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在原抗抑郁剂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合用奥氮平。观察时间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自治疗2周末始,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治疗前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治疗8周末痊愈率12.90%,有效率51.61%,无效率35.49%,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奥氮平辅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2.
慢性酒依赖者心理特征及其对复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自愿戒酒的慢性酒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戒酒后复饮的影响。方法使用MMPI对30例自愿戒酒的慢性酒依赖者和30例未对任何药物成瘾的正常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明确慢性酒依赖者个性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找出个性心理特征与复饮原因的联系。结果慢性酒依赖者在MMPI各量表中诈病(F),精神病态(Pd),疑病症(Hs),偏执狂(Pa),精神分裂(Sc)等量表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且这些差异与戒酒者复饮原因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慢性酒依赖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为明显的反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障碍,对自己健康过分关注,缺乏对社会环境的归属感,易将自己的问题合理化而归因于别人,并由这种心理特征增加了复饮率。  相似文献   
23.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抽取济宁市寄宿制和非寄宿制高中学校各一所,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所学校学生SCL-90至少有一个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各占13.2%和14.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39,P&;gt;0.05)。寄宿制高中生在人际关系(1.69&;#177;0.58)、恐怖(1.82&;#177;0.64)、敌对(2.16&;#177;0.90)3个因子上的均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制高中生;非寄宿制高中生在强迫症状(2.30&;#177;0.66)、焦虑(1.91&;#177;0.60)2个因子上的均分高于寄宿制高中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9—3.06,P&;lt;0.05—0.01)。寄宿制高中男生人际关系(3.37&;#177;0.67)、敌对因子(2.25&;#177;0.70)评分明显高于非寄宿制,非寄宿制高中焦虑因子分(1.97&;#177;0.61)明显高于寄宿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1,10.99,3.36;P均&;lt;0.01);非寄宿制高中女生抑郁(1.90&;#177;0.61)、恐怖(1.86&;#177;0.64)评分明显高于寄宿制,寄宿制高中女生人际关系因子分(1.98&;#177;0.62)高于非寄宿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3,3.85,3.31;P&;lt;0.05—0.01)。一年级时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较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差,表现在寄宿制学校学生躯体化(1.42&;#177;0.49)、人际关系(1.96&;#177;0.63)、抑郁(1.78&;#177;0.63)、焦虑(1.63&;#177;0.55)、敌对(1.71&;#177;0.60)、精神病性(1.63&;#177;0.53)、偏执(1.83&;#177;0.63)等因子评分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4.51,P&;lt;0.05—0.01);三年级时.则相反。结论:寄宿制学校学生随年级升高心理素质升高,非寄宿制和寄宿制学校学生总体心理卫生状况均较差。  相似文献   
24.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素英  刘朝军  李绍敏  谢贞 《护理研究》2005,19(28):2580-25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抑郁症病人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进行8周有计划的心理干预.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病人的ITAQ、HAMD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8周末,观察组病人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期间对抑郁症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自知力,提高病人对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5.
在符合GMP洁净厂房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厂空调系统运行的实际现状,对其进行能耗分析,探讨如何应用定频和变频技术制定合理可行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遗传度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有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先证者)和103例非精神病患者以及他们的亲属资料进行研究,并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证者Ⅰ级亲属自杀行为发生率为4. 56%,高于Ⅱ级亲属的1. 60% (P<0. 01),二者均高于非精神病患Ⅰ级亲属的0. 26% (P<0. 01);抑郁症自杀行为加权平均遗传度为(57. 23±5. 70)%;抑郁症自杀行为与阳性自杀家族史、绝望、自责、负性生活事件及妄想等因素有关。结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是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年龄≥60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奋乃静治疗,疗程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与奋乃静疗效差异元显著性,阿立哌唑的副反应主要为失眠、恶心、呕吐等轻微反应,奋乃静锥体外系副反应较重.结论 阿立哌唑、备乃静两种药物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环境危险因素、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rs730511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杀未遂有无关联。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15例自杀未遂者(男性92例、女性123例)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以内、同地区)进行TPH2 rs7305115基因型测定、自杀行为干预研究量表调查环境因素与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关系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TPH2 rs7305115基因型、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有自杀家族史,均为抑郁症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68(95%CI:5.79-13.74)、6.64(95%CI:2.48-11.04)、2.98(95%CI:1.17-5.04); TPH2 rs7305115 A/A为抑郁症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0.33(95%CI:0.22-0.99)。结论绝望、负性生活事件、自杀家族史是抑郁症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TPH2 rs7305115 A/A可能是抑郁症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对解糖葡萄球菌的快速分子诊断,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碱裂解法从血培养瓶中提取DNA,用16S rRNA和gap基因分别对细菌进行检测,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分析,同时用连续梯度药敏试验(E-test)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与该细菌>99.0%相似率的细菌有5种,同源分析显示,该菌与解糖葡萄球菌低度同源为45.0%;gap基因分析显示与该细菌>99.0%相似率有解糖葡萄球菌1种,具有高度同源为100.0%;E-test试验结果万古霉素1.5μg/ml、青霉素0.002 μg/ml、克林霉素0.023μg/ml、左氧氟沙星0.094 μg/ml和甲硝唑256 μg/ml.结论 gap基因序列分析能够及时准确鉴定解糖葡萄球菌,在数据同源分析方面要优于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30.
郭静  郭航  邱锦云  刘朝军  冯方波 《医学综述》2013,(21):4001-400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0、总IgG及循环免疫球蛋白(CIC)的水平,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9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1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员血清中IgG0、总IgG及CIC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三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gG0与血清总IgG及CIC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0254,-0.0582,P〉0.05),但总IgG与CIC呈显著正相关(r=0.3163,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0水平与CI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28,P〈0.01),但患者血清IgG0与总IgG(r=-0.0899,P〉0.05)、总IgG与CIC(r=00538,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IgG发生了过度糖基化修饰,参与了患者免疫损伤的病理过程,IgG0可能是患者血清C1C滞留与清除障碍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