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人体 N5,N1 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的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 ,对 67例脑卒中病人和 78例健康人 MTHFR基因 C677T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 MTHFR基因 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3%、47%,对照组为 39.7%、60 .3%,两组显著性差异 (χ2 =5.0 9,P<0 .0 5)。 TT型携带者较 CC型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 2 .35(95%CI1 .0 2~ 5.43)。 T等位基因携带者较 C等位基因携带者罹患脑卒中的相对风险度为 1 .71 (95%CI1 .0 7~ 2 .74)。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等位基因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卒中汉族人群 MTHFR基因 C677T位点多态性与脑卒中有相关性 ,MTHFR基因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破裂脱落,栓子阻塞血管[1].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助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国外相关文献报道[2],颈动脉斑块与欧美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但颈动脉斑块是否是中国人群脑血管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存在争议.本文拟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AAG)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分别检测其尿AAG、随机尿微量白蛋白(MABL)和肌酐水平.将T2DM患者按尿AAG水平分为尿正常AAG组(NAAGU)组、微量尿AAG组(MAAGU)组和尿大量AAG组(MaAAGU)组,以MALB与尿肌酐的比值(ACR)为肾组织损害进展的参照标准,随访观察各组患者尿AAG水平与肾损害进展的关系.评价尿AAG水平对T2DM患者DN发生和发展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NAAGU组、MAAGU组和MaAAGU组中,分别有7.14%、16.67%和37.5%的T2DM患者发生了DN的进展,有8.33%的MAAGU组患者发生了DN的缓解,而在MaAAGU组中无一例患者发生DN的缓解.结论 尿AAG测定可作为T2DM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对T2DM患者DN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亚洲人群白细胞介素-7受体α(IL-7RA)基因rs6897932多态性位点与多发性硬化(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78例MS和视神经脊髓炎( 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NMO组),187非MS的视神经脊髓炎(non-NMO MS)患者(non-NMO MS组)及158例健康对照组筛查IL-7RA基因分布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on-NMO MS组C等位基因频率89.3%(16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9.8%(1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2,95%CI:1.38~3.25,P<0.01);CC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6%( 147例)与63.3%(1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3,95%CI;1.32~3.43,P<0.01);而NMO组与对照组C、C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L-7RA基因rs6897932多态性位点影响亚洲人群MS遗传易感性。C等位基因为MS的易感因子,T等位基因则可能为MS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新疆、山东、贵州、武汉五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现状,研究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对五省(区)市的5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的各级疾控中心均成立了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制定了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和培训;75.00%的省级、55.56%的市级和51.35%的县级疾控中心认为储备的消毒药品不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需求;省、市级疾控中心均具备流感病毒检测能力,但县级疾控中心仅浙江省有69.57%可以开展检测。结论五省(区)市疾控机构具备了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本专业技术能力,但仍存在人才队伍数量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不完善、监测系统建设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基层流感病毒检测能力薄弱等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7 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以来发生的甲型H1 N1流感暴发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猪、禽、人流感病毒重配合成的新型变异病毒[2].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传播,了解该病毒感染后的排毒期等特征,为科学、高效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浙江杭州、嘉兴等地2010年1月-3月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对其病毒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杭州市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现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及交互作用,为提高空巢老人生命质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杭州市2个城区和3个郊县的992名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ED-5Q)、社会支持量表(SSRS)以及老年抑郁量表(GDS-15)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根据各量表得分,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身体健康得分为(73. 41±13. 52)分,抑郁量表得分为(4. 11±1. 79)分;社会支持量表测得调查对象社会支持总分为(28. 79±6. 66)分,客观支持为(6. 09±2. 59)分,主观支持为(15. 92±4. 00)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6. 78±2. 28)分,EQ-5D效用值为(0. 75±0. 13)分。已婚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高于离婚组和丧偶/单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 462,P <0. 01);收入水平越高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 329,P <0. 01);患有慢性病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低于不患慢性病的空巢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919,P <0. 01);担心养老的空巢老人生命质量得分低于不担心养老的空巢老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78,P <0. 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客观支持(r=0. 141)、主观支持(r=0. 291)、支持利用度(r=0. 071)和社会支持总得分(r=0. 254)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抑郁得分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r=-0. 252)。结论得到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越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空巢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越优;减轻抑郁状况,有利于提高空巢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深圳市南山区学龄前儿童冷执行功能特征,并探讨其家庭状况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南山区心理筛查的托幼机构中随机抽取6所,对其3~5岁幼儿进行维度变化卡片任务(DCCS)测试。结果 共测试355人,3岁~组儿童得分最低,5岁~组儿童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大学及以上学历组得分大于父亲专科及以下学历组,家庭月收入≥3万组得分大于家庭月收入<1万组,省市级幼儿园儿童得分大于无等级幼儿园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s回归显示儿童年龄和父亲学历是DCCS结果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年龄越大、儿童父亲学历越高DCCS结果更容易正确,另外DCCS结果受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表达情况与炎性因子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发作期组(50例)和缓解期组(40例),同时随机选取同期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suPAR表达情况、炎症因子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沉]、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及菌群失调分级情况,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织中suPAR表达情况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的suPAR表达情况、IL-6、CRP水平和血沉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中大肠杆菌的菌落数高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低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患者的菌群失调率最高,为70.0%;对照组的菌群失调率对低,为5.2%;缓解期组患者的菌群失调率介于发作期组和对照组之间,为50.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suPAR表达情况与大肠杆菌菌落数、IL-6、CRP水平和血沉呈正相关(r=0.631、0.517、0.509、0.524,P<0.05),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呈负相关(r=-0.381、-0.361,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中suPAR存在异常高表达,通过检测suPAR表达情况可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