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1资料与方法 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33例均经症状及体征检查,并进行X线和CT检查确诊。患者男性 22例,女性 11例。 治疗方法首先采用上海产LDT-CD31型超短波机治疗,波长 7. 37 m,频率40.68 MHz,最大输出功率250 W,取适当电极于病灶区前后对置,患者仰卧,皮间距2~3 cm,剂量做热量,每日1次,每次20 min。之后采用北京产K89—2型电脑中频治疗仪,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将一组治疗电极并置腰背患处,另一组治疗电极置患肢处,采用内储处方,电流耐受限,每次15—20 min。上述治疗均…  相似文献   
132.
河南省新确证HIV感染者中HIV原发耐药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确证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HIV耐药株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河南省6个地区2013年1-6月和2014年1-6月新确证上报的HIV感染者的网络直报信息资料,并进行血样采集、基因型耐药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624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被检测到耐药株,原发耐药率为7.21%,属中度流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的原发耐药率高于男性(χ2=11.463,P=0.001),20岁以下病例的原发耐药率高于其他年龄段(χ2=8.969,P=0.011),文盲的原发耐药率高于其他文化水平的人群(χ2=18.072,P=0.001),B亚型的原发耐药率高于其他亚型(χ2=9.897,P=0.019),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中发生原发耐药的风险高(OR=2.194,95%CI:1.111~4.33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97%、3.53%和1.12%。M184V/I(2.08%)和K103N/S(2.88%)分别是出现最多的NRTI和NNRTI耐药突变。有4例出现多个NRTI耐药突变。B亚型是624例中占比最多的基因亚型(51.76%,323/624例),其次为CRF07_BC(23.72%,148/624例)和CRF01_AE(19.71%,123/624例)。结论 HIV耐药株在河南省新确证HIV感染者中出现了中度流行,应加强对HIV耐药株传播的监测,适时开展治疗前的耐药检测。  相似文献   
133.
颈椎病的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谦  赵立 《中国康复》1997,12(1):32-33
自1992年以来.我们分别采用牵引、中频电、磁热中药透入和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732例。现将康复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五一桩资料732例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诊断分型‘”,随机分为ABCD4组,见表1.1.2治疗方法①A组:单纯颌枕式坐位牵引治疗”‘.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在。~30”之间调整,高位病变着角度小,低位病变者角度大DJ,牵引重量为6~8kg.颈椎生理屈度变小及脊田型患者选用小重量(wt4kg)0”垂直牵引,时间30min.②B组:电脑中新治疗(北京知云电子设备厂生产K89一巨型电脑中汲电疗仪).电极一组量预背…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了解造成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的主要疾病及其演变过程。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对唐河县居民1986~2005年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1984年唐河县居民YPLL为7597人年,其中男性、女性YPLL分别为4222人年和3375人年,2005年YPLL下降为3544人,1984年和2005年YPLL率分别为73.6‰和29.0‰,YPLL和YPLL率分别下降了53.4%和60.6%。2001~2005年造成居民寿命损失前5位疾病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1984~2005年唐河点居民的YPLL和YPLL率呈下降趋势;慢性病是造成寿命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5.
症状监测即系统、持续地收集临床明确诊断前能够指示可能疾病暴发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资料,科学分析并合理解释,及时实现预警功能并开展公共卫生调查,落实相关干预措施。该监测不能诊断疾病,但可提供疾病暴发早期迹象的数据资料[1]。该研究依托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按国家疾控中心《综合医院传染病相关症候群回顾性调查》方案要求,对河南省内一家县级人民医院所有就诊的可能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门诊日志进行整理、录入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6.
能否建设成功规范化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其关键是临床教学的好坏。培养合格的具有较高诊疗水平的住院医师,是基地的主要任务,而是否能完整地建立科学、实用、成效的临床教学培训体系,便决定了基地建设的成败。本文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临床教学和医师培训的角度探讨具体方式方法,以期能够在实践中完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的带教培训,为创立规范化的医师培训基地进行前期调研。在继承优秀的传统带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教学的改进,是医师临床培训获得能力提高并产生良好教学气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7.
南阳市于 1 998年开始麻疹疫苗普种 ,1 999麻疹发病率出现大幅度降低 ,但 2 0 0 0年全市又发生多起麻疹暴发。为了解疫情原因 ,我们于 2 0 0 0年 7月 1 2日 ,对南阳市西部山区某村小学的麻疹暴发点进行了调查 ,并与邻村小学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为所有麻疹病例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既往免疫史、病例就诊情况及最终诊断等 ,以及暴发点所在乡麻疹疫苗普种资料 (如1 998年麻疹疫苗普种底册、冷藏情况、疫苗分发登记等 )。 (2 )方法 :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检验。病例的血…  相似文献   
138.
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单侧阻滞,探讨减少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患者循环呼吸影响的方法。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B组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比较给药后第3、5、10、15、20min时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运动阻滞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A组的感觉阻滞范围略宽,健侧的感觉运动阻滞A组均较B组为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各个记录点的MAP,及第5、10、15min的HR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都未出现呼吸抑制。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以满足手术需求,对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的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9.
2004年河南省痢疾疫情特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5年河南省痢疾发病率水平及特点。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5年河南省痢疾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河南省共报告痢疾39215例,发病率为40.15/10万,发病数与上年相比下降了3.91%,在当年我国法定的27种甲乙类传染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居第3位。18个省辖市间发病率比较,其中以洛阳、鹤壁和郑州等8个省辖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信阳、许昌和南阳等10个省辖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12个月报告病例数比较,以6、7和8月较多,发病构成比分别为20.87%、25.68%和14.05%:各个年龄组发病率比较,以儿童和老年组较高,青年和壮年组较低;不同性别发病率比较,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各职业人群发病构成比较,以农民最高占37.70%,其次为儿童占24.02%,再次为学生占16.91%。结论当前痢疾仍是严重危害河南省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痢疾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40.
<正>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32篇发表资料的综合分析指出:70%的晚期癌症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疼痛,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350万癌症患者伴随有疼痛的症状,其中只有部分人可能得到合理疼痛治疗。因此,癌性疼痛是怎么引起的,以及医生在癌痛控制中有什么是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