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BJ—93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采集的中华革蜱中分离到了一株立克次体,命名为BJ-93株立克次体。经形态学及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用微量免疫荧光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法、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斑点法、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该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同已知国际标准株、国际及国内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J-93株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在抗原多肽上和基因片段上完全一致,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株在基因片段上一致,但在抗原性多肽及蛋白多肽图谱上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SpottedFeverSF)的一组病原体。该组病原体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且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特征。迄今为止,我国已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和北京等北方多个省区发现了斑点热感染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证据。近年来,在福建省等南方地区的健康人和啮齿动物血清中也相继发现了该群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证据。1995年我室在福建省宁化县的越原血蜱中首次分离出中国南方第一株斑点热群西伯利亚种立克次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地区的疫源地类…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为平战结合的基础研究。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实了我国有三个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种:西伯利亚(R.sibirica)种及其亚种和两个新种——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和内蒙古斑点热立克次体;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康氏立克次体株间差异性,在种水平上的分类鉴定获得成功;在我国首次从病人分离到SF-  相似文献   
24.
再次从福建分离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从蜱类媒介中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方法: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分离。结果:自福建省宁化县林区麂体表捉获的越原血蜱(Haemephysalisyeni)中分离到1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经微量补结试验和PCR检测初步确定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icketsiasibirica)。结论:进一步从病原学上证明了福建省存在北亚斑点热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测定了20例单纯性肾病患儿外周血中NK细胞活性,并观察了患儿混合血浆对正常人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患儿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患儿混合血浆对正常人NK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MERS-CoV)是继SARS冠状病毒(SARS-CoV)之后发现的一种能引起人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且具有高致死率的新型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或疫苗。现已从主要流行的中东地区逐渐蔓延至多个国家,具有全球流行的潜在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及众多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对MERS-CoV的传播源及途径、致病机理和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研制特异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和实施切实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本文检测了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甜菊甙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菊甙治疗一月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花结形成率均比治疗前上升(P<0.01),IgG、IgM、IgA、C(?)及IC含量较治疗前下降,除IgG外(P>0.05)其余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免疫功能的这些变化与血压下降无相关关系。提示:虽然甜菊甙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体液免疫损伤,但这并非是甜菊甙降压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8.
<正> 斑点热群(Spotted Fever Group,SFG)立克次体是引起斑点热的病原体。该群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目中最复杂的一群。目前已定论并记载在《Bergey’s细菌学鉴定手册》第九版上的有8种,即:引起落矶山斑点热的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ickettsii),引起北亚热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a),引起钮扣热的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引起昆士兰斑点热的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从海南省斑点热疫源地不明热病人体内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方法 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斑点热疫区一不明热病人血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继之用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海南省琼中县斑点热疫区一不明热男性民工的血标本中分离到了一株立克次体,命名为HN-98株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种。结论 该结果进一步从病原学上证实海南省琼中县存在有斑点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30.
中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媒介和宿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FeverGroupRickettsia,SFGR)是引起斑点热的一组病原体。该组病原体是一组经蜱或螨叮咬传播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且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特征。目前被认为的斑点热有:立氏立克次体引起的落矶山斑点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北亚热;康氏立克次体引起的钮扣热;澳大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昆士兰斑点热;小蛛立克次体引起的立克次体痘;日本立克次体引起的红疹热等。自70年代后,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等实践活动的扩大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旅游业的发展等因素导致了斑点热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