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在胆道手术过程中,由于胆道局部的炎性水肿、结缔组织增生等造成的胆道解剖上的变异,胆管畸形及某些主观上的因素,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并发症[1-3].多数并发症需要再次或多次手术处理,这是临床医师感到棘手并需要在短期内做出抉择的疑难问题之一.因此,了解胆道手术并发症,分析导致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对改进胆道手术方式,妥善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热休克蛋白70对急性胰腺炎时TNF、IL-8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胰腺炎时TNF、IL-8的影响。方法 温生理盐水(42℃)持续灌洗大鼠腹腔30min,10 h后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AP),术后2、6 h检测血清淀粉酶、TNF、IL-8水平,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与正常AP组相比,42℃生理盐水腹腔持续灌洗预处理能明显降低AP术后2 h时的淀粉酶水平、病理评分和6 h的淀粉酶、病理评分、TNF和IL-8水平(P<0.05)。结论 42℃生理盐水腹腔持续灌洗能诱导大鼠胰腺表达Hsp70,诱导表达的Hsp70能减轻AP时的胰腺局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687例妇科就诊患者,对其进行HPV-DNA基因分型检测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妇科体检的389例健康体检妇女,对其进行HPV-DNA定量检测(FQ-PCR),检测结果大于5.0×102 IU/mL者再进行HPV-DNA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687例患者中,HPV阳性者共164例,占23.9%;其中,单一感染者占74.3%,复合型别感染者占25.6%;复合型别感染中可见二重至四重感染,其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多见。常见的型别为HPV16、52、58、35高危型。389例健康体检妇女中HPV阳性者共29例,占7.5%;其中单一感染占79.3%,复合型别感染者占20.7%,复合型别感染中可见二至三重感染,其中以二重感染最为多见。常见的型别为HPV、52、58、16、18高危型。结论 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进行HPV检测和分型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漏诊恶性肿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LC手术中6例漏诊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对之进行随访。结果 1859例LC共发生遗漏恶性肿瘤6例,包括右半结肠癌、胃癌各2例,胰腺癌、肝癌各1例,除2例右半结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外,另外4例已不能行根治性手术。结论术前注意鉴别患者的症状,术中注意观察胆囊的病理改变及腹腔内有无异常情况,重视术后恢复时间长的老年患者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遗漏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采取常规心电图显示ST-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0例,对其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对照组为无典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每组各50例。根据冠状动脉的结果联合临床症状评价,判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当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43例,其阳性率为86%,对照组临床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有21例,其阳性率为42%,实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一定要联合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以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等综合考虑,如果单一采取常规心电图改变进行临床诊断容易发生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6.
87.
88.
温阳祛瘀化痰方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黄疸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温阳祛瘀化痰方药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黄疸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单盲,随机,对照等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32例采用温阳祛瘀化痰方,对照组30例采用凉血活血方,疗程均为12周,结果:在退黄效果和临床症状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胆红素数值变化在治疗8周后有显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差异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因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中断试验。结论:温阳祛瘀化痰法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轻度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9.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浩晖  王成友  倪勇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8-479,47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 ia / reperfusion,I/ R)是肝脏外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过程 ,如处理严重的肝外伤 ,施行广泛的肝切除术 ,肝脏移植等。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很多 ,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 ,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1 氧自由基生成在生理情况下 ,身体内不断产生氧自由基 ,而又不断将其清除以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由于肝细胞缺血缺氧 ,ATP分解代谢增加 ,其分解产物次黄嘌呤在缺血组织内大量…  相似文献   
90.
以Ph2SiCl2、Me2SiCl2、MeSiCl3为原料合成了分子量为2000左右含端羟基聚苯基甲基硅氧烷。以该硅树脂与E-20环氧树脂共缩聚制备的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作为油墨连结料,与TiO2、增塑剂、溶剂等制成A组分,固化荆为B组分,由A、B组分所组成的油墨具有优良的移印、成膜性能。研究表明该油墨具有较高附着力,固化膜具有耐热、耐寒、耐溶剂和高电绝缘等优点,可作为在苛刻使用条件下移印和丝印的特种油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