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72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经皮切吸叠加臭氧多靶点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疼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0例经CT及MRI证实为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皮切吸叠加臭氧多靶点注射治疗,并与96例单一实施臭氧治疗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叠加治疗组(A组)优良率为92.5%,单一臭氧治疗组(B组)优良率为87%,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叠加疗法系两个微创技术通过同一孔道,在减压和融核范围上全方位叠加,能获得比单一方法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后鼻孔息肉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给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其治疗与发病机制与一般的鼻腔鼻窦息肉不同,本文就后鼻孔息肉的分型分期、病理类型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总结后鼻孔息肉的研究进展,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6例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男4例、女2例,年龄2个月~12岁6个月,中位年龄6岁2个月。肿瘤发生于上颌窦1例,筛窦3例,蝶窦1例,额窦1例。患儿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1例患儿肿物累及视神经,为保留患儿视力行鼻内镜下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发现肿物累及视神经并广泛累及颅底,行第2次鼻内镜下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因肿物复发且累及范围广泛,在第3次手术时行右侧鼻侧切开联合鼻内镜下鼻-鼻窦骨化纤维瘤部分切除术。其余患儿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除1例年龄为2个月的患儿未行导航CT检查外,患儿术中均采用美敦力FUSION ENT Image Guidance System电磁导航技术对肿物边缘予以定位。另有1例患儿因肿物位于蝶窦且有明确的滋养血管,鼻内镜术前1 d予以介入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患儿术后均定期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了解患儿术区情况、症状是否缓解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结果 6例患儿病理分型为砂砾样5例,小梁状1例。患儿均未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其中1例复发,予以肿物部分切除,术后带瘤生存。其余患儿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肿物复发且无并发症出现,患儿的原发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临床特点,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是适合儿童的术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UPLC-LTQ-Orbitrap-MS)分析鉴定中药瓜蒌的化学成分。方法:瓜蒌样品粉碎过筛后采用70%甲醇超声提取,Waters HSS T3-C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0. 1%甲酸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分别进行一级、二级质谱数据采集。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合物信息,根据色谱峰分离情况、质谱响应强度以及一级质谱解卷积后提取得到的准分子离子数量,优化样品提取条件、色谱及质谱参数。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离子碎片信息、相关对照品比对,并结合瓜蒌化学成分文献信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瓜蒌中共分析鉴定了91个化学成分,包括14个氨基酸类化合物,5个单萜类化合物,5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14个黄酮类化合物,17个有机酸类化合物,3个多糖类化合物,7个核苷类化合物,7个生物碱及含氮化合物,12个挥发性成分,1个植物甾醇,及其他5种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具有高效分离、高灵敏检测优势,可较为全面地对瓜蒌中不同类型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为瓜蒌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法(seldinger法)与一步法穿刺胸腔置管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的老年患者500例,其中赛丁格法穿刺225例(观察组),一步法穿刺275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在穿刺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引流不通畅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赛丁格法穿刺与一步法穿刺均成功,两种方法在胸膜遇到阻力发生率分别为0.4%、8.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8%,2.2%,引流不通畅发生率分别为5.7%、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丁格法穿刺在老年患者胸腔置管引流中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穿刺阻力小等优点,可为临床胸腔积液置管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具有病理结果的肾脏囊性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8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计算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并绘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ROC曲线图.结果 33例囊性肾肿瘤的病理结果显示,18例为恶性肿瘤,15例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0.9%(30/33),阳性预测值为94.1%(16/17),阴性预测值为93.8%(15/16),约登指数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为75%(6/8),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77.8%(14/18),阳性预测值为75%(6/8),阴性预测值为80%(8/10),约登指数为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CEU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增强CT,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肿块的微血管循环,在囊性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程燕  钟唐力 《四川医学》2021,42(1):82-85
目的探讨Force CT大螺距和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心脑一站式联合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患者CTA资料。A组58例:头颈心一站式联合扫描CTA,应用大螺距、双低剂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一站式联合扫描; B组60例:冠状动脉CTA: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 C组60例:常规头颈部动脉CTA。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对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客观记录并比较各组升主动脉根部、左前降支、颈总动脉分叉处、大脑中动脉M1段图像CT值、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噪声(SD),计算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ED)和平均碘摄入量。结果 A组与B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前降支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C组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和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辐射剂量、平均碘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辐射剂量降低约79.7%,平均碘摄入量降低约46.1%。结论大螺距双低剂量CT血管成像心脑一站式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减少了对比剂碘量的摄入。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炮制对王不留行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和王不留行黄酮苷H的含量及水煎溶出率,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3%A;12~18 min,17%A;18~30 min,20%A),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炮制前,这5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70%,0.018%,0.051%,0.11%,炮制后则分别为0.12%,0.52%,0.016%,0.098%,0.091%;5个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分别升高了7.7%,10.2%,10.8%,11.4%,17.8%。结论:炮制后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而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有较大下降,其余成分含量有少量下降。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炮制后这些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79.
1资料与方法 选择87例病人(其中男54例,女43例),在3-10年前曾患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有血栓后遗症临床表现的46条下肢深静脉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症状严重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1]。轻度(12条):踝部浮肿、浅静脉扩张、无皮肤色素沉着;中度(20条):踝部浮肿加重、范围扩大、浅静脉扩张、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重度(14条):在中度症状的基础上,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并出现溃疡等严重表现。 仪器为美国HP公司生产的5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仪,为7.5MHz的线阵探头。 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80.
当归饮片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当归饮片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手段,建立多指标定量、定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切制的当归饮片质量。结果:趁鲜切制的饮片其主要药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均低于传统的二次软化切制方法制备的饮片,2种方法切制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基本在90%以上。结论:以趁鲜切制法代替传统切制方法似乎有些不妥,2种方法切制的饮片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别,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