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总结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为本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27例BP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疗效、误诊与复发情况及合并症。结果:(1)男女发病比例为1.2∶1,平均发病年龄为(72.6±11.0)岁;(2)8.4%的患者伴有口腔黏膜受累,45.9%患者发病1个月以上才出现典型的水疱或大疱;(3)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率高于间接免疫病理检查阳性率,分别为94.8%和75.9%;(4)皮损程度越重,控制症状需要的糖皮质激素量越大;(5)发病早期误诊率50%,非大疱期最易误诊为湿疹,大疱期最易误诊为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6)24.3%的BP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老年初发湿疹样皮疹患者应尽早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免疫病理检查,排除BP;(2)糖皮质激素治疗BP时起始需足量,缓慢减量;(3)避免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诱发因素可能会降低B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青春期后痤疮属寻常痤疮的特殊类型。黄莺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肺胃热盛、肝郁气结、阴虚火旺、冲任失和四型,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吾师艾儒棣教授,师承已故全国外科名家文琢之、罗禹田等,从事中医外科、皮肤科医疗工作40余年,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肤病有独到的见解。作者有幸跟师学习3年,受益匪浅,现将其"以脾治皮"法治疗湿疹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湿疹中医外治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古今湿疹中医外治处方文献进行收集,通过频度分析总结治法及方药特点,以探讨湿疹中医外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整理的方法,从《中国方剂大辞典》中及维普医药信息咨询系统中湿疹中医外治处方合计共838首。对所选文献进行治则治法、方剂统计及药物整理分析,并总结归类。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及所占比例。结果:①湿疹外治法以清热、燥湿、祛风为主;②用药以清热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解表药等为主,以苦参、黄柏、白鲜皮、黄连、冰片、枯矾、苍术等为核心药物;③治疗湿疹外用药物主要药味以苦、辛二味为主,药性以寒性为多;④常用药对为苦参、黄柏;⑤常用剂型为溶液;⑥有使用毒性药物,以古代方剂明显。结论: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是湿疹外治的一大治法,同时湿疹外治处方辨证有多样性;外用药也需要辨证论治,立足病机;自拟方黄柏、苦参、白鲜皮、蛇床子、枯矾可用于急性湿疹治疗,常用剂型为溶液剂,多采用冷湿敷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排列疾病时间、收集病例诊疗经过、确定密切接触者;通过现场勘调查揭示病例暴露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病例。结果确诊的11例病例中,有2例从事家禽宰杀,4例常去农贸市场。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感样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并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呼吸道分泌物样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20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结论病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缺少H7N9禽流感人传人的证据;加强对禽类检疫管理,可以消除和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剂量调整对该药与特布他林联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并需要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和/或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3组:多索茶碱组、特布他林组和多索茶碱联合特布他林组(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多索茶碱用法用量为300mg静脉滴注、1次/d,特布他林为2ml(5mg)雾化吸入、3次/d,疗程为7~14 d。比较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1级不良反应者多索茶碱剂量调整为250mg静脉滴注、1次/d,2级者剂量调整为200mg静脉滴注、1次/d,≥3级者停用多索茶碱。比较多索茶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剂量调整前后多索茶碱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者占比、住院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6-582例,多索茶碱组1438例,男性793例,女性645例,年龄(61±11)岁;特布他林组2217例,男性1-281例,女性936,年龄(60±15)岁;联合用药组2927例,男性1644例,女性1283例,年龄(63±12)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基础疾病、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3.1%(189/1438)、8.9%(197/2217)和21.2%(620/2927),联合用药组高于多索茶碱组(χ^2=41.271,P<0.001)和特布他林组(χ^2=142.766,P<0.001),多索茶碱组高于特布他林组(χ^2=16.738,P<0.001)。联合用药组震颤、头痛发生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的2组(P<0.001);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多索茶碱组(P=0.003);失眠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恶心发生率低于多索茶碱组(P<0.001),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情绪异常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17)。3组均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级和2级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7,P=0.578)。联合用药组和多索茶碱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剂量调整前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血药浓度均降低(均P<0.001),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多索茶碱组[(8.38±2.19)μg/ml)比(10.64±2.55)μg/ml,P<0.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者占比高于多索茶碱组[40.81%(253/620)比30.16%(57/189,P=0.008)],住院时间短于多索茶碱组[(10±2)d比(15±3)d,P<0.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多索茶碱组[531(85.65%)比136(71.96%,P<0.001)。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与特布他林雾化液联用时,通过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控制该药血药浓度在(8.38±2.19)μg/ml,既可提高疗效,又可提高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乌梅丸治疗常见皮肤疾病验案四则.皮肤作为人体最大器官,疾病种类多且复杂,临床上大多数皮肤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乌梅丸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代表方剂之一,乃《伤寒论》厥阴篇主方,其核心病机为寒热错杂.笔者导师认为大多数慢性难治性皮肤病病机多为阴阳失调、寒热错杂,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乌梅丸可用于治疗部分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文中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四则医案,均采用乌梅丸治疗,紧抓“寒热错杂”病机,临证化裁,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8.
张钟  洪镭  许阳婷  丰罗菊  马涛  徐庆 《职业与健康》2013,(24):3241-3244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种负载型银系纳米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和体外抗菌性能。方法通过离子交换和原位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抗菌剂,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抗菌剂体外抗菌效果。结果利用本实验室确定的工艺制得平均粒径为35 nm、体系均匀的纳米银固体制剂,载银量为质量分数0.89%。该纳米银抗菌剂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MIC值依次为50、50和100 mg/L,MBC值依次为100、100和500 mg/L。结论所制备的纳米银抗菌剂颗粒体系均匀,抗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6岁。因左侧外阴斑块5年,近1年加重于2016年7月8日至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11年发现左侧外阴出现蚕豆大红斑,无自觉症状,未重视,后红斑逐渐扩大,中间部位出现较多点状或小片状黑色斑片,偶有轻度瘙痒及渗液,搔抓后浅表糜烂。曾多次至外院就诊,妇科、泌尿及肛肠科检查未发现肿瘤,先后诊断为外阴湿疹、脂溢性角化,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近1年皮疹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