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1989年,国外报道了HCV—RNA的CDNA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血清抗—HCV抗体的免疫学方法。HCV是输血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据国外一些国家调查输血后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抗—HCV阳性率为80%,献血者抗—HCV阳性率为1%左右。国内北京市抽样调查,在111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本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人群及动物感染情况,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血清型分布情况及生物型别。方法:10月中旬采集牛、羊、猪、狗粪便共358份,4℃冷增菌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做生化实验,可疑菌株做血清学鉴定和生物分型及毒力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菌株15株(其中2株携带毒力基因),检出率为4.2%(其中猪的检出率5.1%;羊的检出率5.7%;狗的检出率4.3%;牛的检出率0%)。结论:本次调查在羊、猪、狗粪便标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带毒菌株的血清型为0:3,生物型为1B。检出的其余血清型别菌株均不带毒力质粒。人和牛粪便标本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徐州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以下简称O157:H7)感染的流行特征,系统观察腹泻患者、宿主动物携带O157:H7的状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徐州市近8年来O157:H7感染状况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6年徐州共累计报告O157:H7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并发肾衰竭(HUS)131例,病死率87.79%.徐州市丰县、铜山县发病最多,占全市发病的77.10%.6~9月份为发病高峰,占发病的77.10%.年龄以60岁以上老人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4.8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1.60%.男女性别比例为1:1.34.腹泻患者、宿主动物带菌率连续性监测结果证实了其与O157:H7感染关系.不同年份O157:H7毒力基因发生了变化.结论 O157:H7感染自1999、2000年爆发流行后,徐州市疫情一直稳定.尽管疫情发生原因复杂,传播机制不清,但与腹泻患者带菌率、宿主动物带菌率及菌株毒力基因阳性率、毒力基因变迁有关.腹泻患者带菌率、宿主动物带菌率可作为爆发疫情预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调查,以便明确病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采用荧光PCR快速检测、常规病原学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等方法对疑似患者、环境水源水和饮用水采样,进行病原学的检测和鉴定。结果经荧光PCR检测与病原分离培养鉴定,来自患者粪便、血液、水源水和饮用水共12份疑似标本中,10份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83.33%,其中4份来自粪便标本,4份来自血,1份来自水源水,1份来自饮用水。10株不同来源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学分型、生化反应、药物敏感性、噬菌体裂解试验均相同。结论这是一起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水源污染所致的腹泻暴发疫情。该菌的检出为本地区腹泻病原谱增加了一种新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35.
基因分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进行微生物学分类、临床快速鉴定细菌感染、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它们与宿主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本文所阐述的希瓦菌属(Shewanella spp.)的分类,就是随着全基因测序研究而不断趋于完善的。该菌的命名曾经历了原本归属于无色棒菌属(Achromobacter 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异单胞菌属(Alteromonas spp.)也称交替单胞菌属(Rubescens spp.)、  相似文献   
36.
了解2004-2006年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特征. 1.材料与方法:2004-2006年采集腹泻病患者(480份)、猪(360份)、牛(288份)、羊(384份)、鸡(137份)、犬(282份)粪便标本和生肉(200份)与熟肉(200份)涂抹标本,共2331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在常见宿主及食品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在不同季节,采集不同地区各类样品进行常规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生物学分型,耐药检测,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结果Y.e在该地区各类宿主、肉制品中均有分布,宿主的带菌率春季明显高于秋季(P<0.005)。猪是带菌率最高的宿主(8.2%),狗次之,二者是致病性Y.e的宿主动物。致病菌株占总菌数的10%,0:3/生物3型为致病菌的优势菌型(9/10)。结论该地区Y.e的分布有季节和地区性差异,猪,狗是重要的宿主动物,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38.
1987—1991年,本实验室从567份疑似脊灰患者的粪便中共分离到207株病毒,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6.51%,经脊灰标准免疫血清鉴定,91.79%为脊灰病毒。其中1989年脊灰病毒流行,分离到Ⅰ型病毒占82.60%,在其他四年中,以分离的Ⅰ型病毒为主。 1989年和1991年,我们两次测得4岁以下儿童血清中和抗体和GMT,1991年与1989年相比,Ⅰ型有明显改善,Ⅱ、Ⅲ型抗体变化不大。分离出的病毒型别与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P)分布及病原学特征。 方法 对样品进行常规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 PCR技术检测VP的TDH、TRH毒力基因。 结果 徐州市水产品VP检出率为57.50%(23/40),其中2株trh基因(+); 23株VP中3株 (7.50%,3/40)未定血清型,其余20株分布在7个血清型,有O1、2、3、4、5、10、11型; 其中O1、O4、O5构成比为65.22%(15/23),是主要流行血清型。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VP检出率为8.00%(4/50),其中2株为O3:K6血清型且tdh基因(+)。水产品中VP的trh基因阳性率为8.70%(2/23),未检出tdh基因;食源性腹泻标本检出菌tdh基因阳性率为50.00%,trh基因未检出。水产品中检出的VP主要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VP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 结论 徐州市水产品VP携带率高,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VP, 且携带毒力基因; VP耐药情况较严重;不同病原学特征的VP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VP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VP的病原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徐州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总体情况,探讨目前影响实验室工作的相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采用发放考核质控样品血清和现场考评相结合方法对徐州地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并统计分析2006~2010年全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控制考评结果。结果 42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参加考评,血清考评检测结果显示,除2007年1家单位出现漏检外,其余均为100%合格。质控报告的规范性与现场考评优秀实验室比例逐年提高,总体考核结果优秀率由58.54%提高到70.73%。结论徐州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总体检测水平较好,网络建设为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满足本市艾滋病筛查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内部均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但室内质控和生物安全仍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