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胶原酶及灌流时间对大鼠肝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细胞分离方法 ,提高肝细胞分离质量。方法 用两种质量分数均为0 .0 5 %胶原酶溶液 (Ⅰ和Ⅳ型 )经门静脉灌注肝脏 ,分离大鼠肝细胞。分别于 5、10、15min灌流肝脏 ,观察对肝细胞活率及产量的影响。将肝细胞溶液用质量分数为 0 .0 2 %胶原酶溶液孵育 10min ,观察孵育对肝细胞活率的影响。结果 Ⅳ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明显优于Ⅰ、Ⅳ型和Ⅰ型 ,灌流 10min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89.5± 3 .5 ) %和 (5 8.0± 14.0 ) % ,而产量分别为 (2 .5± 0 .2 )× 10 11个 /L和 (0 .9± 0 .5 )× 10 11个 /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细胞培养及细胞组织化学证实分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正常。低浓度的胶原酶孵育能明显提高肝细胞的活率。结论 Ⅳ型胶原酶可获得良好的肝细胞分离效果。胶原酶孵育能提高细胞活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究竟升高还是降低 ,学术界还有争论 ,鉴于内皮素的强大血管活性作用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方法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12 1例肝硬变患者和5 0例年龄、性别相称的对照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探讨了与合并腹水者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结果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股动脉 :(82± 2 0 )pg/ml,(30± 8)pg/ml,P <0 0 1;股静脉 :(90± 2 3)pg/ml,(34± 8)pg/ml,P <0 0 1;贵要静脉 :(87± 2 3)pg/ml,(33± 8)pg/ml,P <0 0 1〕。此外 ,合并腹水的肝硬变患者股静脉血内皮素含量比无腹水患者增高明显〔(10 6± 17)pg/ml,(90±2 3)pg/ml,P <0 0 1)。股静脉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内毒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s=0 6 1,P =0 0 34 )。结论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增高可能对肝硬变患者门静脉血管阻力的增加有重要影响 ,内毒素是内皮素合成和释放的强烈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43.
肝癌特异性p53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一种肝癌细胞靶向性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用于肝癌的促凋亡基因治疗的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含有特定酶切位点的引物,选择地从人基因组中出入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启动子序列并克隆以真核表达载体pTR-UF5上;再通过平端连接的方法,构建成含甲胎蛋白启动子和人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质粒rAAV-AFP-53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的质粒rAAV-AFP-GFP。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受人甲胎蛋白启动子调控表达人野生型p53基因的质粒系统。结论 从理论上说,我们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质粒rAAV-AFP-p53,可以特异性地转染到肝癌细胞中从而为肝癌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Stat5反义寡核苷酸(Stat5AS-ON)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Stat5AS-ON、5-FU单用或联用处理胃癌细胞BGC823,Westernblot检测Stat5、p-Stat5、cyclinD1与Bcl-xL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Stat5AS-ON与5-FU作用于BGC823细胞72h后,G1期细胞比率由65.7%上升至78.2%,S期细胞比率分别由18.6%,下降至10.5%,凋亡细胞百分比由7.4%增加至21.6%.Stat5AS-ON与5-FU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联合应用Stat5AS-ON与5-FU可以起协同作用,明显抑制胃癌细胞Stat5信号转导通路活化.结论:选择性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为治疗胃癌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
Alpha1adrenergicreceptorsinliverplasmamembranesofcirrhoticpatientswithportalhypertension:aquantitativestudyZhangYoucheng张有成,...  相似文献   
46.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对Wistar大鼠四氯化碳性肝硬变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肾上腺素受体作了定量测定。实验分对照组(10只)、肝纤维增生组(13只)和肝硬变组(20只)三组进行。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增生组大鼠肝组织。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明显减少(132.8±25.0fmol/mg与96.9±20.8fmol/mg蛋白,P<0.01),平衡解离常数(Kd)明显增大(0.1633±0.0322nM与0.3079±0.0786nM,P<0.01);肝硬变组的Bmax也显著下降(132.8±25.0fmol/mg与71.9±17.7fmol/mg蛋白,P<0.01),Kd值增大更为明显(0.1633±0.0322nM与0.4012±0.0965nM,P<0.01)。说明在肝硬变形成过程中,肝组织α_1-受体的结合容量和亲和力受到了损害,后者在肝硬变患者儿茶酚胺的代谢紊乱及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医院ICU中获得性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医院ICU内获得性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作者对35例ICU内择期手术后患者进行微生物培养,24例获阳性结果,计97次117个菌株。ICU患者的微生物标本最常见来源为痰,其次分别为引流物、血液、尿便及深静脉插管。培养出的77株细菌共包含了19种菌属,其中绿脓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等4种即占63%。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检测提示,所有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霉菌感染正日益成为ICU内最危险的感染。全部24例感染患者中,12例合并霉菌感染,检出霉菌共40株,占全部感染菌株的34.2%;死亡6例,死亡率达50%,远高于单纯细菌感染。作者指出:坚持ICU内定期菌群监测,及时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充分引流外科感染灶,重视深部霉菌感染的防治,改善ICU的抗感染布局,是防治ICU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8.
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中呈过表达,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以抑制COX-2表达,阻断胃癌细胞增殖,但是NSAIDs拮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不只局限于COX-2通路,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抗胃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9.
Mirizzi�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8例Mirizzi综合征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病人分别行胆囊切除或部分胆囊切除,直接瘘口修补或胆囊补片修补及Rouxen-Y 式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或空肠吻合术。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手术方式依据病理分型而定。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B超是术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0.
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3岁,主因“腹胀腹痛4周伴呃逆2周”门诊以“盆腔肿物性质待查”于2003年2月12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kg。否认肿瘤家族史。查体:体温 36.8℃,血压160/90 mm Hg,腹略胀,下腹轻压痛,未及明确肿物,盆腔偏左可触及10 cm×9 cm×8 cm包块,表面不光滑,可移动。肛门指诊直肠黏膜光滑,未及肿物。B超:子宫壁回声不均匀,子宫左后疗不规则肿物,内呈实性不均匀中低回声,双侧附件不清,肝内多发占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