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与胶体金免疫凝集试验(GICA)特性,掌握方法 间的优劣,评价两种方法 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广西钩体病监测点人血清及鼠血清,同时进行MAT和GICA检测。结果 MAT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0%(49/70)、52.09%(349/670);胶体金灵敏度为30%(21/70)、特异度则为47.91%(321/670)。两种方法 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X2=12.31,P<0.01;两种方法 间的特定一致性为27.27%(15/55),二者间一致性为89.19%(330/370),其Ka值为0.37 ,显示两种方法 一致性强度为“尚好”。结论 MAT与GICA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MAT适用于钩体病的临床及监测,而GICA则适用于突发事件现场使用。  相似文献   
92.
广西布鲁氏菌病的历史、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防治工作的对策。方法对广西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西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从2000年起至今,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明显回升,而畜间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广西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感染率逐步回升,防治形式严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鼠疫指示动物犬类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作用,2006年作者在广西隆林、西林县鼠疫监测点收集犬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利用Kappa值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其在鼠疫监测中的重要性与可靠性,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鼠疫防制健康教育现状,掌握群众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7个监测点随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鼠疫防治知识认知调查.结果 ①认知途径中"老人"组与"医生"组,"老人"组与"看电视"组比较,其卡方值分别为34.54和6.83,均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②"熟人"组与"医生"和"看电视"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14.26和9.64;③"医生"组与"看电视"和"看报纸"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59.68与6.91;④干预前、干预后的鼠疫防治知识(5#~12#)知晓率进行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 χ2=104.78(5#)、58.43(6#)、67.36(7#)、271.12(8#)、243.10(9#)、241.69(10#)、223.25(11#)、317.93(12#).结论 不同职业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干预后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参与鼠疫防控的主动性,有利于降低鼠疫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价2001-2010年广西隆林县鼠疫疫区综合处理措施效果.方法 对原疫点进行灭鼠、指示动物调查和疫情线索搜查,采用笼捕法捕获鼠并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应用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鼠体等动物的鼠疫感染状况.结果 共捕鼠1008只,其中黄胸鼠占81.65%(823/1008);获鼠体蚤571匹,印鼠客蚤占64.10%(366/571),年平均染蚤率为23.02%(177/769)、蚤指数为0.74;鼠密度由3.99%(859/21 508,灭鼠前)下降到0.96%(149/15 600,灭鼠后),灭鼠率为75.94%.结论 持续采取综合的鼠疫疫区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隆林县鼠疫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用两种方法同时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掌握两方法的优劣,为布鲁氏菌病检测提供现场适合的检测技术.方法 利用虎红、试管凝集试验对广西隆安县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率分别是4.38%(12/274)、1.09%(3/274),二者间总一致性为96.72%(265/274),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9(1 572/4 074),一致性强度呈尚好.结论 选择适宜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制定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技术对策,能及早掌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的策略、方法和效果。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对2002-2012年广西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2002-2012年,广西鼠疫病例数由42例降至0,鼠疫菌检出率由0.19%降至0,F1抗体阳性率由0.38%降至0,鼠体染蚤率由68.00%降至4.64%,鼠体蚤指数由1.15降至0.06,鼠密度控制在5%以下。结论鼠疫疫区后期处理工作的实施,使鼠疫疫情得到明显遏制,取得显著效果,值得鼠疫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广西三起细菌性痢疾疫情中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法对从三起疫情分离到的43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最低抑菌浓度进行分析和判读。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 Numerics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到的43株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为97.67%,对环丙沙星无耐药。43株宋内志贺菌可分为23个PFGE带型,带型的相似度为86.70%。结论三起菌痢疫情分离株的药敏特性高度一致,对青霉素类、头孢类(Ⅲ代)抗生素耐药严重;三个地区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说明存在同一克隆系的宋内志贺菌跨地区流行。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广西鼠疫预警模型,为广西鼠疫早期预警、风险分区监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广西鼠疫地理信息系统(GIS),筛选影响广西鼠疫流行的主要因素,并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预警模型;根据预警模型评估出的风险分值,把广西26个监测点(市、县、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区,对不同风险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 影响广西鼠疫流行的主要因素为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黄胸鼠构成比、黄胸鼠密度、印鼠客蚤构成比和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当风险分值>0.6125时,即黄胸鼠和印鼠客蚤构成比均>70%、室内黄胸鼠密度>5%、黄胸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1等4项指标同时满足时,发生鼠疫疫情的风险高;当风险分值<0.3775,即黄胸鼠和印鼠客蚤构成比均<50%、室内黄胸鼠密度<1%、黄胸鼠体的印鼠客蚤指数<0.5等指标同时满足时,发生鼠疫疫情的风险低.结论 广西鼠疫预警模型的建立对促进广西鼠疫防治工作走向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广西鼠疫病人、周围人群、宿主动物及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水平及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血清中的F1抗体。结果第1次(2000~2001年)检测56例鼠疫病人血清、108份正常人血清、144份鼠血清和109份指示动物血清,阳性血清数分别为56份、2份、1份和7份,阳性率分别为100%、1.85%、0.69%和6.42%;第2次(2006年)检测30份原鼠疫病人血清、126份正常人血清、235份鼠血清和278份指示动物血清,除了检出9份F1抗体阳性的鼠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30%)以外。其它血清均为阴性结果。结论广西鼠疫病人经过5-6年的时间,70%左右的病人的F1抗体已经消失,30%左右的病人可检测到F1抗体,但其滴度明显下降,而周围人群、宿主动物及指示动物血清未检出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