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背景 研究表明青光眼的眼压增高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小梁网细胞外基质的堆积以及黏附分子CD44导致房水排出阻力增加有关.传统中药青光安颗粒剂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降眼压药物,其是否通过小梁网通路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对自发性青光眼模型DBA/2J小鼠房水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0只眼压正常的3月龄雌性DBA/2J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将20只9月龄自发性眼压升高的DBA/2J小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青光安组,青光安组小鼠采用2.5 g/kg复方青光安颗粒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15d,对照组和高眼压组小鼠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经前房注入/抽吸系统进行眼压测量,分别以2.5、5.0 μl/min的速率继续灌注,计算房水流畅系数(C)值和房水流出阻力(R)值.将3月龄DBA/2J小鼠60只按计算机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高剂量青光安组、中剂量青光安组、低剂量青光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5只,分别用25.00、12.50和6.25g/kg青光安颗粒剂灌胃,空白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7d麻醉条件下提取各组小鼠含青光安药物血清和空白对照动物血清,然后收集各组小鼠含小梁网巩膜组织进行培养,采用纤连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小梁网细胞.终质量浓度为0、5、10、20、50和100 ng/ml的TGF-β处理小梁网细胞24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不同质量浓度含药血清培养经20 ng/mlTGF-β处理的小梁细胞,分别于培养后24、48和72 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梁网细胞中CD4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高眼压组和青光安组小鼠在2.5 μl/min和5.0μl/min灌注速率下眼压明显不同,高眼压组小鼠眼压值明显高于青光安组和对照组,青光安组小鼠C值较高眼压组明显降低(1.08±0.36 vs.2.35±1.34),R值明显增加(1.05±0.47 vs.0.64±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代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FN、LN和NSE均呈阳性表达.5、10和20 ng/ml TGF-β处理组细胞活力值明显低于0 ng/ml TGF-β处理组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组小梁网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和细胞中CD4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培养后24、48和72 h TGF-β+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受体质量浓度和细胞中CD44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TGF-β组和TGF-β+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通过影响房水动力学因素达到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作用.青光安含药血清能明显降低体外培养的鼠小梁网细胞中TGF-β2受体和CD44的表达.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青光安Ⅱ号方对SD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中视网膜PAX6、Ngn1及Ngn2 mRNA表达影响.方法:将40只80眼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青光安Ⅱ号方低剂量组)、D组(青光安Ⅱ号方中剂量组)、E组(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组)、F组(益脉康分散片组).将B、C、D、E、F五组实验大鼠采用烧灼巩膜表浅静脉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术后监测眼压,使眼压维持在25mmHg以上持续2mo视为慢性高眼压造模成功.动物维持高眼压状态2mo后开始灌胃,灌胃后2、4wk分别处死,qPCR检测PAX6、Ngn1、Ngn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CR结果显示:SD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成模灌胃2wk后,各组PAX6、Ngn1、Ngn2 mRNA表达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成模灌胃4wk后,C、D、E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安Ⅱ号方及益脉康分散片均能增加PAX6、Ngn1、Ngn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中,青光安Ⅱ号方高剂量灌胃后4wk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3.
背景:直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虽然能证明椎间融合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重,但无法检验脊椎非融合技术是否更有优势。目的:在已确认的Beagle犬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行椎间融合,了解椎间融合后是否加重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方法:将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椎间盘穿刺,损伤L_(5/6)椎间盘;实验组行椎间盘穿刺,损伤L_(5/6)椎间盘,1个月后行L_(4/5)椎间融合。融合后3,6个月行腰椎MRI检查,取L_(5/6)椎间盘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与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MRI检查: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对照组未出现明显椎间盘突出征;(2)组织学观察:融合后6个月,实验组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组织结构紊乱,褶皱出现空隙,髓核细胞数量减少;对照组椎间盘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胶原稀疏,排列有序,细胞数量较多,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的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少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融合后6个月时的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少于融合后3个月时(P<0.05);(3)PCR检测:实验组融合后3,6个月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融合后6个月时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量高于融合后3个月时(P<0.05);(4)结果表明:椎间融合后能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加重。  相似文献   
94.
BACKGROUND: Traditional bone 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easily induces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leakage, big difference in mechanical strength with the surrounding tissue, which greatly affects treatment effect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This prospective self-controll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is designe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novel high viscosity bone cement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万古霉素对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的变化。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测定MRSA万古霉素MIC值;并按不同标本来源,对菌株万古霉素MIC值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1 434株,其中分离自痰标本857株,血液标本239株,其他标本338株;2010-2012年MRSA检出率分别为41.12%(169/411)、44.96%(214/476)和48.08%(263/547)。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9.03%、30.86%、30.21%,痰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46.89%、51.03%、57.10%;3年间痰标本MRSA检出率均高于血液标本(χ2值分别为6.41、10.36、21.43,均P<0.05)。血液及痰标本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均敏感。2010-2012年血液标本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 μg/mL菌株分别占38.89%(7株)、40.00%(10株)及37.93%(11株),3年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999);痰液分离的MRSA万古霉素MIC≥1.00 μg/mL菌株分别占36.28%(41株)、40.94%(61株)及49.73%(92株),3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72,P=0.057)。结论该院2010-2012年临床MRSA检出率呈增高趋势。痰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值有所增高;血液标本的MRSA检出率及万古霉素MIC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广泛, 经鼻-空肠营养管是主要的肠内营养途径, 具有无创、简便、安全、易行的特点。但目前为止, 国内外鲜见报道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的文献。本研究中通过改进手术操作, 探索Ivor-Lewis术中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连续实施85例Ivor-Lewis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59.7±7.5岁。每例患者均尝试闭合式安置空肠营养管。主要手术步骤包括:1)经腹游离胃, 食管裂孔的扩大和幽门括约肌捏断术; 2)经胸管胃制作, 食管肿瘤切除和胃食管胸内吻合; 3)在巡回护士协助下, 术者进行空肠营养管的闭合式安置。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死亡或营养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营养管安置成功52例, 总体安置成功率为61.2%(52/85), 其中40例安置成功并成功实施术后全肠内营养支持; 12例安置成功, 但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肠内营养; 安置失败(33例)的患者均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肠内营养组在营养制剂费用、营养制剂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两项指标上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1 469±741元vs. 3 223±917元, P < 0.001;3.4% vs. 7.2%, P < 0.001)。  结论  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中闭合式空肠营养管安置, 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可行的手术操作方式, 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经济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外科医生通过练习完全可以熟练实施Ivor-Lewis术中营养管闭合式安置。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调查和掌握某厂矿50岁以上在职职工的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对指导积极的干预和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对该厂矿50岁以上在职职工健康体检中的资料完整者为观察对象,按有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为危险与非危险因素两组,以同期50岁以下接受健康体检的在职职工为对照组,观察50岁以上职工1995年~2005年10年以来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情况,作统计学处理。结果:50岁以上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明显大于50岁以下组(P<0.01),危险因素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明显大于非危险因素组(P<0.01)。结论:厂矿职工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危险因素组的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危险因素组(P<0.01),对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长期、个体、持续化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王明杰教授祛风活血法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症临床疗效。方法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患者60例作为纳入病例,采用随机临床试验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祛风活血法,对照组20例基础治疗后,并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药配伍活血化瘀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近2年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791株,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分泌物,分别占60.81%和11.76%;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米诺环素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及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呈多重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和亚胺培南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严重感染者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