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22例第四脑室肿瘤分别于显微镜下采用小脑蚓部切开(4例)、小脑延髓裂膜髓帆入路(16例)、联合入路(2例)显露第四脑室,将病变切除,缝合硬膜,骨瓣复位。结果本组病变全切除20例(91%),次全切除2例(9%),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15例患者获得随访1~48个月,均生活、学习良好,随访期内3例复发。结论手术入路的合理选择、术中良好的显微技巧、恰当的切除程度是影响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愈疡胶囊对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对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TLR/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以阿莫西林计120 mg/kg)和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根据MIC设定),每组10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大鼠烧伤皮肤构建细菌感染皮炎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各药物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7 d。计算给药第1、3、5、7天各组大鼠皮肤愈合率并记录创面结痂、脱痂、愈合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羟脯氨酸(HYP)、胶原蛋白Ⅰ(ColⅠ)、ColⅢ的含量;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TLR4与磷酸化-NF-κB-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愈疡胶囊的MIC与MBC分别为25 mg/mL和50 mg/mL,愈疡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设为600、300、150 mg/kg。与模型组比较,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给药3 d后伤处皮肤出现结痂,给药5~7 d后部分大鼠伤处出现脱痂;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点的皮肤愈合率均显著升高,IL-1β、IL-6、IL-10、TNF-α含量和病理评分以及TLR2、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皮肤组织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好转;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的HYP、ColⅠ、Col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阳性对照组和愈疡胶囊高、中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大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胶囊可促进细菌感染皮炎模型大鼠皮肤愈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易导致患者焦虑甚至抑郁,且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高,易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压力,亟需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根据患者需求为其提供心理、社会、经济等支持。作者以四川省成都市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为素材,选取了脑卒中患者的典型个案,从资源链接角度进行专业介入,通过完善支持网络,促使患者缓解消极情绪,积极治疗。结案后,医务社工结合实务过程从自身角色、资源整合与运用、医院特性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探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治疗1组74例采用针刺治疗(穴取患侧肩、曲池、外关等),治疗2组75例采用针刺(同治疗1组)配合康复训练(同对照组),对照组80例采用康复训练(采用Bobath易化技术);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系统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显示3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可比性强(P>0.05)。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63.01%(46/73),治疗2组总有效率为66.67%(50/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0%(33/7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AS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估,治疗2组功能改善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愈疡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272例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6例,口服愈疡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126例,口服乳癖消胶囊,4粒/次,3次/d。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7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缩小乳腺肿块,缓解乳房疼痛等方面有良好疗效,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疡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动物体内验证愈疡胶囊的临床毒副反应及性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用小鼠以药物最大浓度和动物的最大胃容纳量24 h内灌服3次,然后连续观察14 d。长期毒性试验将大鼠分4组,分别以3.6、1.8、0.45 g/(kg.d)3个剂量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组连续灌服13周,每周第7天停药1d并称重,分别在第13周和第l5周处死20只和10只大鼠,测大鼠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学、器官系数各指标,观察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愈疡胶囊的最大耐受量为42g/kg,按人临床日用量2.7g/60kg计算,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933倍。长期毒性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80、40和10倍;给药期及恢复期各组大鼠体重增长正常,脏器系数、血液及血生化学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愈疡胶囊对受试动物未有明显毒性作用,可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筛选炮制白附子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桂皮酸的含量。结果:桂皮酸在0.512-5.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08%。结论:姜、矾煮制白附子中桂皮酸含量最低,临床使用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在中药处方有效性和用药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该院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监管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仅0.05%与常规组0.31%相比,显而易见监管组的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合理强化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能够有效的降低药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川  凌聪  王辉  罗伦  李文胜 《广东医学》2012,33(15):2332-2334
目的 研究静脉应用硫酸镁是否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方法 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给予负荷剂量硫酸镁20 mmol静脉推注,继之以80 mmol/d静脉滴注以维持血镁浓度,对照组(34例)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ASAH的发生率及发病6个月后的mRS评分,同时研究入院血镁浓度与DCI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基本信息、ASAH的严重性及治疗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CI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6.1% vs 38.2%,P=0.047).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预后较好,对照组有21例预后较好,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并发DCI或预后较差的患者入院血镁浓度明显偏低.结论 静脉应用硫酸镁能有效较低ASAH后DCI的发生率,但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确切的结论需要通过大样本(>800)的Ⅲ期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和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加电针组在康复训练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来评定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到治疗时间,脑卒中性质,SSA评分,SWA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治疗前、后SSA和SWAL-QOL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SA和SWAL-QOL评分比较,对照组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训练加电刺激组与康复训练加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电针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且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