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31.
目的观察氯菊酯处理军服布和军服的防蚊效果,为研究单兵防蚊装备提供依据。方法用氯菊酯处理军服布和军服后,观察其在实验室和野外现场的防蚊持效,以及洗涤次数对蚊虫停落、叮咬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实验室观察:氯菊酯处理军服布当天,蚊虫的停落和叮咬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减少70%以上;3周后,蚊虫停落次数与处理当天相比,有明显增加,叮咬次数则无明显变化;每增加1次洗涤,蚊虫停落次数和叮咬次数与未经洗涤的样布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蚊虫死亡率有明显下降。野外现场观察:处理军服放置2周后在野外仍能使蚊虫停落次数减少90%左右,且未见到蚊虫叮咬。结论氯菊酯处理军服布和军服在3周之内均有一定的防蚊效果,但洗涤次数对其防蚊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2.
超低容量(ULV)喷雾技术防治蚊虫的研究始于196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使用飞机ULV喷洒马拉硫磷原油(0.1kg/ha),对带喙伊蚊(Ae.taeniorhynchus)获得良好的效果。1966年又取得防治黑点伊蚊(Ae.nigromaculis)幼虫的良好效果。在此期间地面ULV喷雾技术也开始发展,明尼苏达州使用背负式ULV喷雾机喷洒马拉硫磷原油有效地防治了刺扰伊蚊(Ae.vexans)。  相似文献   
33.
淡色库蚊经亚致死剂量溴氰菊酯(15ppm,0.1μl/只)处理后,与正常蚊相比,其卵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双扩实验表明:用正常蚊卵黄蛋白免疫家兔产生的血清抗体与正常蚊和药物处理蚊的卵黄蛋白反应后出现两条相同的沉淀线;用正常纹和药物处理蚊的等量卵黄蛋白混合物免疫小鼠,产生的抗血清与两类蛋白反应后则出现一条相同的沉淀线,这表明正常蚊与药物处理蚊的卵黄蛋白的抗原成分是相同的。电泳结果也表明两类卵黄蛋白的成分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说明溴氰菊酯仅对淡色库蚊卵黄蛋白的含量影响较大,而对蛋白成分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4.
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R语言中DClsuster软件包作为工具对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文中所使用的数据包括:1994~1998年安徽省以县为单位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1999安徽省以县为单位的人口和1990年我国县级行政区划电子地图数据(1∶1 000 000)安徽省部分.结果发现卡方(P=0.594>0.05)和Potthoff-Whittinghill(P=0.773>0.05)检验病例数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空间自相关性检验(Moran Ⅰ:P=0<0.05,Geary c:P=0.01<0.05)具有显著差异;总体集聚性检验(Whittermore:P=0.003<0.01,Tango:P=0.007<0.01)差异显著;经验贝叶斯平滑(v=0.318 153 5,α=0.389 820 5)的相对风险最高为9.52;Opgam、Kulldorff & Nagarwalla和Besag & Newell扫描统计分析发现2个局部集聚区.据此得出的初步结论: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负二项分布的空间特征,存在自相关性和总体集聚性,相对风险呈北高南低趋势,扫描分析发现在北部的凤台县周围及南部的郎溪县周围存在明显的集聚性.  相似文献   
35.
我国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蚊虫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医学昆虫之一 ,其分布范围广 ,吸血、刺叮、骚扰并传播多种疾病。因此 ,蚊虫防治在预防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人类防治蚊虫是用矿物油 (煤油 )和某些鱼类控制孳生源。 2 0世纪 40年代DDT的问世使蚊虫防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DDT是  相似文献   
36.
利用现场调查积累的数据,通过理论分布的拟和、Taylor方程拟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刺扰伊蚊、刺蜇伊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不显库蠓等5种蚊、蠓等吸血双翅昆虫自然种群的抽样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模拟结果显示,上述5种吸血双翅昆虫的种群抽样分布均满足负二项理论模型,且样本均值和方差间的关系很好地符合Taylor方程,结果表明种群的密度以及样方的测度,对抽样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关于种群分布理论模型的积分方程。  相似文献   
37.
美国1999年首次在纽约检测到西尼罗病毒(WNV)后,病毒快速在西半球传播,导致WNV大范围的流行,仅2005年,截止到12月20日美国共发生近2799例人类感染病例。WNV如此快速的大面积扩散提醒我们要提高对WNV传入的警惕,提高对WNV传播过程的认识。本研究根据WNV生态学特点,构建WNV在媒介(蚊虫)与宿主(鸟类与人群)间感染传播的数学模型。模型建立3个种群(蚊虫、鸟、人)相互间的联系过程。通过WNV感染过程及模型推导出基本传染数R0的计算公式,通过R0的阈值确定WNV传播动力学,如果R0≤1则说明疾病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在局部范围内发生流行;如果R0>1则说明疾病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流行。分析通过改变模型中参数提出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研究预防和控制WNV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的性质与主要宿主动物种群构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中国122个地区1991~1999年HFRS病例血清分型资料和41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种类及数量资料,在ArcGIS 8.1软件的支持下,建立中国HFRS病例分型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GIS,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建立中国HFRS主要疫区分型地图,叠合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图;对各监测点的宿主动物构成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 中国HFRS不同类型疫区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总体表现为从东北至西南方向Ⅰ型汉坦病毒(HV)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与Ⅱ型HV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交替分布的特征;监测点野外宿主动物种类较多且各地区鼠种构成差异较大,居民区宿主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且优势鼠种大多局限于2~3种宿主动物;监测点宿主动物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疫区类型与所在疫区病例血清型基本一致。结论 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GIS及其空间分析能根据HFRS样点信息很好地预测各主要疫区的分型特征。  相似文献   
39.
传染病模型在SARS防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模型和流行趋势预测仍是一个被广泛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作了大量SARS传染病模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统计学模型和时空传播模型等,以下主要针对目前在SARS防制中构建的传染病模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0.
1998年6月在广东潮州和福建厦门部队,对驱蚊肤宁的驱蚊蠓效果进行了观察,当地主要蚊种分别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骚抗阿蚊等。共观察207人,现将观察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