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代谢综合征以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胆固醇、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症候群.常伴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我市居民代谢综合征的高发,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对2011年唐山市4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唐山市40岁以上成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情况,为防治这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刘国辉  李秀荣  宓士军  张远成 《河北医药》2012,34(10):1512-1513
随着干细胞治疗技术不断在临床各个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干细胞提取技术也日臻成熟.由于临床治疗所需的干细胞数量大,抽取的骨髓血的量也相应增加,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而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干细胞所需设备简单,方法易于掌握,容易被大多数医院所采用.因此我院在原密度梯度离心法基础上,采用改良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骨髓干细胞,用于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和骨折不愈合,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刘国辉  李婷 《中国新药杂志》2012,(6):658-660,665
目的:观察和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P)的方案与单纯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所接受的方案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方案组(苦参组)60例及单纯GP方案组(对照组)60例。每例患者至少治疗2周期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苦参组60例:部分缓解(PR)24例,稳定(SD)24例,总有效率为40.00%;对照组60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24例。总有效率为3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苦参组中37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癌痛缓解率为86.49%;对照组中38例癌痛患者治疗后癌痛缓解率为5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苦参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Ⅲ~Ⅳ度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减少GP方案化疗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评估后路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应用后路减压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32例.通过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来评估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8~32个月),伤椎后突角、Cobb′s角及脊柱矢状面指数分别由术前(22.1±6.3)、(20.2±5.3)、(22.3±6.8),术后恢复到(4.3±2.1)、(3.8±2.8)、(3.1±3.4),末次随访分别为(6.1±2.7)、(5.4±2.3)、(5.1±2.4).术后伤椎后突角、Cobb′s角及脊柱矢状面指数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各角度丢失不明显(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 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椎体终板损伤对兔椎间盘髓核Ⅰ、Ⅱ型胶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个月龄清洁级日本大白兔12只,完整取出40个包含终板的完整椎间盘(L2-L5),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个.实验组参考Daniel Haschtmann的方法建立终板损伤模型.椎间盘整体培养2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椎间盘髓核中Ⅰ、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用H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椎间盘髓核Ⅰ型胶原的表达比对照组高;而Ⅱ型胶原的表达则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致椎体终板损伤后会导致椎间盘髓核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继而加速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Fe3+改性羧甲基纤维素(Fe3+-CMC)对开腹手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术后腹膜损伤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制作腹腔粘连模型后腹腔内创面分别均匀喷洒0.9%生理盐水及3% Fe3+ -CMC各3 ml,术后第14 d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各组腹腔粘连情况.另取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制作模型及给药同前,于术后1、3、5、7、14及60 d时各组随机取实验动物10只,麻醉后处死,剖腹探查,取损伤局部及与之邻接的粘连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NF-α及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粘连程度分级及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膜损伤局部TNF-α及FG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且TNF-α以术后3~7 d最为明显,FGF以术后5~7 d最为明显(P<0.05).结论 Fe3+ -CMC能够明显减轻开腹手术后腹膜粘连的程度,明显抑制术后腹膜损伤部位TNF-α及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7.
后路选择性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的131例青少年AIS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按影像学资料确定主侧凸顶椎、端椎、中立椎、稳定椎等关键椎体,并拟定关键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主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51.3°±12.9°矫正至术后的平均8.9°±4.5°。1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52个月,末次随访时主侧凸Cobb角平均丢失4.6°±1.2°,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断裂。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关键椎体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少年AIS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但术前应做好适应证选择。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38例45髋,男18例22髋,女20例23髋;年龄24~74岁,平均42.5岁。股骨头坏死28例31髋(Ficat分期均为Ⅱ-Ⅲ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7例1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2例2髋,创伤性髋关节炎1例1髋。患者均为首次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且1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术前VAS评分6—10分,平均(8.21±1.25)分;术前Harris评分30~45分,平均(36±7.85)分。采用金属对金属表面髋假体(metal on metal suvface arthroplasty,MMSA)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VAS评分改善至0~4分,平均(1.52±1.1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1)。术后Harris评分增至84—98分,平均(93±5.2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9,P〈0.01)。其中优39髋,良6髋,优良率100%。结论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年轻患者和对运动要求较高的老年患者的近期疗效满意,术后髋关节疼痛和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9.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广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大力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理学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0.
碘伏胸腔内冲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留置导管,应用碘伏胸腔冲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机制及疗效。方法首先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并离断胸膜粘连带及包裹分隔的胸腔积液,抽净胸水,应用0.5%碘伏冲洗,用以根除胸腔内结核菌感染,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诊1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①22例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10例病情好转,胸水消失时间25.8&#177;6.3天(x^-&#177;s,下同),1年后胸膜明显肥厚,12例治疗半个月无效,转用胸腔镜治疗,胸水消失时间6.2&#177;2.6天,1年无明显胸膜肥厚;②22例直接采用胸腔镜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4.8&#177;2.6天,明显短于单纯胸穿组(P〈0.05),1年后无明显胸膜肥厚。结论先经内科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后应用碘伏胸腔内冲洗治疗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避免或减轻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