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评价喉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1985~1995年间113例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分析。结果 绝大部分病例不同程度上恢复了吞咽、呼吸及发音功能,总拔管率为82.3%。3年生存率为80.5%,5年生存率为70.1%。结论 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喉部分切除术优于全喉切除术,既保全了喉功能,又提高了生存质量。本文对喉部分切除术的适应征及修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2.
目的:为提高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总结颈廓清术中保留颈内静脉的临床经验,方法:8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上,在原发灶切除同时,共进行146侧(双侧116例,单侧30例)颈廓清术,其中改良颈廓清(MND)106侧,根治颈廓清(RND)40侧,双颈廓清术58例,其中同期双颈廓清32例,18例保留双侧颈内静脉,14例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分期双颈廓清26例,第一次均为RND,第二次均为MND。30例行一侧颈廓清术,术中均保留颈内静脉,结果:患者3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81.5%(22/27),分期双颈廓清60.9%(14/23),一侧颈廓清75%(15/20),5年生存率同期双颈廓清61.5%(16/26),分期双颈廓清40.9%(9/22),一侧颈廓清70.6%(12/17),MND最大淋巴结直径小于等于3cm,术后复发率12.9%(11/85),>3cm者复发率为47.6%(10/21),总复发率为19.8%(21/106),RND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2.5%(9/40),结论:声门上型喉癌常有双颈淋巴结转移,需行双以基廓清术,并必须保留一侧颈内静脉,在淋巴结小于3cm,肉眼观与颈内静脉无粘连时保留劲内静脉,不增加淋巴结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3.
采用微量扩散法测定出生后72h内100例新生儿血氨值,除13例>150μg/dl外,其余均在100~150μg/dl之间。母孕期异常儿、窒息儿、低体重儿血氨值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足月儿新生儿。血氨值随胎龄增加逐趋下降。3例异常新生儿血氨值随日龄增加逐渐下降。高氨血症新生儿某些行为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24.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MRI、DSA检查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10例颈动脉体瘤,其中4例行MRI T1WI、T2WI及对比增强MRA,6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0例均行DSA和TBO试验.结果 10例术前CT、MRI、DSA均诊断为颈动脉体瘤,与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10例病变均位于颈动脉分叉处.CT平扫主要表现为均匀性低密度球形病灶,CT值25~37 Hu.MRI的特征为T1WI、T2WI均为高信号,中心有流空信号,MRA均清楚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特点.DSA表现为肿瘤包绕颈动脉,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肿瘤均匀染色,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CT、MRI和DSA均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比较容易,若将三种方法优化组合,可优势互补,为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提供科学、准确而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抗痫片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了预防和控制本病的发作,我们于1984年初至1987年末,在临床上开始应用自制的中药抗痫片治疗小儿癫痫100例,同时用常用抗癫痫西药对照观察40例,并进行了抗痫片的动物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系门诊就诊病人。病程多在两年之内,但病因多数不明。观察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8.4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 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 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7.
肉毒毒素在小儿脑性瘫痪拇指内收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松  赵阳  李树春 《临床荟萃》2002,17(22):1341-1342
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拇指内收畸形较为常见 ,治疗效果不佳且易被忽视 ,影响患儿手功能的改善。我中心1999年 5月以来应用A型肉毒毒素 (BTX A)治疗CP患儿拇指内收畸形 ,并与单纯应用传统中医按摩和夹板固定相比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5 0例CP患儿 ,诊断与分型符合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确定的标准[1] 。年龄 1岁 4个月至 14岁 ,均为痉挛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 5例中男 19例 ,女 6例 ,年龄(48.76± 36 .2 2 )月 ;对照组 2 5例中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5 5 .16± 4 0 .…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定向诱导成骨的方法。方法 选择10周龄新西兰兔,抽取其股骨大转子部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得到BMSCs,再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冯库萨(Von Kossa)染色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结果 BMSCs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ALP和Yon Kossa染色证实其有成骨潜能。结论 兔BMSCs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18例肾脏损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步骤:首先在DSA观察下进行肾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的血管,接着用明胶海绵颗粒或辅以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观察止血效果及近远期副作用。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12.9个月。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肾损伤所致出血的肾动脉分支包括:前支(3例),后支(7例),前支及后支(1例),肾段动脉(5例),段以下动脉(2例);合并包膜下或肾周血肿11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5例。1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临床症状缓解,1~2h内血压稳定,4~48h肉眼血尿消失,6~12d尿常规隐血试验转阴,无肾出血复发;术后1周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B超或CT检查患侧肾脏呈部分栓塞表现。随访发现肾功能不全2例,B超检查见患侧肾脏缩小,未见再出血,无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腰背酸胀疼痛、发热等栓塞后综合征表现,对症治疗3~14d缓解。无异位栓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明胶海绵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保护患侧肾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收集2001~2008年收治的2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黏液表皮样癌中腮腺13例(65%),副腮腺1例(5%),腭部2例(10%),颌骨2例(10%),颌下腺1例(5%),颊黏膜1例(5%)。其中11例为高分化,4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其余未分级。2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视肿瘤部位及分级而定),其中4例行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清扫术,17例行术后放疗。3例因面神经受累同时切除面神经,其中1例行面神经吻合术,1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手术半年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5年,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2.44年。获随访的18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时应重视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在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同期进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术中切除不彻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为中低分化病例应进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