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疆维吾尔族人群HIV协同受体CCR5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集新疆维吾尔族血样316份,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包含CCR5△32和CCR5m303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前者直接电泳,后者用HinCII酶切后电泳,进行基因分型。从中发现CCR5△32杂合子22例,无突变纯合子,无CCR5m303突变。CCR5△32群体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性别之间无差异。新疆维吾尔族仍CCR5△32频率为3.48%,高于中国汉族人低于欧洲高加索人,与印度和巴基斯担少数民族接近,在地域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由于CCR5△32突变杂合体可延缓AIDS发病进程,这一发现对于维吾尔族人的AIDS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HIV协同受体CCR5编码区基因突变和SNP特点。方法PCR扩增CCR5编码区,PCR产物直接进行基因测定。结果 在50例标本中,发现一例CCR5X编码区894ΔC杂合子;采用反向经物进行验证,确定测序结果准确无误。该人缺失引起移码突变,使CCR5C端减少了44个氨基酸。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894ΔC,该突变能导致CCR5受体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4.
1材料和方法1.1标本:1235例来源于我院2000年4月至2001年12月的住院及门诊病人,于入院24小时内留取粪便标本及门诊病人随时留取新鲜粪便标本,及时送检验科检查。1.2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隐血试验用试纸法(长春市迪瑞检验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出产)。2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1(HIV-1)亚型辅助受体CX3CRl的V2491和T280M基因突变,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普通人群、HIV-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中的分布,探讨I249-M280单倍型与HIV-1感染和艾滋病(AIDS)病程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汉族和维族的普通人群、HIV-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共6组,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确定249和280密码子是否发生基因突变。采用行列表x^2检验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同-民族不同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维族人群I249和M280基因频率分别为16.1%和13.3%,汉族人群分别为3.3%和2.4%,其中感染者高于普通人群,普通人群高于高危人群,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X3CRl的I249和M280之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P≈O.O)。结论:中国维族I249-M280单倍型频率(2.8%)明显低于高加索人(12.5%),I249-M280单倍型频率(13.3%)与高加索人接近(15.8%),汉族则两者都低得多(O.9%和2.4%)。I249-M280单倍型与HIV-1易感性的关系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HIV 1感染协同受体的发现是HIV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为阐述HIV感染机制及艾滋病的发病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最近Faure等采用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 ,发现HIV辅助受体CX3CR1存在 5种SNP :T57A( 57密码子A→G替换导致苏氨酸变成丙氨酸 ,下同 )、V12 2I(G→A)、V2 4 9Ⅰ (G→A)、2 55无义突变 (G→A) ,和T2 80M (C→T)。其中 2 4 9Ⅰ和 2 80M在高加索人群分别达到 2 5.7%和 13.5% ,而CX3CR1的 2 4 9I2 80M单倍型 (即同一染色体上两处突变 ,从而形成 2 4 9Ⅰ和 2 80T两个突变氨基酸…  相似文献   
17.
18.
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病毒必须首先结合到靶细胞表面,经受体的介导进入细胞,然后才能复制,引起相关的病理变化;因此如何终止丙型肝炎的慢性化进展,特别是阻断HCV的感染过程是关键的问题[1]。阻断HCV感染首先涉及到宿主细胞表面的HCV受体或辅助受体,相关的研究刚开始。现在初步研究结果证实:丙型肝炎病毒的包膜蛋白E1和E2可能是和靶细胞结合的配体,导致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由于HCV基因的变异主要反映在病毒包膜E2蛋白,所以E2蛋白的高变区(HVR)决定了  相似文献   
19.
20.
维吾尔族人群CX3CR1基因多态性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IV辅助受体CX3CR1的249I280M单倍型与AIDS病程加速有关,而CX3CR1的SNP在我国尚无人研究。选择维吾尔族正常人标本的98份,HIV感染者血样21份。采取PCR-RFLP分析方法,分别用AclI和BsmBI确定249和280密切子是否发生基因突变,行列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249I和280M基因频率分别为15.8%和13.8%,正常人与HIV感染者无差别,群体及性别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CX3CRI基因249I280M单倍型频率为13.8%,接近高加索入。CX3CR1基因SNP与CCR5-△32之间无连锁关系,但CX3CR1的249I和280M之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P<0.05)。由于249I280M单倍型与AIDS病程加速相关,维吾尔族249I280M单倍型比例与高加索人接近,而且249I和280M之间连锁程度更高,这种现象在维吾尔族AIDS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