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为了解宜昌市城区在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之前相关疾病发病情况,于2001年4~5月在宜昌市城区开展了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调查。方法抽取婴幼儿、幼儿园儿童、大中小学校学生及部分家长约10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996~2000年宜昌市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平均发病率为86.99/万。1997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低,为60.54/万;200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最高,为101.24/万。3~13岁为高发年龄,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对象,未满周岁儿童发病罕见;一年之中,3~6月份春夏之交易发病,4月份发病最多;城区200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要低于郊区;1998年以来宜昌市城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就医率为92.86%,平均治疗费用为177.27元,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成本效益比为17.73:1。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很有必要,可根据我国情况,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预防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评估宜昌市消除疟疾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宜昌市1951年—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估各阶段疟疾防控措施及效果;采用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对宜昌市消除疟疾进行验收。结果宜昌市自2011年起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消除疟疾后的主要问题是输入性疟疾防治。结论在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采取以控制和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明显,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防治任务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3.
宜昌市钩端螺旋体病周期性流行原因及控制措施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周期性浒及影响因素,找出经济、科学、可行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分析宜昌市1960~1997年钩体病疫情报告,描述其流行特征。收集当地农田鼠类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取群组研究方法,进行本菌苗预防接种效果观察。结果;宜昌钩体病呈周期性流行,流行高峰间隔期为10~13年,流行与野外农田于高度正相关;采用本菌苗控制构体流行,发经比为7.08,死亡率比为3.17,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三峡库区宜昌段1997―2012年室内外鼠密度,构建灰色模型GM(1,1),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预测2013―2014年监测点鼠密度呈逐年轻微下降趋势,拟合模型结果满意,室内鼠密度分别为1.55%、1.45%;室外鼠密度分别为1.30%、1.29%。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鼠密度和鼠类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要加强鼠密度监测,为防制媒介传染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宜昌市输入性恶性疟疾流行动态,提出防制对策,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恶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宜昌市疟疾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年间共报告输入性恶性疟疾19例,全年均有发病。患者均为男性,78.95%的患者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病例主要分布在西陵区、当阳市和夷陵区。是否预防性服药和及时就诊对病程及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5;χ2=9.337,P<0.01)。结论宜昌市输入性恶性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对出境人员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其防病意识,准确诊断、规范治疗,做好输入性恶性疟疾的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1977~ 1979年对兴山县肺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平均人群感染率为 10 .31% ,患病率为 5 .0 3% ,第一中间宿主阳性率为 6 5 .6 2 /10万 ,第二中间宿主阳性率为2 8.48%。为了解其防治效果 ,我们于 1995年 6月选择原感染率较高的榛子乡中、小学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人群调查 皮试液由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提供 ,皮试阳性者采血分别做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酶标及萤光抗体测定 ,阳性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病人。1.2 第二中间宿主调查 在原阳性率较高的蒋家湾沟捕捉螃蟹 ,逐个解剖水洗沉淀 ,在解剖镜下找囊蚴。1.3 资料…  相似文献   
18.
粮食产量及气候条件对农田鼠类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粮食产量及气候条件对农田鼠类数量变动的影响潘会明,史良才,李枝金,李长江,石方坤,雷万义自然气候条件与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有一些研究报告[1,2].但纵向的观察研究较少,粮食产量对鼠类数量变动影响的研究也不多见。1980~1987年,我们在长江西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实施冷链计划免疫地区麻疹疫苗的免疫状况(下称麻苗),评价麻苗的免疫效果,我们于1984年4月对当阳县半月区丁湾、胜利两个村15岁以内儿童进行了一次血清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