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0引言急性肢体动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患者可见"6P"征(疼痛、麻木、苍白、无脉、运动障碍和发冷),多数患者具有房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等高危因素,经彩超、CTA可证实动脉血栓形成[1]。该病发病迅速,来势凶猛,极易致残。本病属中医学"脱疽"、"脱痈"等范畴。1病例资料患者姜某,男,77岁,2017年1月23日因"右下肢发凉、麻木1月,右足破溃2天"入住我科。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早期脑白质微观损伤情况及其与受量关系。方法 3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周内,放疗结束后第1天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和神经认知量表测试。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分析方法计算部分各项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本征值(λ‖)、垂直本征值(λ⊥),并将放疗前后的各组数据行配对t检验。亚组分析采用等分法,按照被试受照的颞叶平均剂量不同等分为3个组,组与组之间有相同剂量间隔,比较不同剂量组照射前后全脑变化情况,所有统计学结果均进行FDR校正。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全脑多个脑区FA、MD、λ‖、λ⊥值均有显著改变(P<0.05),发生显著改变脑区FA、MD、λ‖、λ⊥值分别为 0.455±0.016、(9.893±0.403)×10-4、(13.441±0.412)×10-4、(8.231±0.429)×1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λ‖、λ⊥值随颞叶剂量增加,放疗后发生改变范围和程度增加,尤其高剂量组(平均剂量为 25~35Gy组)发生显著改变的范围较中剂量组(15~25Gy)和低剂量组(5~15Gy)扩大(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刚刚放疗结束时,借助DTI技术可以在早期观察到脑白质的微损伤。颞叶所受的平均剂量的高低可能是影响这些微损伤程度的原因之一。未来或许可以借助此类成像技术寻求更精确的危及器官安全剂量阈值,也可以在放疗结束早期评估脑损伤高风险人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3.
54.
当前临床診断肺結核空洞的有无,主要依靠X线检查,而在各种X线检查方法中又以断层片的效用較好,此点早为国内外諸同道所公认。可是作为常規检查的X线平片,其对空洞的检出率与誤診原因究竟如何,則国内尚缺少专文报告。現将經断层片証实有空洞的333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采用fMRI观察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脑功能区激活情况。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 针刺右侧足少阳胆经五输穴, 在静息段与针刺段交替采集fMRI图像, 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法对数据行组分析, 以P <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 即实验任务脑激活区, 按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 获得试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受试者脑激活区包括左侧眶回(BA11)、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上回(BA22)。负激活区包括右侧舌回(BA18)、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下回(BA20)。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可影响边缘系统、听觉系统、语言、记忆等。针灸叠加针刺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是大脑传导通路重新整合与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针刺右侧足临泣穴,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针刺后激活的不同脑功能区,分析针刺镇痛脑功能区变化的特点,为针刺镇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年龄5570岁男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针刺患者右侧足临泣穴,在fMRI下采用静息阶段与针刺阶段交替采集图像,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的方法进行组分析,以P<0.05的像素构成SPM统计参数图,该图即为实验任务脑激活区,按照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12例受试者主要激活左侧额上回(BA 8)、左侧中央前回(BA 6)、左侧岛盖部(BA 44)、右侧颞中回(BA 21)、右侧颞上回(BA 22)、右侧压后扣带皮层(BA 29)和小脑隐部;负激活脑功能区为右侧颞下回(BA 20)、右侧视觉联合皮层(BA 19)、右侧顶上小叶(BA 7)、左侧颞下回(BA 20)。结论右侧足临泣穴的脑激活区左侧额上回、右侧压后扣带皮层、左侧岛盖部均在痛觉传导通路上,小脑蚓部比较明确地参与镇痛的作用。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上、中回的激活区多位于皮层,可能因为痛觉在中枢以一种高度分散的方式广泛分布,这些区域在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反应,激活频率较高,形成"疼痛矩阵"。说明针刺治疗腰腿痛确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通过镇痛中枢进行镇痛调节。  相似文献   
57.
1990年以来,采用多种氨基酸溶液外敷,促进感染创面生长愈合收到明显效果。 全组74例中男53例,女21例。年龄5~67岁,平均25岁。致伤原因:车祸32例,碾压伤11例,炸伤13例,枪伤6例,冻伤4例,烧伤残余创面5例,褥疮3例。创口部位:足27例次,小腿16例次,手29例次,前臂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职业学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情况 ,2 0 0 2年 10月对潍坊市农业学校、纺织学校和山东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新生进行了血清学检测。1 对象与方法2 0 0 2年 9月潍坊市 3所职业学校录取的共 4 6 40人 ,16~ 19岁 2 5 0 6人 ,2 0~ 2 2岁 2 134人。抽取静脉血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 ,阳性者检测HBV标志物 (HBsAg、HBeAg、抗 HBs、抗 HBc、抗 HBe)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HBV试剂盒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公司生产 ;ALT采用赖氏法测定 ,试剂由北京北化康泰临床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所有试剂均在效期内使用 ,操作…  相似文献   
59.
推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瘢痕组织形成可引起硬膜及神经根粘连、受压,导致术后残余症状.甚至手术失败。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0月采用带蒂脂肪浅筋膜瓣移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纤维化与粘连,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0.
×× ,男 ,41岁 ,因机器轧伤右小腿致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去除部分碎骨块治疗 ,术后胫前皮肤坏死 ,转我院后行清创 ,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修复创面、胫骨外固定架外固定。创口愈合后局部有异常活动 ,X线片右胫骨中下段骨缺损长约10cm。彩超探查右胫前动脉完好。右胫后动脉于窝下方未探及 ,远端可于内踝上 10cm探及。经充分术前准备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带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于踝上解剖出胫后动、静脉远断端 ,见其健康、血流、长度充足 ,可利用。取健侧带血管蒂腓骨 ,倒置于胫骨缺损处 ,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