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研究健脾生血颗粒(党参、山药、茯苓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及核磁、质谱等谱图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健脾生血颗粒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甲基麦冬黄烷酮A(1)、3'-甲氧基黄豆苷元(2)、棕榈酸(3)、齐墩果酸(4)、腺嘌呤(5)、儿茶素(6)、芒柄花黄素(7)、甘草素(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健脾生血颗粒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在健脾生血颗粒处方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2.
有机磷中毒体温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磷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多数偏低,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呈逐渐上升趋势,阿托品化时体温平均上升了1.5±0.5℃。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中毒量大伴体温持续不升者,预后不良,合并感染者体温上升曲线呈双峰状,峰值时间延长。阿托品增量过程中体温超过39.5℃,脉率增幅较用药前超出45%者有71%发生阿托品中毒。提示:监测有机磷中毒的体温及脉搏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程度,推测预后,提高阿托品过量及肺部感染者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合理用药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3.
妇科手术术式变迁十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霞  周应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89-1691
目的研究近10年来妇科手术术式变化趋势,探讨微创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将1995~2004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妇科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即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前后各5年共两个阶段。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结果10年来全部手术中开放手术的构成比为52.11%,微创手术为47.89%。各年手术中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阴式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构成比分别由1995年的63.72%、17.29%、2.21%、16.78%变化为2004年的26.12%、42.41%、7.57%、23.91%。随着时间推移,各阶段总手术中微创手术的构成比上升,由前5年的32.83%升至后5年的57.17%。各阶段全部子宫切除术中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切除术三者之和构成比由前5年的7.34%升至后5年的26.20%;在附件手术中,腹腔镜附件手术构成比相应由14.93%升至69.11%;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构成比相应由28.91%升至48.15%。在腔镜手术中,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作为诊断的构成比由前5年的79.17%降至后5年的41.42%,作为治疗的构成比相应升高。结论近10年来,妇科开放手术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微创手术构成比不断上升,微创手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7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比阿培南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比阿培南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乙腈和N,N-二甲基甲酰胺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石英毛细管柱OV-170l(15m×0.53m m,1.0μm);柱温:50℃恒温6m in,以30℃/m in的速率升温至l80℃,恒温8m in;载气:高纯氮气2.0m lm/in;氢气:40m 1m/in;空气:300m l/m in。结果方法精密度为0.795%~2.25%,平均回收率99.2%~101.9%R(SD≤2.8%)。3批样品中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能较好地进行比阿培南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5.
任霞 《职业与健康》2006,22(3):220-221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于“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并发症多而杂,常并发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等,极个别患者可出现永久性[1,2]及完全性耳聋。2001年1月~2003年3月,我们对20例居家流腮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1对象本组20例患者,1~9  相似文献   
176.
HL-60细胞高三尖杉酯碱诱导后CD44表达变化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CD44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探讨HHT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HT诱导分化模型,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NBT还原实验测定细胞分化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及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CD44、p27、p21和Cyclin E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TT实验显示,HHT对HL-60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HL-60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半定量分析PCR扩增产物光密度相对表达量显示,HHT诱导后HL-60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逐渐减弱,p27和p21基因逐渐增强,Cyclin E基因逐渐减弱。CD44与p27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86,P<0.05。结论:HHT可能通过下调CD44基因,进而提高p27和p21表达,抑制Cyclin E活性而对HL60细胞产生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7.
目的:研究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分娩存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64例产妇纳入研究,32例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作为对照组。32例患者注射欣母沛治疗,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有效性发现,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具有一定优越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8.
桑银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桑叶多糖、银杏黄酮、牛磺酸、生物铬等按一定比例组成桑银降糖胶囊,并对链脲酶素所致昆明鼠糖尿病模型进行降糖治疗,观察桑银降糖胶囊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和体外抗体形成细胞检测(溶血分光光度法)。结果实验表明桑银胶囊能明显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促进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经统计学分析,实验大、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桑银降糖胶囊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外抗体形成细胞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桑银降糖胶囊可以明显增强小鼠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结论桑银胶囊大、小剂量组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明显增强小鼠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起到了促进非特异免疫防御体系的扶正固本作用,提示有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方法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450户餐饮服务单位,对其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朝阳区内不同地域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状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规模、不同量化分级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状况之间均存在差异,量化等级愈高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状况愈趋于良好。结论我们需加强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重点对C级餐饮服务单位及中小型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监管,提升C级单位软硬件设施,在巩固A、B级餐饮服务单位符合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A、B级数量,从而提高朝阳区整体餐饮业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于肥胖人群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39例肥胖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晚,用药前及用药后间隔14周,观察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明显(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斑块数量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但可降低肥胖者的血清TC、TG和LDL-C水平,逆转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