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232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44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74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双(7)-他克林(B7T)对持续性低血流灌注脑缺血老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及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缺血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等可塑性变化。结果缺血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凋亡多见;对照组和干预组锥体细胞排列整齐而密集,凋亡细胞少见。缺血组海马CA1区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胞质突起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缺血组逃逸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干预组;缺血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跨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干预组(P<0.05.P<0.01)。缺血组、对照组及干预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与空间记忆改善呈正相关。结论 B7T可通过促进海马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改善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学习记忆认知障碍。胶质细胞的可塑性变化是学习记忆功能改善的重要病理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通过结膜入路矫正下睑袋畸形的同时,以眶隔脂肪填充修复泪槽沟畸形的方法。方法:通过结膜入路释放眶隔脂肪,将其以缝线内固定的方法稳妥填充泪槽沟畸形。结果:手术方法简单,未见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效果满意,长期观察未见眶隔脂肪脱落造成泪槽沟复发畸形。结论:改良固定眶隔脂肪的方法在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复术中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研究首次确诊帕金森痛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首次确诊帕金森病(PD)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词ir-流畅性测验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情绪障碍。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和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定患者的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结果(1)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改良H0ehn~Yahr分级显示:I级11例,Ⅱ级32例,Ⅲ级16例,Ⅳ级1例。其中具有抑郁障碍患者28例,占46.7%;具有焦虑障碍患者20例,占33.3%,20例焦虑障碍PD患者都具有抑郁障碍。(2)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中,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3例,占38.3%;MMSE评分和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均与病程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42,-0.46;P〈0.05)。(3)60例首次确诊PD患者HAMD评分和MMSE评分及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69,-0.76;P〈0.01)。PD患者HAMA评分和MMSE评分及词汇流畅性测验评分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60,-0.68;P〈0.01)。结论首次确诊PD患者多为轻、中度患者,早期即表现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后Ki-67表达改变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2013年收治的121例接受NCT的II A~III C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NCT后Ki-67表达变化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差异。结果:NCT前Ki-67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r=0.181,P=0.047)、组织学分级(r=0.340,P0.001)及HER-2表达(r=0.335,P0.001)呈正相关。全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3.4%,其中NCT后Ki-67减少、增加、不变患者中3年DFS分别为82.6%、61.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不同分子亚型3年DSF分别为Luminal A型70.7%、Luminal B型71.4%、HER-2阳性型80.7%、基底样型(78.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族别、治疗前HER-2状态、病理腋窝淋巴结及NCT前后Ki-67表达改变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NCT后Ki-67的变化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其变化的影响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南疆克州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于2016年7-8月,通过多阶段抽样,对乌恰县和阿合奇县747名柯尔克孜族牧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期深入访谈11位关键知情人。结果结果显示,被调查牧民两周患病率20.6%(153/743),慢性病患病率32.3%(240/743),两周患者就诊率9.2%(68/7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1.8%,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7.6%(27/153),牧民两周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慢性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有关。深度访谈提炼出3个相关主题,分别为牧区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老化、基本药物不齐全;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时间长和距离远;基层卫生专业人才匮乏。结论调查地区牧民对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大,利用不足,须因地制宜地培养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牧民就医距离,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因疾病本身特征和人们对其的歧视态度而广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耻感。这种病耻感比其症状经历还要痛苦。不仅会使患者沮丧、自卑及恐惧社交,还会限制其对社会资源寻求帮助,极大地影响了PLWHA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艾滋病病耻感的有关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对患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了解艾滋病病耻感现状,为开展降低艾滋病病耻感的有效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目的:对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心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方法:对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照组当中有75例患者。观察组当中有75例患者,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82.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7.3%,具有明显差距,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我国在2021年由WHO认证为无疟疾国家,疟疾已成为一种罕见传染性疾病,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和减少因输入性疟疾死亡是中国消除疟疾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分析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特征,为境外务工的民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方法 收集国家重症疟疾救治专家组2016—2020年疟疾死亡病例分析研讨会上报告17例疟疾死亡病例的数据,分析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和病例资料。结果 17例疟疾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发病月份无明显规律,其中男性16例,5例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首诊机构为二级及以下医院10例。排除在救护车上呼吸心脏骤停的死亡病例外,16例初次发病至疟疾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8 d(中位数5.5 d),初次发病到服用抗疟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为7.4 d(中位数6 d),初次发病到病例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0.3 d(中位数8.5 d)。排除国外发病和回国时间不明的病例,14例病例均于回国后30 d内发病。结论 死亡病例均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疟疾脑型),患者积极就诊意识薄弱,乡镇级及以下卫生机构诊治能力不足所导致就医延迟是死亡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境外疟疾流行地区务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对疟疾危害的认知。基层医疗机构对来自疟疾高风险地区的归国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非洲旅行史,提升诊断疟疾的意识、疟疾诊断和处理能力,遵循抗疟治疗全程、足量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0.
目的:运动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对于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中的相关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争议,并且存在许多假说。为此,探讨心血管系统与运动疲劳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www.Ovid.com数据库和http://www.ncbi.nlm.nih.gov网站,1996-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ardiovascular,fatigue,exercise,prolo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在检索316篇文献中,选择长时间运动与心血管系统,长时间运动疲劳与心血管系统,代谢物的堆积与心血管系统等文献124篇。资料提炼:在124篇文献中,删除31篇重复文献;对93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8篇文献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①心血管系统引起的运动疲劳假说:主要内容是运动过程中,心脏提供的血流量,已满足不了工作肌肉对氧和营养物质及运走过多代谢产物的需求。②这一学说,受到相关的实验支持:心输出量和氧利用率持续增加可导致肌肉的工作能力提高。③心输出量:高水平的耐力运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舒张末期室间隔的厚度显著大于无训练者(P<0.05)。④红细胞含量及血容量:长期的运动训练可以诱导红细胞的含量及血容量增加。⑤肌肉组织内血流量的阻力:机体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被认为是引起运动疲劳的重要因素。⑥运动时氧利用率及代谢产物的堆积可能影响运动能力,并且与运动疲劳相关。结论:①引起运动疲劳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对工作肌肉供氧能力及运走相关的代谢产物能力可能是引起运动疲劳的一个因素,但目前对其中的一些变化的确切机制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