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4篇
神经病学   4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12.
体力活动与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体力活动情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阿米三嗪-萝巴新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估阿米三嗪 萝巴新对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缺血性卒中后 1个月患者 ,随机服用阿米三嗪 萝巴新或安慰剂每日 2片 ,共服 3个月。每个月随诊 1次 ,以巴氏指数 (BI)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 (NFDS)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作为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74例最终完成了 3个月随访 ,其中药物组 38例 ,安慰剂组 36例。巴氏指数在治疗后 1、2、3个月药物组均优于安慰剂组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在治疗第 1个月药物组 (6 7± 4 7)优于安慰剂组 (9 6± 6 8,P =0 0 34<0 0 5 ) ,第 2、3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长谷川痴呆量表分在治疗 1、2、3个月均无显著性差异。阿米三嗪 萝巴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 9% ,安慰剂组为 2 7% ,主要表现为头晕、失眠 ,并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结论 阿米三嗪 萝巴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缺血性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88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分,38例)、中危组(4~5分,71例)和高危组(6~7分,11例),观察患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6%、32.4%和72.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年龄≥60岁、入院时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出现肢体无力、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10 min、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预测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于肾脏的平滑肌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收治的1例肾平滑肌瘤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肾平滑肌瘤的病因、病理、临床持点及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狭窄或闭塞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MV)与病情和分水岭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经颅多普勒检查仪检测同侧MCA的MV,以及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经头颅CT、MRI检查确定分水岭梗死.结果 MCA MV重度降低组10例,MV中度降低组38例,MV轻度降低组42例,MV正常组30例;4组NIHSS评分(分别为12.5±4.7、3.9±4.8、3.2±4.7、2.4±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分别为40%、63%、38%、27%,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中度降低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结论 E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时,患侧MCA的MV越低,病情越重,发生分水岭梗死的比率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和体会。方法 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CEA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具有脑缺血的临床症状。全组均经颈部彩色多普勒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初期筛查检出,9例、3例、28例分别应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并颈动脉狭窄。40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均≥70%,其中合并溃疡病变5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伴另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1例。患者全部行全身麻醉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全部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行颈动脉血管补片成形术32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31例(77.5%),症状好转9例(22.5%)。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1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5.0%(符合美国AHA≤6%的标准)。40例均获随访,在术后6周及3个月复查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无1例血管再狭窄发生。结论 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天理  冯立群  张茁 《北京医学》2001,23(5):306-307
兴奋性氨基酸(EAA)是以谷氨酸(Glu)为代表的一类酸性氨基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氨基酸能神经元通路中,EAA起到兴奋性介质的作用.近10年来,对EAA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方面的作用已进行深入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抗EAA治疗的研究已被普遍关注,本文就近年来EAA受体拮抗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北京某二级医院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焦虑和抑郁都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情感障碍,虽然二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不同,但是又有共性,临床上常常很难将二者割裂开来.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Post-stroke comorbid anxiet),and depreession,PSCAD)往往比单纯抑郁或单纯焦虑更常见[1],对个体的影响更大.本文在北京最大的二级医院海淀医院进行了PSCAD的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20.
颈和椎动脉超声与DS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天理  钱怡宁  张茁 《北京医学》2002,24(4):268-26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多与主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斑块脱落或因斑块发生溃疡时,附壁血栓碎屑形成微栓塞,或颈、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时,因快速转头、颈部伸屈,造成颈动脉、椎动脉受压或痉挛,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我们对1997年7月~2001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TIA患者分别做颈、椎动脉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