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2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目的:探讨急诊甲型H1N1流感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医院收治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192例,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点,合理调配、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好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结果:确诊病例5例,进行发热医学观察病例187例,医院内患者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科学管理和健全有效的护理应急管理体系是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期间预防和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92.
目的 研究缬沙坦、螺内酯以及两者联用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心肌肥厚中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醛固酮(Ald)的变化.方法 12周龄SHRs 32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两者联用组,每组各8只,另设WKY大鼠(8只,周龄及体重同SHRs)为正常对照组.尾套法测血压,1次/周,4月后处死大鼠,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含量(MCC)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放免法测血浆ADM和Ald水平.结果 与SHR对照组血压(200±20)mm Hg比较,螺内酯组(159±20)mm Hg,缬沙坦组( 140±20)mm Hg,联用组( 132±20)mm Hg;各用药组经12周治疗后LVMI、MCC、CVF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0.01).缬沙坦组血浆Ald水平稍降低[(350.5±34.8)pg/mL,P>0.05]出现Ald逃逸现象,螺内酯组下降明显[(310.6±30.6 )pg/mL,P<0.05],联用组能更明显地降低血浆Ald[(260.4±60.1 )pg/mL,P<0.05].血浆ADM水平在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WKY组(P<0.05或P<0.01).结论 (1)在SHRs中长期应用AT-1受体拮抗剂可引起血浆Ald逃逸;(2)缬沙坦和螺内酯联合应用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因为其降低血Ald水平,因此优于单用缬沙坦.(3)ADM作为一个抗重塑的自分泌和(或)旁分泌因子,在左室肥厚消退的情况后有所降低,但仍处于一种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93.
目的研究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抗小鼠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动态吸入PFIB周身暴露染毒装置对实验小鼠进行染毒,应用电泳泳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检测肺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表达情况;采用RIA检测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变化.结果 PFIB吸入染毒后,肺组织内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抑制NF-κB的表达;小鼠血清中IL-1β、IL-8的含量在PFIB染毒后显著升高,染毒前30 min PDTC(120 mg/kg)预防可以显著地抑制这种升高.结论 PDTC对小鼠PFIB吸入性肺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可能是基于其对NF-κB的抑制,进而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等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了过度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94.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新生血管的表达,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动物模型,随机分成1、2、3、4四组。实验组(1、2、3组)分别给予0.1 ml、0.3 ml、0.5 ml的AS2O3结膜下注射;对照组(4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结膜下注射,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面积,HE染色法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表达。结果兔角膜碱烧伤后,1组,2组,3组,4组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7天时分别为(44.12±20.90),(29.32±17.32),(16.03±8.07),(53.86±20.60);第14天时分别为(67.19±35.20),(51.82±31.60),(24.25±11.26),(128.31±40.10);第28天时分别为(49.22±9.90),(32.42±9.97),(11.81±9.04),(78.15±35.13)。以HE染色法检测1组,2组,3组,4组烧伤后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表达,第7天时分别为(1.8±0.74),(1.1±0.77),(0.5±0.41),(4.8±0.67);第14天时分别为(3.3±0.74),(2.9±0.73),(1.5±0.8),(6.6±0.68);第28天时分别为(1.4±0.90),(0.9±0.41),(0.2±0.64),(2.8±0.72)。结论 AS2O3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795.
免疫系统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固有免疫细胞通过PRR识别内源性和外源性危险信号分子,PRR包括TLR、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 NLR)和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 CLR)等,其中NLR中的NLRP3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与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联系密切。该文就NLRP3炎症小体与淋巴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