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JR23株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特性。方法 RV JR23株体外感染人胚脑神经细胞、腹腔感染Balb/c小鼠,观察JR23株在人脑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CNS的感染及由感染导致的神经病理学特征。结果 RV JR23株在人胚脑神经细胞中无明显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病毒在感染后的第72h达最高增殖滴度10^3TCID50/ml。病毒抗原主要分布在人脑神经细胞胞浆。各组小鼠感染RV JR23株后无明显CNS症状,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和药物未干预动物组CNS RV感染率分别为60%、90%、50%。受RV JR23感染的小鼠脑组织出现小灶性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坏死。大脑全层均有病毒抗原的分布。 结论 RV JR23株在人脑神经细胞和Ballb/c小鼠脑组织中均能形成感染,感染为非杀细胞性。  相似文献   
122.
人参历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近代研究发现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故有广阔的应用前途。人参的商品名 :红参、白参、晒参、高丽参、山参、糖参等 ,药用其干燥根。人参的化学成分 :含人参皂甙、少量的挥发油、植物甾醇、生物碱、氨基酸及酯类、糖类、微量元素等 ,其中人参皂甙、人参多糖为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的用法与用量 :用量 5~ 2 0 g,但因人参的品种不同 ,入药形式不同 ,而用量亦有所不同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用法可单独煎服 (如独参汤 ) ,可与其它饮片合用 (煎服或入丸散 ) ,也可制酒剂。临床应用人参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虚火盛者慎用 ,…  相似文献   
123.
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疱疹性脑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药大黄乙醇提取物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标准昆明鼠为动物模型,用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进行脑内局部接种,制成小鼠疱疹性脑炎模型,以无环鸟苷为阳性对照,用不同剂量的大黄乙醇提取物进行治疗。结果:大黄乙醇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疱疹性脑炎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平均存活时间,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消除脑内的病毒抗原,降低各个时期的病毒滴度。皮下注射给药3.3g/(kg·d)与4.9g/(kg·d)组效果优于无环鸟苷对照组。结论:中药大黄能有效地治疗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炎,在体内有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中药,其在抗病毒领域的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4.
用乙醇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在4种细胞培养上研究其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此药不仅毒性极低,而且能促进细胞生长;在Hela,Hep-2,PRK,BHK_(21)细胞培养上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抑制浓度为100mg/L,对风疹病毒Gos-10株和JR_(23)株的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0000mg/L和5000mg/L,并有预防病毒感染和直接杀伤病毒的作用。提示中药大黄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聚合酶链反应(PCR)在肠道病毒常规诊断及其持续感染方面应用的结果。为达到此目的,在肠道病毒基因高度稳定的5′-端非编码区选择普通引物,对66株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进行了检测,从其中60株扩增到一特异片段,未检测到Cox A_(1(?))、A_(17)、和A_(24)及ECHO_(16)和22和23的扩增产物,对常规收集的咽拭子、大便际本经组织培养分离肠道病毒阳性者进行PCR扩增,检测到肠道病毒RNA。对5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初步探讨VP1区核苷酸或氨基酸变异与不同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从手足口病(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获得23株EV71病毒株,RT-PCR扩增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3株分离株与A、B基因型同源性较低;与C4亚型的C4a群代表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2.8%~93.5%和98.3% ~99.3%,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各分离株间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2009-2010年临沂地区流行的EV71是C4亚型的C4a群,HFMD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无特征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激激素和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106例非糖尿病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即刻血糖水平,以随机血糖≥7.8 mmol/L为应激性高血糖,分为非应激性高血糖组(63例)和应激性高血糖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和皮质醇、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发病30 d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0.6%.应激性高血糖组的随机血糖、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值均<0.01),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P值均<0.05).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488 4±0.073 7.显著低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的0.540 5±0.062 4(P<0.05).结论 入院血糖和应激激素异常增高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30 d内的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情况,为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1例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病例尸检标本的外周组织(淋巴结、脾脏)和中枢神经组织(脑膜、额叶灰质、额叶白质、颞叶、基底核)共7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转化、氨苄青霉素和蓝白斑筛选出阳性克隆,每个部位挑取5个菌落测序,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MEGA4软件比对并生成系统进化树、计算基因距离和同义/非同义替换值(ds/dn),分析氨基酸位点的改变.结果 该病例感染的病毒是HIV-1 B亚型,分离自不同组织的HIV-1 tat第一外显子基因序列存在差异;与标准序列相比,该病例的HIV-1tat第一外显子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16个位点发生了变异,并且中枢各部位部分氨基酸位点的变异与外周不同,特别是中枢基底核5个序列及颞叶1个序列Q54R的变异值得关注.结论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患者体内,HIV-1 tat第一外显子序列与标准序列存在差异,并且在外周和中枢不同部位中存在的变异不同,这些变异是否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V-1 tat exon 1 gene from a patient with AIDS dementia complex( ADC), so as to research the pathogenesis of ADC. Methods The tat gene was amplified with nested PCR from genomic DNA which was extracted from lymph node, spleen and different brain tissues( meninges, grey matter from frontal cortex, white matter from frontal cortex, tempor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of a patient who died of ADC. PCR products were cloned into the pGEM-T vector,after transformation and selection by ampicillin and blue/white spotting. Five of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HIV-1 tat sequences were processed with BioEdit and MEGA4. With the softwares, Neighbor-Joining tree, p-Distances, values of ds/dn, and analysis of amino acid motifs were all done. Results The samples were all identified as HIV-1 B and genetic variation exists in HIV-1 tat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tissue;Compared with HXB2, sixteen site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 nce coded by the HIV-1 tat gene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patient changed. In addition, part of the change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periphery and brain,especially, the five Q54R changes from basal ganglia and one Q54R change from temporal cortex are deserve to follow with interest. Conclusion Variations exist in the HIV-1 tat genes extracted from the ADC patient and the variations from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e tissues were different, whether the variations concern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DC need mo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9.
美发摩丝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美发摩丝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质量18-22g的雌性昆明种小鼠10只/组,以美发摩丝12.5mg/kg,250mg/kg,1000mg/.kg灌胃染毒3周后进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脏器质量测试,结果:250mg/kg,1000mg/kg剂量组的胸腺和脾脏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FC对数值,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足跖肿胀度及碳廓清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美发摩丝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0.
全国城市中小学生功能性便秘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功能性便秘(FC)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国内6个省及2个直辖市中51 956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喜食油炸食物、不进食时有咽部异物感、经常胸骨后疼痛、打嗝、经常采用吞气来帮助终止打嗝、纳差、失眠、疲劳、心情焦虑烦躁9种因素为慢性便秘最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均大于1.结论 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油炸食物、失眠、疲劳及心情焦虑烦躁等躯体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诱发城市中小学生FC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