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在中国PICU,患儿主动出院是医生常面对的无奈和棘手的问题。 目的:探讨PICU主动出院患儿死亡与存活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主动出院后死亡的因素。 设计: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华东地区8家儿童专科医院PICU主动出院的连续病例为队列人群,以主动出院后28 d内电话随访的存活和死亡为队列结局终点,采集主动出院患儿人群特征、原因、病种、用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评价的所有参数。采用Logistic风险模型分析主动出院死亡的影响因素。 主要结局指标:主动出院后28 d内病死率。 结果:8家医院PICU共4 952例进入本文分析,住院病死率56%(279/4 059)。主动出院893例(18.1%)中,男518例(58.0%),女375例。年龄中位数1.4岁;主动出院后28 d内失访3例,死亡550例(61.6%),存活340例。主动出院病例农村占比高于城市(62.2% vs 37.8%),主动出院后28 d内死亡病例农村占比高于存活病例(65.0% vs 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动出院病例死亡病因感染占49.2%,病因不明、肿瘤、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分别约占10%。主动出院病例死亡[8(3,15)]与存活[3(0,7)]PRISM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主动出院死亡与在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出院的农村病例较城市病例死亡风险增加55%(OR=1.554,95%CI:1.112~2.173,P=0.01)、无医疗保险病例较有医疗保险病例死亡风险增加169%(OR=2.686,95%CI:1.910~3.778,P=0.000);院前有心肺复苏史的患儿出院死亡风险降低53%(OR=0.467,95%CI:0.271~0.802,P=0.006),PRISMⅢ每降低1分,出院死亡风险降低4%(OR=0.962,95%CI:0.946~0.978,P=0.000)。 结论:中国华东8家医院PICU狭义病死率56%,广义的病死率16.8%(829/4 959);居住地为农村、无医疗保险增加了主动出院死亡风险。院前有心肺复苏史能降低主动出院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口腔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对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口腔制霉菌素治疗组和无制霉菌素对照组,治疗组每隔12 h给予口腔内制霉菌素粉末15万IU保留,记录两组肺部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或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寻找高危因素.结果:治疗组中1例发生肺部真菌定植,而对照组12例(24%)发生肺部真菌定植,口腔应用制霉菌素和PICU滞留时间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可以有效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定植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使用MV的疗效。结果:使用MV后,存活组和死亡组血pH、PCO2、PO2、SaO2各项指标较上机前均有改善,存活组改善显著(P<0.01)。死亡组大多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MV可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MV的时机选择、合理通气策略及原发病的治疗是救治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关键。  相似文献   
54.
citrin 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是近年来所发现的一种遗传性代谢病,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疽、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脓毒症诊断标准将危重评估过的PICU住院患儿分为脓毒症组30例,非脓毒症组30例,脓毒症组患儿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10例.均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并分别检测凝血常规(PT、APTT、TT、Fbg)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脓毒症组PT、APTT、TT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LT、Fbg均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一般脓毒症组APTT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Fbg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 amage,HIBD)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同亚型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其中的作用不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有神经保护作用,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产生的NO与神经损伤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损伤后脑皮质区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7.
以硬膜下积液为首要表现的钩端螺旋体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  郑帼  于毅  缪红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692-1692,1714
患儿,女,11岁,因头痛2周、加重伴发热2d入院。入院前2周出现左额颞顶部钝痛,近2d加重,伴发热,热峰39.8qC,热型不规则,1d前出现右侧肢体乏力,不能持物,时有口角及右侧肢体抽动,发作数秒后可自行缓解。在当地治疗效差转入本科。有结核密切接触史,否认其他疫水接触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相似文献   
58.
炎症反应、免疫抑制、氧化应激等是脓毒症的主要致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PUFA)可通过多种途径与花生四烯酸竞争,减少其代谢产物;通过改变细胞膜信号平台“脂筏”的性质、通过其代谢产物参与炎症的消退与组织修复,降低NF-κB的激活,抑制炎症反应.ω-3PUFA还能改善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减轻氧化应激.目前临床研究证实ω-3 PUFA能有效治疗脓毒症患者.该文就ω-3PUFA治疗脓毒症的具体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估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50例,根据是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结合PCT动态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比较2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药物选择、退热时间、ICU滞留时间、出院转归等。结果 对照组人均累计抗菌药物消耗数为3.50(1.92,6.20),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仅为2.13(1.25,4.95),P<0.05;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疗程较对照组约缩短1 d[7.0(5.0,10.0)d vs. 8.0(5.0,11.0) d,P<0.05];对照组的抗菌药物总费用为1 659.0(1 036.3,3 263.2)元,显著高于观察组[762.2(243.3,1 423.8)元,P<0.01];观察组的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7.3%(18/66) vs. 51.8%(44/85),P<...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置换液在儿童患者中行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病需要进行TPE的患儿共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的置换液使用20%人血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按照1∶5的比例配制),对照组的置换液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结束后1周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球蛋白(globul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磷(P)、血钙(Ca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白蛋白(albumin,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