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1998~2001年克雷伯杆菌耐药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雷伯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致病菌 ,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 ,克雷伯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以下对我院 1998~ 2 0 0 1年分离所得的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分析 ,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一、资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 :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998~ 2 0 0 1年分离所得全部克雷伯杆菌。2 .药敏实验 :头孢哌酮 舒巴坦由BBL公司提供 ,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 (30 μg 10 μg)和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 (30 μg 10μg)等 2 4种抗生素纸片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进行常规药敏检测 ,药敏结果判断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2.
曾军 《当代医学》2014,(16):128-12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76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1次/d,每次使用剂量为30mL;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口服阿托伐他汀,1次/d,每次服用剂量为20mg。均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组用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液中TNF-α、IL-6、NGF和CTGF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分离40例COPD患者常规治疗前后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细胞因子的量,同时选择38名正常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COPD患者治疗后TNF-α、IL-6、NGF和CTGF的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6、NGF和CTGF的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5)。结论 TNF-α、IL-6、NGF和CTGF与COPD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与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因子含量的变化可用来作为一种判断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提高皮内注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将要进行皮内过敏试验并同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的住院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10例,采用改良皮内注射绷紧皮肤法:对照组110例。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绷紧皮肤法。比较2组注射成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注射成功103例(93.64%),未成功7例(6.36%);对照组一次性成功89例(80.91%),未成功21例(1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疼痛程度0—3分64例(58.18%),4-7分37例(33.64%),8-10分9例(8.18%);对照组:疼痛程度0—3分24例(21.82%),4-7分56例(50.91%),8-10分30例(27.2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左手拇指相反绷紧皮肤同时进针的方法易掌握进针深度,提高了一次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5.
选择与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非癌性咯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栓塞支气管动脉等出血血管对内科治疗疗效不佳的非癌性咯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5例非癌性咯血患者 ,总共 63支出血动脉进行了选择性与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在术后即日停止新鲜出血 ,即时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长期成功率为 94% ( 32 /34 )。结论 通过对出血的支气管动脉进行选择性和超选择性栓塞 ,是治疗非癌性咯血有效安全的方法 ,可以作为首选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66.
报告了10例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的X线电影,成功率为100%。对X线电影摄影的优点、动脉导管未闭堵塞术的适应症、泡沫塑料塞子的制备作了讨论,提出了动脉导管与泡沫塞子的匹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血肿形成的诊断及急诊手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并血肿形成的诊断及急诊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血肿急诊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病变位于幕上35例,幕下3例。结果血肿清除同时全切除AVM21例,供血动脉夹闭2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加AVMⅡ期手术切除11例,单纯血肿清除4例。手术结果满意,术后死亡2例(5.26%)。结论脑AVM合并血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者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而对于巨大AVM或脑深部AVM应先行血肿清除,然后Ⅱ期手术切除AVM。  相似文献   
68.
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63例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手术切除50例,除部分急诊手术外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对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行血管内栓塞8例,3例术前栓塞,3例栓塞完全,2例栓塞不全行伽玛刀治疗;直接行γ-刀治疗2例。结果 44例全切,6例部分切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AVM。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显示畸形血管3例消失、5例缩小50%以上;γ-刀治疗4例,见AVM血管影变淡、缩小,周围残留放射反应区。全组随访3个月-9年,效果良好41例,占65.1%;轻残13例,占20.6%;重残6例,占9.5%;术后死亡3例,占4.8%。结论 显微手术是脑AVM的主要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是主要而获显效的方法之一,对大型、复杂的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较佳方案。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γ-刀治疗更具有治疗适应证。  相似文献   
69.
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的免疫器官的正常和病理结构的探讨,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可是有关胎儿免疫系统的解剖组织学及其免疫功能状态,国内尚缺乏有系统的报导。我们收集不同胎龄的胎儿428例,对其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包括颈部、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以及阑尾,分别进行了测量和组织学观察,目的是进一步弄清胎儿免疫器官发育的形态学,并对其是知具有免疫功能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0.
病例:患儿女,1天,因呼吸浅促1天入院。系第一胎第一产,胎龄40^+4周,顺产娩出,羊水Ⅲ。污染,阿氏评分9—10-10分。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浅促,拍胸片报告肺炎、双锁骨骨折转入新生儿病房(图1)。母孕期健康,第一胎人流。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130次/min,呼吸52次/min,体重2600g,身长48cm,头围3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