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上海市从1997年开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经历了"服务框架和网络建立期"和"运行机制改革期"后,在2011年正式进入以家庭医生制度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期"。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相关政策文件,总结了这项制度的构建背景、目标以及核心内容,同时基于2013年度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监测评估报告,从制度覆盖、居民签约、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这项制度的实施进展,并从政策本身、服务主体、服务监管和服务客体等四个层面分析了这项制度目前的发展瓶颈,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一种非侵入给药方式,鼻腔给药具有快速起效、使用方便、依从性高、无首过效应、不良反应较小、黏膜免疫等诸多优点,且提供了鼻脑递送途径,鼻用制剂日益成为研发热点,以着力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但是,因鼻腔结构和生理学上的特殊性,鼻用制剂的开发和评价还存在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43.
陈雪辉  尹清风  王涛  曹萌  翁孝刚 《医学综述》2013,19(13):2492-249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接受放射性核素碘(131I)治疗前后血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水平的变化,探讨甲亢性心脏病与IL-1、TNF-α、内皮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2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单纯甲亢组,另选取同期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172例为甲亢性心脏病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前后血IL-1、TNF-α、内皮素的水平,并观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甲亢性心脏病脏病组患者治疗131I治疗前后血内皮素、TNF-α及IL-1均显著高于单纯甲亢组;甲亢性心脏病组患者131I治疗后血内皮素、TNF-α、IL-1、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显著下降,而TSH水平增高(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LVESD、LVEDD及LVE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1I可能参与了IL-1、TNF-α、内皮素的生成调节,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改善与上述因子水平变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于饮食控制及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同时口服甲钴胺片0.5 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0.5 mg,每日3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环丙沙星(CIP)分别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FS)、哌拉西林/三唑巴坦(TZP)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获得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38株临床分离的C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指数)判断联合抑菌效应。结果 CIP与CFS联用后,5.3%为协同作用,81.5%为相加作用,13.2%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CIP与TZP联用后,7.9%为协同作用,73.7%为相加作用,18.4%为无关作用,没有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50均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 CIP分别与CFS、TZP联用对CRPA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老年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特点,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3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RP发生的特点.结果 38例患者100%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发生RP 23例,占60.5%.RTOG分级:1级8例,占34.8%;2级13例,占56.5%;3级1例,占4.3%;4级1例,占4.3%;20例(87.0%)影像学改变发生在放疗后6个月之内,21例占91.3%出现在放疗部位,2例占8.7%同时发生在包括放疗部位在内的≥2个部位.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治疗后大部分可在1个月左右吸收.结论 老年人RP发病率高,但症状轻.肺部影像学改变可发生在放疗部位之外的肺区.糖皮质激素仍为治疗RP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肠泰(CT)对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肠泰进行质量控制,构建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肠泰对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裸鼠体内异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一步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测定肠泰对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肠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且与复方肠泰浓度成负相关(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与肠泰浓度呈正相关。肠泰上调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和LC3II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肠泰抑制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HT-29移植瘤发生细胞凋亡和自噬。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miR-146a-5p对高脂饮食( HFD) 和链脲佐菌素( STZ) 诱导的糖尿病肾病( DN) 大鼠肾的保护 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iR-146a-5p 阴性对照组( mimic对照组) 和 miR-146a-5p mimic处理组( mimic处理组) 。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及最后24 h饮水量和尿量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检测尿液中尿蛋白,血液中血糖、血脂、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含量;H-E 染色观察肾小球损伤;TUNEL染色观察 肾组织凋亡,免疫印迹检测肾组织中凋亡标记物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3),淋巴细胞瘤-2 相关蛋白 X (Bax) 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 子-α( 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白细胞介素(IL)-6(IL-6)和IL-10的含量,免疫印迹检测肾组 织中iNOS 和IL-10 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FD/STZ 诱导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饮水 量、尿量和血液生化指标显著升高;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明显扩张,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且细胞凋亡数 目明显增多,Bax/Bcl-2 比值和cleaved cas3 表达显著上调;炎症因子TNF-α、iNOS、IL-6 和IL-10 的水平明显上 调。与模型组相比,mimic 处理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饮水量、尿量及血液生化指标显著降低;肾小球体积增大, 基底膜明显扩张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等病理变化明显缓解,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Bax/Bcl-2 比值和cleaved cas3 表 达显著下调;促炎因子TNF-α、iNOS 和IL-6 的水平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10 的水平明显升高,mimic 对照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46a-5p 能减轻HFD/STZ 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损伤,其机制是通过抑制肾细胞 凋亡及炎症反应,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由肺炎克雷伯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送检的下呼吸道样本检出的13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3年期间老年病房送检样本共分离出1887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下呼吸道来源1340株,构成比为71.01%。134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3.22%,上升至2020年的82.87%;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7.89%和60.59%,分别上升至2020年的85.22%和84.52%;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56.14%和57.89%分别上升至2020年的87.72%和88.2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从2018年的38.60%,下降至2020年的15.28%。结论老年病房内下呼吸道来源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较高,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高度耐药,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0.
范巍巍  曹萌  魏清筠 《浙江医学》2023,45(9):908-915
目的探讨微小RNA-26a-5p(miR-26a-5p)对腹水来源的高转移人肝癌细胞系SK-HEP-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比较人正常肝细胞LO2及不同人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SMMC-7721、MHCC97H和SK-HEP-1)中miR-26a-5p和IL-6mRNA的表达水平。选择低表达水平的SK-HEP-1细胞转染miR-26a-5p模拟物,采用q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6a-5p、IL-6mRNA的表达水平和IL-6的分泌情况。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6a-5p对SK-HEP-1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6a-5p与IL-63''-非编码区(UTR)的靶向结合关系。Westernblot法检测miR-26a-5p对SK-HEP-1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磷酸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miR-26a-5p对EM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LO2相比,人肝癌细胞中miR-26a-5p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IL-6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其中SK-HEP-1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最为显著。miR-26a-5p模拟物转染SK-HEP-1细胞后,miR-26a-5p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IL-6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26a-5p与IL-63''-UTR存在序列特异性靶向结合关系。与空白对照组和模拟物对照组相比,miR-26a-5p模拟物明显抑制SK-HEP-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同时显著降低IL-6下游信号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相对表达量和降低波形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模拟物对照组相比,miR-26a-5p模拟物显著改变EMT相关基因表达。结论miR-26a-5p通过靶向抑制IL-6mRNA,下调STAT3磷酸化,调控肝癌EMT标志物的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逆转肝癌细胞SK-HEP-1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