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中后期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微量元素Fe、Cu、Zn、Se、Mn的含量变化,探讨微量元素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38例重度烧伤患者伤后4~9周未愈创面肉芽组织及全血标本,利用等离子体发射法测定其Fe、Cu、Zn、Se、Mn的含量,并与正常人体皮肤和血标本进行对照.结果 伤后4~9周血液和创面肉芽组织中的Zn、Se、Mn含量均逐渐下降;Cu在血液中的含量接近正常,在肉芽组织中的含量逐渐上升,伤后8~9周时Cu含量为(1.31±0.21) μg/g湿重,高于人体正常皮肤中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局部Zn和Se的含量变化与血液中的变化显著相关(rzn =0.747,P<0.05;rse=0.852,P<0.05).结论 微量元素Fe、Cu、Zn、Se、Mn在全身和创面局部肉芽组织中的变化不尽相同,局部Zn、Se含量的变化受全身含量的影响,不同微量元素的不同变化可能是导致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共转染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注射4.6 Pμg pcDNA3.1/IGF-I+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B组(注射3.6μg pcDNA3.1/HSV-tk+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C1组和c2组(均注射2.3μg pcDNA3.1/IGF.I+1.8 μg pcDNA3.1/HSV-tk+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D组(注射3.0 μg pcDNA3.1+脂质体2000+生理盐水).每组6只大鼠,均于伤后即刻及7、14、21、28 d于大鼠左后背部创缘皮下注射上述混合物,其中C2组大鼠另于伤后29、30、31、32 d皮下注射丙氧鸟苷(2.5 mg/100 g).称量烫伤大鼠体质量,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5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I基因在创面局部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IGF-I水平,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创面局部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C1、C2组Fb凋亡情况.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urkey法处理.结果 A、C1和C2组大鼠体质量于伤后7~35 d呈现增加趋势,与B、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64、4.519、5.009、13.449、5.877,P值均小于0.05);该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高于B、D组(F值分别为5.286、100.880、152.380、127.850、147.750,P值均小于0.05).A、C1和C2组大鼠创面组织Fb中IGF-I出现阳性表达,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未出现IGF-I阳性表达.各组大鼠血清中IGF-I含量为(1185±170)~(1270±130)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55,P=0.838).B、C1、C2组大鼠创面组织中HSV-tk基因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C2组大鼠Fb出现凋亡,C1组大鼠未见此现象.结论 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IGF-I peDNA3.1/HSV-tk基因转染于烫伤大鼠创面周围,可促进创面愈合,对瘢痕增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烧伤残余创面的序贯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烧伤残余创面序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烧伤残余创面患者25例,采取自身对照,分别以凡士林油纱(A组)、组织工程全层皮肤(HTAS,B组)覆盖创面,用含氧液冲洗、负压引流后覆盖HTAS(C组)。取创面标本检测细菌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mRNA表达水平,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治疗后第3、6、9、12天,患者C组创面细菌量分别为(5.30±1.60)、(1.30±0.80)、(1.70±0.60)和(0.60±0.10)集落形成单位(CFU)/ml,显著低于A、B组(P<0.01)。C组创面经治疗后6d,TNF-α.含量和MMP-1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50±0.040)ng/mg、0.210±0.010,明显低于A组[(1.550±0.370)ng/mg、1.040±0.050,P<0.01]和B组[(0.810±0,080)ng/mg、0.640±0.030,P<0.01];B组肉芽组织TNF-α含量和MMP-13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1)。治疗后15、30d,C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A、B组(P<0.01)。结论应用含氧液冲洗、负压引流后覆盖HTAS,可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有效的烧伤残余创面序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核因子(NF)κB活化在大鼠烧伤后早期心肌组织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心肌功能损害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烧伤后早期心肌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将1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烧伤组(90只)、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60只)。后两组大鼠均于背部造成35%TBSAⅢ度烧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且PDTC组同时皮下注射PDTC 250 mg/kg。对照组除不烧伤外,其余处理同烧伤组。伤后3、6、12、24 h采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 dp/dtmax、-dp/dtmax);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原位杂交法观察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伤后1、3、6、12、24 h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NF-κB活性,以积分吸光度(A)值表示。对照组作相同检测。结果伤后3~24 h烧伤组大鼠LVSP、±dp/dtmax低于对照组(P<0.01),而LVEDP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3 h烧伤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6 h达峰值(P<0.01),它在心肌细胞中表达尤为明显。伤后1 h烧伤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活性迅速升高[积分A值为(20.3±3.4)×104],明显高于对照组积分A值(2.2±0.4)×104,3 h时达峰值,24 h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与烧伤组比较,PDTC组上述指标有较明显的改善(P< 0.01)。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组织NF-κB被活化,使其表达和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肌功能损害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对组织工程皮肤ActivSkin在不同类型烧伤创面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一评估.方法 根据试验要求,选取2003~2004年度4家临床单位的部分烧烫伤患者进行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试验共收集有效病例219名,其中试验组为110名患者,创面应用组织工程皮肤ActivSkin;对照组为109名,创面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患者治疗期间每周进行创面观察,试验随访期为6个月.临床期间观察治疗期患者的创面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后的创面愈合质量;同时对全身及重要脏器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与常规保守治疗相比,应用ActivSkin后可明显加速愈合速度,最终达到完全愈合,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愈后创面质量明显改善,常规治疗常见的如瘢痕形成、色素沉着等并发症也明显降低.随访观察无任何复发及不良反应,整个临床试验期间也未发现任何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这些数据表明组织工程皮肤不仅可直接替代缺损的皮肤组织,而且可持续分泌生长因子及其他促进创面愈合的物质,改善皮肤愈合质量.试验证实组织工程皮肤ActivSkin是一种安全可靠、患者易耐受的组织工程产品;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烧烫伤皮肤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106.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严重烧伤患者23例应用美罗培南(6 g/d)7 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n=11)和对照组(n=12);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100 ml/d),疗程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美罗培南应用7 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100倍,真菌数激增100倍;双歧杆菌治疗1 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100倍,3 d后真菌量减少约25倍;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5 d 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3 d肠道菌群恢复,对照组5 d恢复.结论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相似文献   
107.
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科2000~2003年收治的18例特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治愈15例,死亡3例,治愈率83.3%。结论 综合运用各项治疗措施,如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积极气道灌洗、湿化及应用沐舒坦治疗,早期行肺保护性通气、应用生长激素等,可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8.
烧伤后海水浸泡对机体基本病理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海战中随着武器效能的不断提高 ,以及海事活动的日益频繁 ,海上烧伤伤员逐年增加 ,伤后接触海水或沉船落水极易发生。烧伤伤员被海水浸泡后对伤情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航海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烧伤后海水浸泡对机体基本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1 海水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此外还含有大量的镁、钙、钾盐等。其中Na ,Cl- 的浓度约为血浆的 4~ 5倍 ,K 的浓度约为血浆的 2~ 3倍。海水偏碱性 ,pH 8 0~ 8 2 1[1] ,其渗透压可达 130 0mOsm/kgH2 O ,约为血浆的 5~ 6倍[1] …  相似文献   
109.
烧伤创面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甲汉 《广东医学》2004,25(10):1113-1115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烧伤创面是烧伤治疗之根本 ,烧伤后感染、脏器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皆主要因创面存在而引起 ,尤其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自体皮源缺乏 ,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创面 ,促进创面愈合 ,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一直是烧伤研究的热点。近 2 0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 ,创面处理和创面愈合的整体研究水平得到极大提高。1 烧伤创面与感染、炎症反应及脏器损害的关系全身感染是目前严重烧…  相似文献   
110.
鸸鹋油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鸸鹋油系从鸸鹋科动物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eae)身上提炼出来的脂肪油,被澳洲土著人誉为神油,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其具有保持皮肤湿润、防腐、减轻关节肌肉疼痛和抗炎作用。在过去的10年中,借助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鸸鹋油的性质和作用已被进一步阐明,本文将重点讨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鸸鹋油(emu oil)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