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赣南医学院在总结70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立德立行,求是求新"的校训,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成立双立班,进行了校训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就此进行了调研和总结。  相似文献   
82.
李晓文  谢炳玓 《广东医学》2012,33(4):506-508
目的 探讨不同卒中亚型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37例,发病时间窗小于72 h,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脑梗死应用TOAST法分型,在脑梗死急性期早期和急性期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使用Sysmex CA-7000 型血液凝固仪检测血浆D-D水平,分析早期各亚型血浆D-D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与梗死早期血浆D-D水平呈负相关.心源性脑栓塞组血浆D-D水平最高,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急性期病死率也最高,其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也最差,而小动脉闭塞型血浆D-D水平最低,神经功能缺损最轻,改善程度也最好.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与卒中亚型关系密切,患者早期血浆D-D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期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后缺血-再灌注对甲床组织的损伤及其相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耳白兔于右后肢根部上止血带,于缺血30、60、90、120 min再灌注1 h后剥离甲床组织。分光分析法检测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TNF-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甲床组织缺血30 min后再灌注SOD活力、TNF-α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改变(P〉0.05)。与缺血30 min比较,缺血60 min后再灌注甲床组织SOD活力显著降低(P〈0.01),TNF-α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但缺血90 min与120 min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60 min后再灌注可以诱发甲床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术后指甲畸形的主要致病机制,SOD的减少和TNF-α表达的升高是导致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大鼠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时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探讨其在中型脑损伤中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肢骨折组、中型脑损伤组、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共4组,分别建立中型脑损伤和骨折模型,术后第2、4周拍X射线片,拍片后处死大鼠,取血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F-2和PDGF水平。结果 X线片结果显示4周后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骨折处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而对照组和单纯四肢骨折组骨折线清晰。与对照组比较,中型脑损伤组和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均显著性地升高(P<0.01),与2周时比较4周时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所恢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和四肢骨折组(P<0.05)。中型脑损伤组与四肢骨折合并中型脑损伤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四肢骨折组之间血清IGF-2和PDGF的浓度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型脑损伤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血液中IGF-2和PDG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α-细辛醚对癫痫大鼠的海马钙稳态的影响。方法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观察α-细辛醚对海马游离Ca2+浓度、游离钙调蛋白(CaM)平均通道荧光值、总CaM及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IIa-mRNA表达的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SE后,各时相海马游离Ca2+显著增高(P<0.05);CaM平均通道荧光值显著降低(P<0.05);SE后12~72 h,游离CaM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5);CaMK IIa-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α-细辛醚组游离Ca2+浓度显著降低,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值明显增加,总CaM表达显著降低,CaMK IIa-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α-细辛醚可下调SE后海马游离Ca2+浓度及结合CaM表达,并上调CaMK IIa-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α-细辛醚对Lithium-pilocarpine模型大鼠的抗癫痫作用及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剂量α-细辛醚对癫痫模型皮层脑电图、癫痫自发与反复发作(SRS)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α-细辛醚可延长SRS潜伏期,减少SRS数量及发作严重程度(P<0.05);能显著延长痫性放电潜伏期,降低痫性放电频率(P<0.05);能显著降低水迷宫训练的平均潜伏期,改善大鼠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储存及提取再现能力(P<0.05);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以200 mg.kg-1作用最强。结论α-细辛醚能显著改善大鼠癫痫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控制癫痫发作及抑制癫痫放电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和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25例,接受传统钢板治疗的21例。对其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患者Ne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指标方面,接受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Neer评分: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方法的优良率为88.0%,优秀率为68.0%;传统钢板方法优良率为57.1%,优秀率为19.0%,两者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性。结论: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优于传统钢板治疗。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脑活素联合复方丹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作用。方法将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常规支持及对症治疗方案,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活素联合复方丹参每日1次,一次脑活素2ml入液静脉滴注,复方丹参2ml/d入液静脉滴注,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和头颅CT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复查头颅CT,治疗组36例脑组织低密度影全部消失,对照组30例中有12例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活素联合复方丹参对HIE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取材困难、供体有限,可能病毒污染等缺陷,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目前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还存在于外周血,尤其是脐血.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扩增纯化方法及其神经分化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研究,体外细胞学观察,于2005-10/2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新鲜脐血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足月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取脐血前征得新生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脐血,去除红细胞,采用低糖DMEM/F12进行培养:取扩增第3或4代的人脐血间危质干细胞,培养基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全反式维甲酸.主要观察指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贴壁细胞的表面标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核内抗原和神经丝蛋白表达.结果: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强表达CD13、CD29、CD44和CD105,弱表达CD106,不表达CD34、CD11a、CD14、CD33和CD45.培养基添加神经营养因了诱导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表型,诱导后高表达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异性核内抗原和神经丝蛋白.结论:人脐血富含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于培养基添加神经营养因子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0.
背景:有研究证实,骨髓中CD34+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和扩增人CD34+造血干细胞,并检测其免疫学表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后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观察实验,于2005-10/2007-10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健康供者.方法: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扩增人骨髓CD34+干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选生长良好的传代细胞,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CD34+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人骨髓CD34+干细胞免疫学表型.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后,人骨髓CD34+干细胞的表型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人骨髓CD34+干细胞,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CD44、CD29和c-kit阳性,CD31和CD54阴性;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诱导后,人骨髓CD34+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表达降低,CD31升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表型,并且获得大量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能力.结论:采用Percoll分离液梯度离心继以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联合筛选分离,可培养扩增}H高度同源的CD34+干细胞,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CD34+干细胞呈典型的内皮细胞表型,验证了其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