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34篇
预防医学   147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标记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TRAILR)地高辛(DIG)探针,检测喉癌组织中TRAILR mRNA,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原位杂交法检测喉癌组织TRAILR mRNA. 结果:TRAILR地高辛探针标记成功;喉癌和正常对照中死亡受体4、5(DR4,DR5)mRNA呈强阳性,阳性率均为100%(34/34,5/5);正常对照中诱捕受体2(DcR2)mRNA呈强阳性,阳性率100%(5/5);喉癌中DcR2 mRNA可检出,阳性率14.71%(5/34);DcR2 mRNA主要分布在癌巢组织边缘,强度由癌巢中央到癌巢边缘逐渐加强.结论:TRAIL受体基因可能在喉鳞状细胞癌凋亡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随机抽查2002~2006年我院住院病历2974份,对所用抗菌药物的类别、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3%,应用最多的类别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第三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第四为青霉素类。结论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加大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以达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四类不同化学诱导物: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uorodeoxyuridine(FUDR),aphidicolin(APD),咖啡因caffeine以及丝烈霉素Cmitomycinc(MMC)按照正交设计对正常人外周血进行染色体畸变诱导实验,通过染色体断裂、裂隙以及统计分析表明:四种化学诱导物单独作用于血标本时,均可极显著地诱导染色体畸变;不同组别染色体的畸变效应有别;不同种类诱导物之间有一  相似文献   
54.
以感染为诱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常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是DKA最重要诱因[1,2]。我科6年来共收治DKA患者5例,其中18例以感染为诱因,占72.0%,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女各9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5.8岁。1型糖尿病6例,2型糖尿病12例,其中4例以DKA为糖尿病的首发表现。经过询问病史,排除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误输葡萄糖和创伤等其他诱因。.2感染部位呼吸系统感染10例(55.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外科感染5例(27.8%),其中头皮脓肿1例,大腿蜂窝织炎1例,皮肤烧伤后感染1例,手部…  相似文献   
55.
异位胰腺的意外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住胰腺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的异住胰腺7例临床资料。结果7例手术切除异住胰腺,分布部位:胃3例,空肠4例。结论异住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人凝血酶对扁桃体手术创面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人凝血酶对扁桃体手术创面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80例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研究组自身对照观察有效性,即右侧创面局部给予人,左侧0.9%氯化钠溶液,对比观察创面出血的止血时间、出血量和单位面积出血量。对照组和研究组间比较观察凝血相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使用人凝血酶创面止血时间为(62.8±24.6)s,创面出血量(4.9±6.7)g,创面单位面积出血量(0.79±0.98)g.cm-2;明显低于使用生理盐水创面的(94.7±36.9)s,(7.3±13.4)g,(1.14±1.95)g.cm-2;两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任何局部或全身不良事件;凝血指标和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的变化也不明显,且2组结果相似。10例研究组患者观察HBsAg、抗HCV、HIV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指标3个月无异常。结论:人凝血酶对扁桃腺手术创面毛细血管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胆围手术期处理对手术期处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992-1997年间7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采取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①认为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高胆红素血症,内毒素血症及肝功能受损有密发关系。②术前行减黄手术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P〉0.05),③外引流术作为姑息手术并不理想,内引流术才是减黄的理想方法。④完全性胆道引流手术和部分分胆道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胸腺肽联合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人院后查痰结核菌,胸片及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空洞缩小及闭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T3、T4显著变化(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胸腺肽联合应用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能促进痰菌转阴、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结核病变吸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究西藏林芝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林芝市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和(或)分娩且为当地常住人口的2126例孕妇,孕中期常规进行胎儿CHD筛查及孕期危险因素的调查。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出胎儿心脏畸形病例纳入CHD组,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纳入对照组,所有胎儿出生后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CHD组纳入26例,产后均确诊为CHD;对照组纳入2100例,产后进行一般体检未见异常,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CHD产前检出率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产史、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及被动吸烟史、孕早期补充叶酸及微量元素、孕期发热史及感染性疾病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3.60,95%CI 5.04~36.66)及孕前肥胖(OR=67.33,95%CI 16.03~282.78)、孕前6个月至此次产前检查期间主动与被动吸烟史(OR=4.02,95%CI 1.59~10.17)、孕期发热史(OR=10.31,95%CI 1.56~68.29)、妊娠合并糖尿病史(OR=15.88,95%CI 3.90~64.63)是胎儿发生CHD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先心病的发病及改善预后,应加强林芝地区孕妇的孕期保健知识宣教及孕期管理,及时进行有效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60.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软骨细胞提供的软骨微环境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猪BMSC与耳软骨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9:1,8:2),均以5.0×107/mL的细胞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作为共培养组,以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以20%上述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软骨细胞浓度对照。各标本于体外培养4周时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粘附良好。8:2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4周时,外观已类似软骨组织并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大小和形状,组织学显示有较连续的成熟软骨形成,免疫组化也均显示有大量Ⅱ型胶原分泌。9:1共培养组在培养过程中稍有缩小和变形,组织学上仅在培养物的边缘可见到连续的软骨样组织。阴性对照组明显皱缩变形,组织学未见成熟软骨陷窝。低软骨细胞浓度组复合物明显变薄,只在局部形成了不连续的软骨组织,新生软骨量明显少于共培养各组及阳性对照组。结论软骨细胞能够提供软骨微环境诱导BMSC成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20%浓度的软骨细胞已能够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