韧带结构是形成乳房下皱襞的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并不存在此韧带结构,而只是一些纤维带,这些纤维带不是真正的韧带,它们属于乳腺筋膜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对新鲜女性尸体乳房行大体解剖。  相似文献   
54.
血管性头痛是常见的病,因反复发作,患者颇痛苦,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应用以活血化瘀中药头痛停糖浆治疗血管性头痛,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1984年元月至1985年5月份资料较完整的30例,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性别:男11例;女19例;年龄17—51岁之间,以20—30岁多见,占53.3%;职业:工人14例,干部5例,农牧民5例。学生4例,家属2例;病程:一年以下4例,  相似文献   
55.
经导管栓塞治疗胆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栋  黄志程 《腹部外科》1993,6(2):55-56,F004
10例胆道出血(Hemobilia)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肝动脉瘤,3例肝血管瘤,1例肝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和1例医源性(肝穿刺活检)肝动脉损伤致胆道出血。10例中除1例未作栓塞治疗,行肝动脉结扎术,术后仍出血死亡外,其余9例均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证明TAE是治疗胆道出血的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对胆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栓塞剂的选择和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乳房下皱襞相关组织结构的大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进一步明确乳房下皱襞的组织学和解剖结构.方法 采用新鲜成年女性尸体行解剖研究,并分别于乳房上缘、乳晕上缘、乳房下皱襞及乳房下皱襞下方4 cm处取材,制作HE染色及改良Gomori′s trichrome 染色切片,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共研究乳房20只,在乳房下皱襞组可见皮肤真皮层内红色的纤维组织排列平行于乳房下皱襞的长轴,胶原纤维的断面较少,各组的胶原纤维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乳房下皱襞区域无下皱襞韧带结构,真皮内胶原纤维的密度和其他三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7.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三组中药对平原大鼠急进高原后血清中ATP会量的影响。五补口服液,红景天素及红参煎剂均能有效地逆转高原缺氧所引起的大鼠血清中ATP含量降低的趁势,其中以五补口服液及红景天素作用最为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红参煎剂亦有明显作用(P<0.05)。以上结果提示,三组中药对高原低氧条件下大鼠能量代谢活动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设想此作用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得以实现,一是加强了组织的氧供,使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能够正常进行;二是降低细胞内氧耗以延缓高能化合物的分解。就药物本身而言,五补口服液,红景天以及红参均为益气补虚类药物,从证效关系的微观意义上讲;中医学的“气”与近代生物能(ATP)代谢的概念存在着某些共性之处,因而可通过补气来调整机体的能量代谢过程,以促使ATP的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的32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牙周病分类研讨会所制定相关诊断标准,根据是否进行牙周维护治疗,分为定期维护组和不定期维护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定期维护组患者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低于治疗前(P<0. 05),同时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松动度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0. 05),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P<0. 05)。经治疗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P<0. 05);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G值高于治疗前,球蛋白低于治疗前(P<0. 05)。不定期维护组的牙周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生化指标及血细胞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血生化指标及血细胞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积极的牙周非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及生化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治疗效果的维护与提高。  相似文献   
59.
肝动脉动态声学造影对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采用泛影葡胺对30例肝脏肿瘤进行肝动脉动态声学造影的声像图结果。根据病变区与周围组织的回声变化,声像图结果可分为三型,A型:病变区快进快出的增强呈“满天星征”,在22例原发性肝癌中有19例显示此征,占86%;B型:病灶区边缘结节状强化,并向中心扩散,在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中见于4例;C型:病灶周边回声增强,见于肝转移癌3例及巨块型肝癌1例。此外我们还分析了声像图结果与病理的联系,并指出这种超声造影的方法弥补了X线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结石CT值和结石成分间的关系及评价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7例经ESWL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前行CT扫描测定结石CT 值,对治疗后碎石进行成分分析,统计各种结石的对应 CT 值范围;根据碎石结果分排空组及残余组,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结石CT值与排空率差异.结果 本组结石平均CT值在323~1 580 Hu之间.结石CT值≤900 Hu 85例,结石CT值>900 Hu 32例.本组纯结石33例(28.21%),混合性结石84例(71.79%),混合结石的CT值均在相应两种成分纯结石的CT值之间,结石清除组81例(69.23%),结石残余组36例(30.77%),结石CT值及碎石冲击次数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平扫结石 CT 值能预测尿结石的主要成分,可作为评估 ESWL 治疗效果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