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41/12岁,反复发作性腹绞痛年余,进行性肥胖8个月入院。患儿近1年来时有发作性腹绞痛,部位不固定,可自行缓解,有时伴头痛、心悸、怕热、多汗等。曾按肠寄生虫病治疗无效。发作时未测血压。入院前8个月出现食欲亢进,逐渐呈向心性肥胖,血压偏高(130/90mmHg),易疲乏。无多饮、多尿,智力发育正常。既往史及家属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42.
纳米铁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纳米铁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进行体内组织毒性评价.方法 采用兔肌肉埋植试验作为检测体内组织毒性的手段,材料试样在植入兔背脊肌后第7、14、30、60、90天时分别取出,进行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材料试件周围的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和测量试件包裹囊壁厚度.结果 植入后第7、14天,阴性对照组、试验组试件周围肌组织呈轻度炎症反应,此时阳性对照组试件周围肌组织呈中度炎症反应;第30天,所有试件周围初步形成完整的包囊,炎症反应仅见于阳性对照组试件周围肌组织;第60天,所有材料试件纤维包囊完全形成,炎症反应消散;在整个试验期间,阴性对照组、试验组试件所形成的包囊厚度无统计学意义.第60、90天的包囊厚度,阳性对照组试件分别是(49,53±0.92)μm,(39.41±3.23)μm,试验组分别为:(29.67±2.82)μm,(28.27±1.95)μm,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铁-硅橡胶复合材料是一种组织相容性较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43.
背景:医用硅橡胶的固有缺点是X射线显影性能欠佳和表面疏水性。添加显影标记物铁质纳米微粒可赋予硅橡胶X射线影像可视性的功能,铁质纳米微粒本体改性硅橡胶表面湿润性的变化尚不清楚,设想表面处理以提高硅橡胶/铁质纳米微粒复合材料的亲水性。 目的:观察硅橡胶/铁质纳米微粒复合材料表面湿润性、亲水改性及表征。 方法:使用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分别对前期制备出的配方比为95∶5,90∶10,85∶15的硅橡胶/纳米铁(INESR)和硅橡胶/碳包铁(Fe/CESR)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对照组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SR)。 结果与结论:INESR和Fe/CESR与MVSR相比,表面水接触角减小幅度不大,疏水性未获得明显改善。经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对硅橡胶/铁质纳米微粒复合材料处理后,表面的亲水性得到较大提高,不同配方比INESR和Fe/CESR的水接触角均降低(P < 0.05);扫描电镜显示改性使试件表面受到刻蚀,粗糙度增加,但无空洞或裂隙;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均发生变化,含氧基团大幅增加,含碳基团则明显减少,含硅基团小幅增加,出现含氮基团,说明改性使氮元素被结合到试件的表面,空气介质阻挡辉光放电处理硅橡胶/铁质纳米微粒复合材料的表面可实现亲水改性。  相似文献   
44.
45.
背景:铁质纳米粉体填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可构建出X射线平片可视的新型复合材料,但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铁质纳米粉体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表面性质的影响。方法:将前期制备出的纳米铁粉增强硅橡胶和碳包铁粉增强硅橡胶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的表面性质相比,实验组材料的表面变化包括表面粗糙度的Ra值和Ry值升高,纳米铁粉升高Ry值的效果更为明显;基胶分子链之间的纳米颗粒增多;表面C、O、Si等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发生变化,碳包铁粉升高表面含碳基团的幅度较大;添加纳米铁粉的表面水接触角小幅减小,表面能却降低;添加碳包铁粉的表面水接触角小幅升高,表面能增加;表面自由能的极性分量增加。说明纳米铁或碳包铁均导致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表面性质的改变,但变化的结果不全相似,这与纳米铁和碳包铁的结构、化学组成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6.
47.
非医源性门静脉创伤,国内外均少见报道.近几年我们收治3例,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48.
49.
背景:硅橡胶是人体组织、器官外科修复重建的常用生物材料,但其自身存在生物相容性缺陷,无机纳米填料为植入硅橡胶的生物相容性改良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材料提供了新契机。目的:综述植入硅橡胶添加无机纳米填料改性在生物相容改良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及不足。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Medline等英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输入“siloxane,silicone rubber,inorganic nano-filler,metal nano-filler,metal oxide nano-filler,carbon nanoparticles”关键词,在万方、CNKI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输入“硅橡胶、无机纳米填料、纳米金属、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碳”关键词,分别检索出与无机纳米填料改性硅橡胶的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从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结果与结论:利用纳米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纳米新碳填料对植入硅橡胶本体或表面进行改性,增进了硅橡胶的生物相容性,可在细胞生长、抗凝血、表面特性、力学性能、耐久性、抗感染功能化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需研究不同纳米填料对硅橡胶表面性质(如拓扑结构、电荷、湿润性)造成的细胞增殖移行机制、纳米金属杀菌剂在硅橡胶表面控释阳离子的细菌-纳米粒子相互作用调节策略,以及植入后潜在的纳米毒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十二指怕壶腹后壁巨型溃疡并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带蒂大网膜移位直接修补溃疡面,十二指肠造瘘和BillrothⅡ术式治疗25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病例发生,造瘘管在术后12-30天拔除,全部患者治愈出院。平均随访33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结论 改良的大网膜修补治疗十二指肠腹后壁溃疡并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