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作者同时测定26例癌性胸(腹)水患者的胸(腹)水和血清ADA、LZM、LDH,并以30例结核性胸水,7例漏出液为对照。结果:26例癌性胸(腹)水病例,有25例(96.2%)胸(腹)水ADA活力低于30U/L,17例(66%)胸(腹)水LZM浓度低于30mg/L。24例(92.3%)胸(腹)水LDH浓度≥3.34μmol·s~(-1)/L。我们发现癌症病人胸(腹)水ADA活力与LDH浓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呈矛盾分离现象,而且在癌性胸(腹)水的诊断上,ADA与LDH的矛盾分离关系比LZM与LDH的矛盾分离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82.
本文观察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63例,其病因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有结核病史者为最多(57%)。因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障碍,故病情严重(气急96.8%,胸痛69.8%,干咳46%),肺复张天数长,易复发,病死率高是其特点。在治疗上应及早施行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道103例胸腔积液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测定结果,认为胸水溶菌酶活力测定及其与血清溶菌酶含量之比值,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以及对渗出液治疗效果的评价确有价值。胸水溶菌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对胸膜渗出液的诊断具有同样价值。同时指出癌性胸水溶菌酶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是癌性胸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20例NSCLC患者分成两组。单纯化学治疗组(对照组)60例,采用NP方案化疗:长春瑞滨25mg/m^2溶于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推注,1次/d,第1、8天;顺铂25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第2~4天给予。青蒿琥酯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0例:青蒿琥酯120mg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每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静注,1次/d,第1~8天,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两组均以21d为1个周期,并治疗2个周期以上。至少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其近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中位生存时间(mean survival ti me MST)、1年生存率和毒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MST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45.1%、44周、45.1%和34.5%、45周、32.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和TTP分别为88.2%、24周和72.7%、20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毒性。结论:青蒿琥酯可用于临床治疗NSCLC。青蒿琥酯联合化疗能提高NSCLC患者近期疾病控制率,延长TTP,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5.
病历摘要患者王××,女性,16岁,住院号31051,因左颞部跳痛伴呕吐14天于1964年1月6日入院。14天前左颞及左眶部剧烈跳痛难忍,每次发作约4~5分钟能自行缓解。伴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某院五官科诊断为“鼻炎”。经治疗后脓涕减少,嗅觉正常。唯头痛依然存在,阵发性加剧,伴非喷射状呕吐。无发热、腹痛等症状,亦无眩晕,视力正常,终日思睡,再诊无效。病后6天头痛、呕吐缓解。病后9天上课时,  相似文献   
86.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β2微球蛋白检测诊断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贻  刘璐 《铁道医学》1992,20(2):84-85
  相似文献   
87.
血清荧光光谱诊断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的诊断及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对 110例肺癌患者 ,10 0肺良性疾病患者 (其中 40例肺结核患者 )和 3 5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荧光光谱。以波长 62 5nm处的荧光强度大于 615nm处者为阳性 ;小于 615nm处者为阴性。结果 肺癌组阳性 77例 ,其中 10例早期肺癌有 6例阳性 ,肺良性疾病组阳性 16例(其中肺结核组 6例阳性 ) ,健康对照组 2例阳性 ,肺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组 (P <0 .0 1)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 ,亦高于肺结核组 (P <0 .0 1)。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阳性率不同 ,腺癌阳性率最高为 87.88% ,鳞癌次之为 71.43 % ,小细胞肺癌最低为 61.61%。结论 应用荧光光谱分析对肺癌 (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 )的诊断甚至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雷公藤多甙(T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4(IL-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TⅡ治疗前后哮喘患者PBMCsIL-4mRNA的表达情况,并与激素治疗组对照。结果:TⅡ治疗后,哮喘患者PBMCsIL4mRAN表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并与激素治疗组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10)。结论:TⅡ在基因转录水平抑制哮喘患者IL-4的表达,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9.
氟康唑注射剂对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抗真菌新药氟康唑注射剂对深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152 例深部真菌病患者中以进口同类药为对照,作了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综合临床疗效及单项症状、体征消失天数和消失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5)。结论:国产氟康唑注射剂用于各种深部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与进口大扶康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张祖贻  金淑贤 《江苏医药》2003,29(7):499-502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在哮喘气道炎症粘附机制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及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各组大鼠血单个核细胞和肺组织ICAM 1表达情况。结果  (1)ICAM 1主要表达在肺小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粘膜下基底膜及浸润的炎细胞上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ICAM 1表达显著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 )地塞米松组大鼠单个核细胞ICAM 1表达较哮喘组减轻 (P <0 0 5 )。 (3)治疗组大鼠肺组织和气管炎症反应以及气道反应性较哮喘组减轻。结论 证实了I CAM 1在哮喘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地塞米松抑制ICAM 1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