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2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阻生齿干槽症发生的预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下颌阻生齿拔除后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拔牙后干槽症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双盲试验的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观察拔牙后即刻应用bFGF组与应用安慰剂组干槽症的发病率比较。结果:应用bFGF组拔牙后干槽症的发病率1.61%,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病率13.11%(P&;lt;0.05,x^2=5.998)。结论:下颌阻生齿拔牙后局部应用bFGF对干槽症的发病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流行毒株V3环序列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V3环序列的变异性。方法 对中国1996~2000年491例HIV-1感染者env基因C2-V3区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测序,测得的序列经DNA软件编辑后,用Wisconsin公司GCG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从核酸序列可以看出,V3环的核苷酸存在着点突变和基因的漂移。各亚型流行株V3顶端的四肽特征主要为:GPGQ 72.6%,GPGR 13%,GPGK 7.6%,其它形式6.7%。在V3环氨基酸序列11、25位点未同时出现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基因离散率的分析表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中国V3环顶端四肽序列主要为GPGQ,从1990的10%、1993年的29%上升到2000年的72.6%。而GPGR则从1990年的80%、1993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13%。更加证明了在中国存在着HIV-1毒株V3区顶端四肽由GPGR向GPGQ漂移的现象。从V3环序列的高度变异性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HIV快速流行期。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中国2011~2013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监测病例的分类情况,为加强麻疹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监测病例分类与初次报告病种、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相互关系,血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等。结果监测病例分类为麻疹的病例中,〉97%来自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2%来源为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病例。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或最终分类为麻疹的病例,〉90%有麻疹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病例,或最终分类为风疹的病例,约20%有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结果,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间差异较大。排除了麻疹和风疹,且分类为其他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监测病例,有麻疹检测结果的比例明显低于分类为无明确病名的病例。分类为麻疹的病例中,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所占比例较低。初次报告为麻疹的病例,约50%的首份血标本于出疹后3d内采集,存在6%~16%的假阴性,仅10%~13%采集了第二份血标本。结论初次报告为风疹的监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有待加强。对麻疹病例应开展传播链调查,明确有流行病学联系的病例。分类为其他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病例,应进行麻疹和风疹实验室检测,有依据地排除麻疹和风疹。血标本于出疹3d内采集时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建议及早采集监测病例的血标本和病原学标本,将核酸检测结果作为病例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其与血清胸苷酸合成酶(TS)的关系.方法 应用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48例(KPS≥60分)晚期肺腺癌患者,至少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1~2d取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TS,分析其与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48例患者缓解率为10.4%,疾病控制率为56.2%;疾病控制患者血清TS为(57.27±38.05) pg/mL,进展患者为(99.38±59.07) pg/mL,P<0.05.结论 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一定疗效,血清TS水平可作为判断其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利用贝叶斯法对中国各地区的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标准化发病比进行估测,并与普通法进行比较。方法利用2003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和人口资料,计算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标准化发病比及其贝叶斯推测值。结果贝叶斯法计算结果可以减少人口规模小的地区的推测值的离散程度,使结果更加稳定。结论贝叶斯法计算结果可以减少人口规模小的地区的推测值的离散程度,使结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6.
Vitapan 3D—Master比色片的色空间位置测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获得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各色片的色度值分布规律。方法 :用美能达色差计CR321(D65光源)以CIE-1976-L^*ab^*色度值对市售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进行色空间的测定和统计,分析其临床使用的可能性。结果: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的26个色片在三维色空间中的明度轴上呈5个层面分布,在2、3、4层面内,6个色片因色调和彩度的不同围绕中间色片呈等距形环分布;L1.5和L2.5色片在组内色空间的色调值偏几黄色,R1.5和R2.5色片的色调值偏向红色,MR1-3侧介于两者之间,结论: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较完善和等距离和覆盖了牙齿颜色空间,确保了颜色、交流和复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观察饰面瓷类型和厚度对玻璃渗透氧化铝陶瓷-饰面瓷复合材料颜色的影响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用渗透铝瓷基底分别用In-Ceram AL2色玻璃料及白行研制的AG2玻璃料渗透,制作10 mm&;#215;10 mm&;#215;1 mm样本,并在其上分别构筑不同厚度Vitadur Alpha饰瓷A2色的不透明牙本质瓷、牙本质瓷,EN1色牙釉质瓷,采用Minolta CM-2600d分光测色计进行颜色测定.结果:不透明牙本质瓷对基底颜色的饱和度和色相进行调节,随牙本质瓷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颜色表现为明度降低,饱和度与色相趋于稳定,而随牙釉质瓷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明度进一步降低.结论:渗透铝瓷基底明度对复合材料颜色有重要的影响,不透明牙本质瓷的作用是迅速消除基底颜色与比色板各色号间的颜色差距,再通过调节牙本质瓷、牙釉质瓷的厚度达到复现自然牙颜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本研究比较了粉体着色和渗透着色两种方法 对氧化锆陶瓷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 KaVo?氧化锆采用VITA LL1/LL5号染色液浸泡着色,TZ-3YS采用粉体机械混合着色氧化物的方法 着色.采用最深(No.5色)和最浅(No.1色)两种颜色,未着色氧化锆样品为对照组,分别测试单层氧化锆及其与饰面瓷结合后的三点弯曲强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着色前后的晶相结构,并对材料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KaVoTM氧化锆的两种着色与未着色组的单层样品组间及双层瓷样品组间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没有明显差异;TZ-3YS氧化锆着色后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第5组与未着色及第1组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1色强度较未着色组略低,但强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氧化锆陶瓷饰瓷后双层瓷强度结构的弯曲强度均显著降低,且强度随着颜色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单层氧化锆组一致.不论单层还是双层瓷样品,KaVoTM氧化锆组的三点弯曲强度均明显高于TZ-3YS组的样品.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两种着色氧化锆材料主晶相为四方相.结论 机械混合粉体着色方法 对氧化锆强度的影响较大,但两种着色并没有影响到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弯曲结合强度,在合理控制着色氧化物含量的情况下,两种着色方法 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研究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溶血性和短期全身毒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由试验材料所引起的新鲜抗凝兔血细胞红细胞溶解和游离血红蛋白程度。经口途径给服试验材料混悬液,连续给服7d,进行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计算及病理学变化检测。结果: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见实验组动物各重要脏器出现病理学变化。结论: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体在急性溶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根据毒性评定标准判定为无短期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