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结一株临床分离的高粘附力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菌株进行会素基因hpaA的序列分析,为研究Hp的粘附提供分子基因。方法;设计hpaA的特异引物,交去物插入pUC19载体要建hpaA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ClustalX和Homology软件分析DNA及其推导出的基酸序列。结果:构建了粘附素HpaA的重组质粒pUChpa,测充显示hpaA结  相似文献   
72.
73.
本调查了114胃镜受检的Hp感染率,应用血清ELISA技术检测了Hp菌株中CagA闭性数,并对该蛋白与慢性胃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54例中Hp阳性,CagA阳性25例,阳性率46.3%;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组织CagA阳性率分别为27.3%,71.4%和85.7%(P<0.01)。CagA阳性菌株感染胃粘膜的炎症程度、活动度及萎缩、肠化与淋巴滤泡形成数均高于阴性,证实了CagA在Hp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不同部位组织学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胃不同部位粘膜组织学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215例胃镜受检者胃窦、角、体三点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Giemsa染色明确H.pylori感染情况,HE染色计量观察组织学病变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从胃窦到胃角、胃体,炎症程度(单个核细胞浸润)、活动度(中性粒细胞浸润)、糜烂及淋巴滤泡形成均递减,H.pylori阳性者积分高于阴性者。在胃窦和胃角部,H.pylori感染更常引起近腔面上皮分泌下降,而在胃体部无此发现,H.pylori感染在三个部位均可引起腺体萎缩。结论 H.pylori感染是胃多部位组织学病变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糜烂和淋巴滤泡形成与粘膜萎缩的病因,在胃窦和胃角引起的病变重于胃体。  相似文献   
75.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MC)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胃镜检查者87例,其中诊断十二指肠溃疡(DU)33例,浅表性胃炎45例,糜烂性胃炎9例。取胃窦、体部活检分别作组织病理学(HE染色)及H pylori检查(快速尿素酶、培养及Warthin-Starry银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后分别计算粘膜及粘膜下的完整和脱颗粒MC数。结果 MC计数在H pylori阳性和H pylori阴性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前者粘膜内MC脱颗粒者明显多于后者(分别为43%和23%,P<0.01)。MC计数与粘膜炎症程度无明显关系,但在活动性炎症时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炎症组(P<0.05)。各病变组间MC计数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MC可能在粘膜H pylori相关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高飞  郭文  王继德 《胃肠病学》2007,12(11):676-680
Smac/DIABLO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研究表明其在结肠癌细胞中表达降低。目的:研究Smac/DIABLO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将pcDNA3.1-Smac质粒或pcDNA3.1空质粒以脂质体转染人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以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mac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mac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周期。Caspase-3分光光度法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pcDNA3.1-Smac质粒转染12h后,kVo细胞Smac mRNA表达增加;转染48h后,Smac蛋白表达增加。转染48h后,Smac组LoVo细胞呈现明显凋亡细胞核形态学特征。凋亡率显著高于hVo细胞组和空质粒组,GO/G1期细胞增多,Caspase-3活性亦显著高于空质粒组(P〈0.05)。结论:Smac/DIABLO可激活caspase-3途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制备脂质体包裹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Kat)口服疫苗的方法,并用Hp感染的小鼠模型评价其在预防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PET-22(+)/Kat在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表达Kat的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采用Q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Kat重组蛋白,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Kat重组蛋白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Kat重组蛋白+CT、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和CT,每周1次共4次,末次攻击2周再用活Hp攻击3次,3周后处死小鼠,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的定植半定量、炎症程度及其炎症活动度的评分。结果以包涵体为主的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4.4%,经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蛋白,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0.7±0.4μm。PBS组和空白脂质体组保护率均为0,而Kat重组蛋白+CT组、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组、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和CT组的保护率分别为73.3%、66.7%和86.7%,且均能使免疫小鼠胃粘膜Hp感染数目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结论口服脂质体部能分代替免疫佐剂的作用,将其作为Hp疫苗的免疫佐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幽门螺杆菌(Hp)保守区(AB)蛋白,并在体外探讨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以确定AB在卸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PCR技术从Hp总DNA中扩增出AB结构基因.装入pET-22b(+)载体进行序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MCAC)的方法纯化AB,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MTT法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AB的重组质粒pET-22b(+)/AB,序列分析显示获得了段588 bp的基因,完整的包含了粘附素C-端的7个保守区,Parker法和Welling法分析显示AB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进一步应用INTERNETExPASY、NNPREDICT、ISREC等生物信息软件分析,发现其为膜孔素样结构,是跨膜区膜外区域的重要表位组成部分。在Genebank中BLAST分析了836767个蛋白序列,与其具有同源性者均为厅声外膜蛋白序列。蛋白电泳分析和凝胶扫描表明获得了高效表达AB的克隆株,其分子量为22.5kD,占菌体总蛋白的29.6%,其中可溶性表达占上清的21.9%,纯化后获得纯度达90%的重组蛋白AB,免疫印迹显示该蛋白可被AlpA兔抗血清抗体识别;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ELISA法共检测了55份血清,同时以RUT作为平行对照,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0.76.同时,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PBL的增殖: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粘附,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每细胞周围粘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获得HeAB的基因工程蛋白产物,为Hp疫苗研制提供了一种新抗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为良好的抗原成分;体外实验证实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并已其抗体还可防止Hp与胃上皮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79.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基因alpA的克隆与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并表达幽门螺杆菌粘附素AlpA基因。方法 提取幽门螺杆菌染色体基因,用PCR方法扩增alpA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结果 分离得到了1.5kb的alpA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该基因的高效表达,在37℃诱导表达3h后,表达产物占细菌总蛋白的31.9%。表达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主要是包涵体的形式,目的蛋白占不溶性蛋白的64.8%。结论 幽门螺杆菌alp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Hp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在临床上发现房水混浊对葡萄膜炎症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查房水有无混浊一般采用斑点状光束(spot-beam)或圆柱状光束(cylindric beam)照射房水,看其有无闪光现象(即Tyndall氏征)。作者于1962年某日夜间检查一名因角膜浅层异物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时,偶而使用较宽光束和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