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农村居民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自觉采取预防措施,是预防艾滋病的首选策略。为了解我省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在三门县开展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不同膳食行为因素对成年人血TG水平影响。方法 利用2010年浙江省居民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纳入无主要慢性病病史的调查对象13 434人,采用广义线性模型估计相关膳食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结果 样本人群血TG均值为(1.36±1.18) mmol/L,TG测定值升高和边缘值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0.3%和11.0%,其中男性升高和边缘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1.9%和11.7%,均高于女性的8.8%和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5,P<0.001)。样本人群食用油超过推荐量一半以上,而水果、奶制品和坚果摄入量以及体育锻炼则远低于推荐量;男性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以及不同畜禽肉、水果和饮水摄入情况之间,女性不同水产品摄入量和体育锻炼情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饮酒、主食和水产品摄入量增加血TG水平,摄入奶制品可降低血TG水平;交互作用分析发现男性水果和畜禽肉摄入量以及女性主食摄入量对血TG水平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浙江省居民一种主要的代谢异常,在社区干预中应将饮酒、主食和肉类(畜禽肉和水产品)摄入量作为优先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C-T-C模式在我省小学生营养教育中的效果,促进小学生营养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人访谈等形式,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提高了75.0%,与营养有关的认识与态度平均得分提高了18.8%,行为平均得分提高了6.9%;辐射组三、四、五年级学生"知识"、"认识和态度"也有显著提高,但行为改变不明显.结论:C-T-C模式不仅可用于学生营养教育,还可用于其它内容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4.
浙江省43家公共场所被动吸烟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为制定浙江省被动吸烟控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收集全省车站等候室、商场、医院、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政府对外办公楼等场所共6类43家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并采用拦截式调查方法问卷调查629名成年人,了解其被动吸烟的相关信息。结果34.88%的公共场所为禁烟场所,16.28%的公共场所划分了无烟区。成人烟草烟雾的接触情况是:67.24%的被调查者为被动吸烟者,77.42%的被调查者家庭室内可以吸烟,76.47%的人报告常去的娱乐场所室内可以吸烟,62.17%的人报告工作场所室内可以吸烟。在支持公共场所禁烟方面,89.51%的人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禁烟,88.71%的人支持在学校里禁烟,83.15%的人支持在医院里禁烟,92.53%的人支持在办公室全部或者部分禁烟,79.33%的人支持在餐厅全部或者部分禁烟,61.37%的人支持在酒吧全部或者部分禁烟。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吸烟者、高学历者、对被动吸烟的危害有认知的人更加支持餐厅禁烟,OR值分别是2.689、1.393和2.670。结论浙江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情况比较严重,群众普遍支持在公共场所开展禁烟工作。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997、2000、2003、2006年沙市儿童保健管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多年管理,沙市城区3~6岁儿童低体重、龋齿、贫血发生率逐年下降,0~3岁儿童佝偻病发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公立幼儿园逐年减少,私立幼儿园逐年增加,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有所下降。结论:市场经济使得托幼机构组成发生变化,管理难度加大;相关管理部门要更加密切配合,规范托幼机构管理,提高在园在托儿童的健康检查率,防止营养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建立健全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信息上报机制,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6.
2007年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浙江省2007年医院急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方法在全省选取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全年累计收集伤害卡片44 460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7.77%),职业以工人、农/渔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为主。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居前4位的有工作场所(28.25%)、街道/城区(25.73%)、家中(26.35%)和城际间公路(10.37%);受伤原因前4位分别为交通伤(25.76%)、跌伤/坠落(25.40%)、钝器伤(硬物击伤)(18.48%)和刺割伤(11.41%);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居前2位的是工作时(36.75%)和空闲时(36.11%);在伤害的严重程度上,监测病例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所有监测病例数的93%以上;从伤害的意图来看,绝大多数对象均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9.85%)。结论目前,伤害仍是浙江省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减少各种类型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7.
阻击禽流感     
近一段时间以来,广西、湖北、湖南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打好防治禽流感这场阻击战必须“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本刊编辑部特邀了几位疾病防制方面的专家,从“热点追踪”、“正确认识禽流感”、“科学防制禽流感”三方面为大家介绍禽流感的防控知识,采取科学的措施阻止禽流感传染给人类及在人间传播。  相似文献   
7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掌握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期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收集整理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报告6125例,计算其年受检率,对常见的传染病的分布进行了汇总,并对比中心城区和城市周边传染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沙市辖区食品从业人员接受健康检查的受检率为96.6%,其中中心城区的受检率为100.0%,城市周边的受检率为91.1%,中心城区的受检率明显高于城市周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5例食品从业人员中发现痢疾、结核等传染病28例,其中城市周边21例,中心城区7例。城市周边食品从业人员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心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市辖区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城市周边区域问题较大,同时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应加大对其健康状况的管理,同时对其加强教育工作、普及卫生防疫知识,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现状.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lO年9一iO月在浙江省6个县(市、区)采用拦截式调查法开展为期1周的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调查。结果 共调查16467名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血液酒精浓度(BAC)>0mg/100m1]、饮酒驾驶(20 mg,/100 ml≤BAC<80mg/100 m1)与醉酒驾驶(BAC≥80 mg/100 ml)的比率分别为1.82%、1.03%和O.27%。城市地区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农村地区,男性驾驶员酒后、饮酒、醉酒驾驶的比率均高于女性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0%的酒后驾驶的驾驶员为35—49岁年龄段.且随年龄增长,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均呈上升趋势。晚问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发生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最高。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饮酒和醉酒驾驶的比率分别为9.27%、5.01%和1.57%,均高于其他汽车驾驶员。结论 浙江省酒后驾驶情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依然存在.尤其在晚间23时至次日凌晨l时的时段,发生率较高。城市地区驾驶员、男性驾驶员以及摩托车驾驶员是酒后驾驶的高危人群,需在今后的酒后驾驶宣传教育和执法干预活动中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为施行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报告的方式收集2009—2010年浙江省9个地区28家哨点医院的首诊老年跌倒/坠落伤害患者(≥60岁)的信息,分析老年患者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监测病例8082例(男女性别比为0.87∶1);99.05%的伤害病例为意外伤害,伤害地点构成前3位为家中(65.13%)、公共场所(16.21%)、工作场所(10.86%)。48.08%的跌坠落伤是在"运动"时发生;伤害发生集中时段为9—11时与14—16时,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老年人受伤部位前3位为下肢(36.65%)、上肢(27.06%)和头部(26.02%);受伤严重程度主要以轻到中度为主,严重伤害比例男性高于女性(χ2=10.335,P<0.01)结局以处理后回家为主(77.57%)。结论女性、户外运动、四肢伤害以及特定的环境因素与老年人的跌坠落伤有关,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能会有效减少老年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