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Fos和Jun的表达产物与人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电泳技术对20例肝癌病人癌及癌旁组织中Fos和Jun核内癌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Westernblot结果示20例标本中有16例肝癌组织FosB、JunD蛋白含量高于癌旁组织。FosB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396±803和894±3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JunD光密度值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分别为1973±725和776±16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osB和JunD蛋白在肝癌组织细胞核中同步表达。 结论 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核内转录基因FosB、JunD表达产物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这可能是肝细胞早期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混合型甲状腺髓样-滤泡状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向涛  余力伟  付静  张芳  王杉  杜如昱  崔志荣 《癌症》2006,25(1):126-128
混合型甲状腺髓样-滤泡状癌(mixedmedullary-follicularcarcinomas,MMFCs)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织学具有髓样癌与滤泡状癌结构特点,同时肿瘤组织降钙素与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文文献共报道了约40例此类病例[1]。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  相似文献   
83.
改良法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使之简便易行,高效可靠.方法: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采用改良法,每只大鼠的HSC得率为(2.54±0.13)×107个,细胞活率为(98.8±0.7)%,高于旧方法的HSC得率[(2.18±0.18)×107个,P<0.01]和活率(94.3±0.6)%,P<0.01].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为(96.8±1.0)%,高于单用desmin鉴定的纯度(91.8±2.2)%(P<0.01).结论:改良的大鼠HSC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在保证纯度的同时,提高了得率和活率.采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提高了鉴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4.
引言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肺癌结肠转移在临床上比较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肺鳞状细胞癌结肠转移患者并对文献进行了复习。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于2004年9月11日收入院。患者入院5周前因肺鳞状细胞癌行右下肺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大小为5cm×5cm×4cm,肺门可及肿大淋巴结,行袖式切除,清扫肺门淋巴结,病理为肺鳞状细胞癌(T2N1M0),术后未进行化疗。10天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下腹肿物,7天前自觉右下腹痛伴体温升高。入院查体:体温38.4℃,腹平软,右下腹可及一7cm×5cm大小质硬包块,活动差,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1×109/L,中性粒细胞67.1%,血红蛋白141g/L,癌胚抗原1.85ng/ml,CA19-912.4u/ml。腹部B超:右下腹实性肿物,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异常。胸片:右下肺切除术后改变,其余未见异常。腹部CT:回盲部肿瘤可能性大。入院后2周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于回盲部可触及质硬肿物7cm×5cm×4cm,与周围组织粘连,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回盲部恶性肿瘤”,病理证实:鳞状细胞癌,结肠腺体未见明显破坏,粘膜下层增厚,考虑肺鳞状细胞癌结肠转移。...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XCR4/CXCL1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1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邻近正常黏膜以及肝转移组织中CXCR4/CXCL12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XCR4/CXCL12在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 CXCR4/CXCL1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 与原发肿瘤相比,10例肝转移组织中CXCR4/ CXCL12表达增高(CXCR4:3.9±0.5 vs 2.2± 0.3,P<0.05:CXCL12:3.6±0.5 vs 2.4±0.3, P<0.05):TNMⅢ、Ⅳ分期CXCR4/CXCL12表达水平比Ⅰ、Ⅱ分期显著增加有关(CXCR4: 3.4±0.6 vs 1.8±0.3.P<0.05;CXCL12:3.6± 0.5 vs 1.8±0.4.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L12在原发结直肠癌与肝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CXCR4/ CXCL12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儿茶酚胺类递质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发病中的作用,作者测定了13例经病理证实的坏死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及34例无肝脏和心血管疾病的对照者周围静脉血中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并观察了从周围静脉输入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前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静脉楔入压、自由肝静脉压和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肝硬变组周围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分别为53.4±23.9pg/ml,446.0±310.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3.5±11.2pg/ml,183±83.3pg/ml,(P<0.01)。持续静点酚妥拉明后肝静脉楔入压及肝静脉压力梯度显著下降(肝静脉楔入压下降0.55~0.63kPa,P<0.01;肝静脉压力梯度下降0.62kPa,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儿茶酚胺类递质代谢紊乱,其对内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分流、断流术前后门体分流指数和实测门静脉压力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 15例分流术和 2 0例断流术前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压力 (H/L PVP) ,并与术中和术后的实测门静脉压力 (PVP)相比较。结果本组 35例手术中实测PVP值为 (37± 4)cmH2 O ,与术前经H/L PVP公式推算值 (36± 4)cmH2 O非常接近 (r =0 81,P <0 0 1)。 15例行分流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H/L PVP变化不大 ,而分流术后实测得PVP(2 8± 3)cmH2 O则较分流前的 (37± 5 )cmH2 O显著降低 (P <0 0 5 ) ;2 0例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后H/L PVP平均下降较多 ,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断流术后测得PVP数据较分散(P >0 0 5 )。结论H/L PVP可以真实反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的门静脉压力 ,但对推测分流和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88.
患者女性,43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伴发热2周以腹胀原因待查于2005年8月7日收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恶心呕吐,2周前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以午后明显,体温38.0℃~39.0℃,最高达39.8℃,无寒战。曾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周,但发热无明显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6/10kPa,皮肤巩膜苍白,无黄染。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部未扪及肿物。  相似文献   
89.
最近在我国部分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出现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疫情。在与SARS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 ,请各级医师加强节约用血意识 ,重视节约用血 ,依照本共识树立合理谨慎用血的观念。1.SARS在血制品中的传播风险 :正如艾滋病、疯牛病、肝炎等病毒一样 ,目前的研究发现SARS病毒在血液内可存活约 10d ,所以有传染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于 5月 15日首次就SARS输血问题发出警告 ,并建议SARS确诊病人在痊愈后 3个月内 ,疑似病人在 1个月内不要献血。对于那些在SARS高发地区旅行过的人 ,即使没有症状 ,…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MAGE 3抗原肽对肝细胞癌 (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微量细胞毒法检测HCC患者中HLA A2表达情况 ,RT PCR方法检测肝癌组织MAGE 3基因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磁珠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分离出CD8阳性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将其余自体CD8阴性的PBMC与MAGE 3抗原肽 (FLWGPRALV)短暂孵育 ,经γ射线照射后作为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与CD8阳性效应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作为实验组 ,7d后再加入APC刺激患者效应细胞 1次。每周计数效应细胞数量 ,培养第 15天时作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检测其杀伤活性。以表达MAGE 3和HLA A2的肝癌细胞系HLE作为靶细胞 ,采用IFN γ细胞因子分泌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具有分泌γ 干扰素 (IFN γ)的CD8阳性细胞的频数来反映CTL的杀伤活性。另设不加APC刺激的CD8阳性细胞 ,加IL 2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 2 5例HCC患者中 9例HLA A2阳性表达 ;9例中 3例MAGE 3基因mRNA阳性表达 ,6例阴性表达。培养开始时 ,效应细胞为 1 0× 10 6/孔 ,2周后细胞增殖 4~ 6倍。分泌IFN γ的CD8阳性细胞的频数 ,3例MAGE 3阳性患者平均为 2 2 0 % ,6例阴性患者为 0 5 %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MAGE 3抗原肽 ,能在体外从HCC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