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2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52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347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152篇
综合类   723篇
预防医学   34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28篇
  6篇
中国医学   435篇
肿瘤学   1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探讨骨髓细胞凋亡和MDS患者无效造血的分子机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CR ELISA法测定骨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Fas和Bcl 2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各亚型MDS患者的血清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5 ) ,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或基质细胞分泌TNF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 1α和G CSF升高者分别为10 7% (3/ 2 8)例和 5 3 6 % (15 / 2 8)。MDS患者血清IL 8和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在MDS向恶性克隆演变的过程 ,端粒酶活性水平随着恶性演变而逐渐升高。随着MDS患者恶性类型的演变 ,Fas基因表达逐渐降低 ,Bcl 2表达则逐渐升高。负性造血因子TNF α升高和抗凋亡Bcl 2的消长与MDS骨髓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究4种临床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吸收剂量的影响及胸部扫描的辐射场空间分布,以期为受检者与机房内空间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热释光探测器(TLD)测量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利用TLD监测胸部螺旋扫描时距离CT诊断床不同位置处的空气比释动能。结果 仿真体模的眼晶体、甲状腺、性腺、胸部和腹部皮肤在4种CT扫描方式下的吸收剂量分别为0.040~64.818 mGy、0.154~10.155 mGy、0.028~0.154 mGy、0.443~17.141 mGy和0.093~14.346 mGy。胸部扫描时空间辐射场的空气比释动能最大值为0.049 mGy,且与CT球管距离越大数值越小。结论 4种CT扫描方式对受检者常见组织的吸收剂量一般不会超过阈剂量。单次CT胸部扫描时陪检者所受剂量较小。为减少辐射危害,在CT扫描中可采取屏蔽措施来减少受检者组织吸收剂量,同时陪检者应适当增加与球管和诊断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风湿痹痛膏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2组均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泡腾片、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风湿痹痛膏治疗。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评分、SF-36评分、HSS评分情况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组的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下肢酸楚、行走痛或不适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 风湿痹痛膏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泡腾片、双醋瑞因胶囊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疗效安全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以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食管癌及其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相关的差异基因片段。方法 :结合GenomyxLRTM DNA测序 /差异显示系统及GenomyxSCTM 荧光图象扫描系统 ,以及配套的FluoroDD和HI EROGLYPHmRNAProfileKit,采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从人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间 ,同时直接分离出了相关的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片段 74条。结论 :该技术方便、快捷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筛选和鉴定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的相关基因 ,揭示食管癌的癌变机理。方法 :用高效、灵敏的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 ,以食管癌及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 ,通过对其基因表达的比较 ,找出差异条带 ,利用ReverseNorthernDotBlot、DNA序列分析和NorthernBlot,并结合mRNA原位杂交技术对被筛片段进行鉴定。结果 :①在实验中分离、鉴定了 74条差异片段 ,其中包括正常组织表达而癌组织中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5 4个 ,癌组织中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的差异片段 2 0个。②其中 1个片段C5 7(337bp)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同源的已知基因或片段 ,推测其可能为食管癌相关基因。③经NorthernBlot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有表达信号。④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5 7在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 (74%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C5 7可能是新的食管癌相关的候选癌基因 ,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6.
姜国  邵楠  类兴民 《颈腰痛杂志》2021,42(6):892-894
目前针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主要采取微创策略[1] ,本研究采用经皮置钉和Wiltse肌间隙入路置钉行短节段经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组比较此2种术式的差异,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9年3月本科接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7 例,均不伴有脊髓损伤,无需行椎管内减压.按手术入路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24例)及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1.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非医疗机构辐射防护现状,为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监测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杭州市5家非医疗监测机构的人员防护用品配置及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辐射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5家监测机构均已开展个人剂量监测,且个人年剂量当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检测结果均低于检测仪器的最低探测下限;储源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22.2 μSv/h和2.0 μSv/h;源使用状态时,距源容器外表面5 cm 和100 cm处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分别为44.3 μSv/h和5.0 μSv/h。结论 正常运行状态下,杭州市部分非医疗监测机构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水平处于低水平状态,但部分距源容器外表面周围剂量当量率值处于较高水平,非医疗机构需提高辐射防护意识,加强辐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评价可吸收流体明胶与明胶海绵在腰椎退变后路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本科收治的腰椎管减压固定融合的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流体明胶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明胶海绵组27例中,男12例,女15例;术中分别应用流体明胶和(或)明胶海绵止血,如果出血速度逐渐减慢至不再有明显的出血即认为止血成功,否则视为止血失败。记录止血3 min、5min的止血成功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记录术前、术后2~3 d和术后5~7 d的BP、RBC、HCT、HB的变化,记录术后每天的引流量,记录全部的不良事件。结果全部病例至少随访1个月。明胶海绵组有18例3 min成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流体明胶组有21例3min内快速止血,3例5 min成功止血。两组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差异明显(P=0.000);术前流体明胶组RBC和HCT小于明胶海绵组(P=0.038,P=0.030),术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d流体明胶组收缩压比明胶海绵组高(P=0.005);流体明胶组的术后1 d和术后2~4 d的引流量均少于明胶海绵组(P=0.014;P=0.011)。结论与明胶海绵相比,可吸收流体明胶可以减少止血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脊柱外科术中止血剂。  相似文献   
59.
TNF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国胜  吴文 《免疫学杂志》1993,9(4):250-254
1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自病患者血清TNF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经RA诱导分化治疗中期及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时相的外周白细胞浆内TNF平均水平及正常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前及治疗中期胞浆TNF活性升高率明显高于治疗后或正常对照(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活性水平与外周血WBC总数或骨髓GM-CFU无明显相关,而与  相似文献   
60.
解剖30具尸体(男28.女2)时.见有8侧(左3,右5)肩胛上神经穿肩胛上横韧带时发出肩峰下滑液囊支的终支形成肩胛上神经皮支.肩峰下滑液囊支的终支在肩胛上横韧带处起自肩胛上神经,紧贴喙突根部向外上,在此处发出关节支和滑液囊支分布肩关节前、上部和肩峰下滑液囊.肩峰下滑液囊支的主干绕过喙锁韧带外侧向前、在三角肌的掩覆下,走行在喙肩韧带的上面,再紧贴锁骨前缘走向外侧,到肩峰的下方,向下斜穿入三角肌,约在肩峰下4cm处自肌纤维间浅出下行,形成肩胛上神经皮支.此皮支在线筋膜内分成数支分布上臂上1/3的前外侧皮肤,相当三角肌前半范围的区域内.其中一具尸体两侧对称向下可达三角肌止点的范围.它的分布区域应属腋神经的分支——臂外侧上皮神经的分布范围,此皮肤区原为肩胛上神经所分布,而后为腋神经替代,即肩胛上神经的这一部分感觉成分含在腋神经内,于是可以解释出现肩胛上神经皮支乃是一种退行性变异.由于此神经行经肩胛上横韧带与肩胛上切迹围成的骨性纤维孔,贴绕骨面行走,迂回曲折,行程固定.和肩关节及肩峰下滑液囊又有密切关系.此神经的病变可诱发某些肩部的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