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目的观察可乐定透皮贴片与氟哌啶醇片治疗中重度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4例耶鲁大体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评分25分以上的中重度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可乐定组(70例)和氟哌啶醇组(64例)。可乐定组给予可乐定透皮贴片治疗,氟哌啶醇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YGTSS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价,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组治疗1周的疗效高于可乐定组(P0.05);治疗后3周、5周、8周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运动抽动积分、发声抽动积分、功能受损积分和总评分方面,治疗1周后可乐定组的YGTSS减分率均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治疗3周、5周、8周时,两组的YGT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乐定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低于氟哌啶醇组(37%)(P0.01)。结论可乐定透皮贴剂和氟哌啶醇均是治疗儿童中重度抽动障碍的有效药物,可乐定起效速度较慢,但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且不良反应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和亲职压力简表对18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量表总分为(39.28±6.03)分。家庭坚韧力量表得分与亲职压力简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子愁苦、困难儿童、疾病程度和亲子互动关系失调因子可预测家庭坚韧力54.8%的变异量。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照顾者家庭坚韧力量表得分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在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和提供亲子互动空间缓解患儿照顾者的亲职压力水平,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家庭应激能力和坚韧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学龄前期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交叉式团体与个体沙盘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80例4~6岁ASD儿童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儿与正常儿童以1:3配比交叉式加入团体沙盘,对照组患儿采用一对一个体沙盘干预。以异常行为评定量表(ABC)和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估治疗3个月后的整体疗效。结果 实际入选试验组33例,对照组28例。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ABC量表情绪不稳、社交退缩、刻板行为因子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对照组干预后刻板行为、言语失当得分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P < 0.05)。试验组社交退缩和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ATEC量表社交、感知觉、行为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对照组语言、社交、行为及总分较干预前下降(P < 0.05)。试验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和总分的干预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 < 0.01)。干预后试验组目光交流和沙具刻板排列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个体沙盘和交叉式团体沙盘干预均可改善学龄前ASD患儿的症状。交叉式团体沙盘对ASD患儿的干预效能优于个体沙盘,以社交、情绪及刻板行为改善为著。  相似文献   
24.
邱行光  欧萍  陈曦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44-1847
目的:了解2002年和2008年福建省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症、维生素A缺乏和贫血的发病率。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福建省7岁以下儿童,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测其身高、体重,并检测血清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2008年福建省儿童营养状况比2002年有明显提高,低体重患病率从3.7%下降到2.2%,下降幅度为40.5%;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从6.3%下降到3.2%,下降幅度达49.2%;贫血患病率从24%下降到13.5%,下降幅度达43.8%。肥胖症患病率从4.9%上升到6.4%,上升幅度达30.6%。结论:福建省儿童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低体重、维生素A缺乏、贫血的患病率下降40%~50%,下降幅度大。城市肥胖症儿童明显增多,儿童维生素A缺乏属轻度。营养不良、贫血的发生仍以边、远、穷地区的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25.
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间维生素A缺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间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福建省地理位置、经济状况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共分3个层,城市、沿海、山区。每个层抽取2~4个县市,共有福州、厦门、连城等9个县市。对儿童进行常规体检、病史询问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调查前举办培训班。结果:福建省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患病率为6.3%,各个年龄组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患病率以0岁组最高,达18.8%;其次为6个月组,10.7%;第3为12个月组,4.5%;3~5岁后基本相等,1.5%。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下降。经过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生素A缺乏与喂养方式有密切关系。母乳喂养者患病率高,为16.5%,人工喂养相对低,为8.2%,只有母乳喂养的一半。结论:婴儿早期开始服用鱼肝油,增加与多食胡萝卜、肝脏等维生素A含量高的食物,是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最有效、最迅速、最经济的手段。儿童保健工作者日常工作应宣传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缺乏的知识。  相似文献   
26.
目的:连续随访观察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蘑菇伞状封堵器封堵治疗后康复期心功能变化,探讨PDA早期及晚期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PDA患者中,儿童组36例,成人组26例。所有患者在Amplatzer法成功封堵PDA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连续随访半年~2年,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及肺动脉峰压力(PAP)。结果:术后半年儿童组和成人组LVED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13.9%和88.5%(P<0.01).LAES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16.7%和92.3%(P<0.01),PAP增高的比例分别为5.6%和76.9%(P<0.01);术后2年儿童组和成人组LVED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0和30.8%(P<0.05),LAESD增大的比例分别为0和34.6%(P<0.05),PAP增高的比例分别为0和19.2%(P<0.05)。结论:PDA早期导管封堵治疗可使患者的心功能获得更迅速、更完全的康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亲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母亲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7例。试验组采用院外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理模式,于产后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收集两组母亲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短式亲职压力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PSI-SF)得分。结果试验组母亲SCL-90因子总均分及抑郁和焦虑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SI-SF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模式可缓解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和亲职压力状态。  相似文献   
28.
福建省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儿童营养不良、肥胖、维生素A缺乏及贫血的状况。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抽取福建省9个地市儿童,对儿童常规体检,测身高、体重及检测血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山区儿童营养状况最差,贫血患病率最高(54.7%);城区肥胖症发生率最高(6.4%)。结论:营养不良、贫血的发生仍以边、远、穷地区为主,城市肥胖儿童明显增多,儿童维生素A缺乏属轻度。  相似文献   
2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ADHD)是一种颇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国内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为 1.5 %~ 10 % [1] 。本文旨在探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ADHD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为 1992~ 1999年我院儿童心理卫生专科中因家长或教师认为“多动”而就诊的儿童 78例。平均年龄 (7.9± 2 .9)岁。1.2 方法 用ASQ由家长进行评分 ,结果分成 :ASQ≥ 15分 ,ASQ 11~ 14分 ,ASQ≤ 10分。由专业人员根据症状和体征用美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维生素 A(VitA)缺乏和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抽取福建省 9 个地市 3 178 名 5 岁以下儿童,并检测 VitA 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 血红蛋白正常、100~110 g/L、90~100 g/L、<90 g/L 四组不同血红蛋白值儿童 VitA 缺乏率分别为 6.19%、5.58%、8.29% 和 9.8%,随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显著增加.VitA 正常、VitA 可疑缺乏及 VitA 缺乏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 5.79%、10.26%、9.5%.随着血清 VitA 水平下降,不仅贫血患病率增加,而且贫血严重度也增加.结论 亚临床 VitA 缺乏在儿童中已是很重要的营养问题,并与贫血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