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小肠RNA对小鼠辐射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辐射外源核酸 (RNA,DNA)对受照小鼠肠腺的恢复作用已有文献报道 [1 - 3] .我们建立辐射模型后给予 RNA治疗 ,采集肠组织标本后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 L D- PCR技术 ,观察外源小肠 RNA对受照小鼠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m RNA提取采用 Promega公司 Poly ATtract RSystem1 0 0 0试剂盒 ,反转录采用 SMARTTMPCR c DNA Syn-thesis Kit (Clontech) ,PCR产物纯化试剂盒采用 Promega公司 Wizard R Plus Minipreps DNA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爆炸冲击波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阐明颅脑冲击伤的损伤机制和其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6只,分为6组,即爆后15min、6h、12h、24h、48h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镧示踪法观察爆炸冲击伤后大鼠BBB开放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用组织干湿重称量法定量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结果爆后15min,大鼠BBB明显开放,血管周围空泡化严重,渗出明显,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渐恢复,但48h后尚未完全恢复;伤后(爆后15min~24h)脑组织含水量变化与BBB改变相一致;爆后15min脑皮层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变性明显;随着伤后时间的延长(爆后15min~48h),脑组织损伤逐渐加重。结论爆炸冲击波可引起大鼠BBB的明显开放和脑组织严重水肿。  相似文献   
53.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MP)对小鼠肠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EMP组(每组6只),用200kV/m,200次的电磁脉冲辐照大鼠,于照后第18h,活杀小鼠,取空肠,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cDNA探针;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EMP组与正常组相比,有56条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有37条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19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在表达异常的基因中有19条基因是已知功能或部分功能的基因,其中α-catenin胞质蛋白、淋巴细胞同型抗原、谷氨酰果糖6磷酸氨基转移酶、核糖体蛋白S17、小富脯氨酸蛋白2A、腺状激肽释放酶、脂氧合酶、醛酮还原酶、RNA结合蛋白、α-胰淀粉酶2、弹性蛋白酶2、p6-5淋巴细胞抑制因子基因等12条为表达上调基因;Jam新连接粘附分子、精氨酸甲基转移酶,Carm1、NNP-1、2-5寡腺苷酸合成酶、Mlark、ATP合成酶α亚基、解偶联蛋白基因等7条为表达下调基因,其余37条则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电磁脉冲辐照可诱导小鼠肠组织多个基因特异性表达,且上调基因数居多。  相似文献   
54.
兔VX2肿瘤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VX2肿瘤是一种来源于Shope病毒致乳头瘤恶变形成的鳞状上皮细胞恶性肿瘤,属于鳞状细胞癌。1940年建株保存。经72次传代培养后建立起来的仍可在兔体内种植的肿瘤细胞株。国内文献对其来源描述不统一,它可接种在兔的肝脏、肾脏、肌肉、骨骼和颅脑等处。兔VX2肿瘤广泛用于各脏器肿瘤模型的建立,现就兔VX2肿瘤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中药复合抗氧化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的降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上观察复合抗氧化剂对实验性高血脂家兔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体质量约(1.5&;#177;O.2)kg,3.O~4.O月龄的24只家兔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复合抗氧化剂组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对照组)和在普通饲料中加入lOOg/L蛋黄粉、lOg/L胆固醇、50g/L猪油组成的高脂饲料(其他两组)喂养;复合抗氧化剂组动物在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兔每天按照O.06g/kg标准灌胃给予30g/L复合抗氧化剂液。喂养第12周末检测各组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病变。结果:高脂模型组显示有不同程度的As形成,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不规则。3组TC、TG和LDL-C含量之间差别非常显著,X^2=l8.25,P(0.001;r=15.37,P&;lt;0.001;r=19.Ol,P&;lt;0.001。HDL—C含量在对比组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r=9.04,P&;lt;0。05。给予高脂饮食,模型组1℃,TG,HDL-C和LDL—C增至29。34(23。70),0.87(0.28),3。83(12.72),25.57(11.30)mmol/L。在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后,减至14.55(4.30),0.11(0.21),2.41(1。59),12.29(6.51)mmol/L。除HDL-C外,两组间TC,TG和LDL—C差别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分别为X^2=6.36,P&;lt;0.05;X^2=11.31,P&;lt;0.01;X^2=8.04,P&;lt;O.01。结论:该复合抗氧化剂对已形成的高脂血症兔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背景:失重状态是一种特殊物理环境,长期处于该环境易引起机体骨质疏松等改变,而此环境下可影响骨折愈合,但骨折愈合延迟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在模拟失重情况下大鼠后肢骨折的愈合过程,观察其组织形态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12在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动物分组:SD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170+5)g,随机分为失重组和单纯骨折组,每组32只。方法:制备64只大鼠后肢腓骨骨折模型。单纯骨折组骨折形成后动物自由活动,失重组采用头低位尾悬吊模拟失重状态。两组大鼠分别于处理7,14,21,28d各取8只麻醉后处死取骨折侧腓骨。主要观察指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折断端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模拟失重后肢骨折断端的愈合特点。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失重7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40,P〉0.05);失重14d与单纯骨折相比其骨折愈合较慢和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低下(χ^2=3.000,P〈0.05);失重21d与单纯骨折相比骨折愈合形态学改变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显著降低(χ^2=4.063,P〈0.05)失重28d与单纯骨折相比,病理学显示骨折愈合明显延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降低(χ^2=4.655,P〈0.05)。结论:模拟失重状态对后肢骨折大鼠骨折愈合过程有延迟作用,模拟失重状态持续的时间越长,则对后肢骨折大鼠的延迟愈合越明显。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测毫米波与γ射线复合辐照后小鼠心、脑及肺脂质过氧化物 (L PO)、谷胱甘肽 (GSH)和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 :采用 6 0 Co-γ射线照射小鼠后 (全身照射 ,1次 ,剂量为 6 2 0 c Gy) ,复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小鼠背部皮肤 (频率为 36 .11GHz,功率密度为 10 m W· cm- 2 ,照射范围 2 cm× 2 cm ,每天 1次 ,每次 30 min,连续 5 d) ;于复合照后第 8天检测小鼠心、脑、肺组织中 L PO,SOD和 GSH的含量。结果 :1毫米波单照组小鼠脑、肺 L PO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 ;γ射线单照组和复合照射组各组织 L PO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增高的趋势。 2复合照射组和γ射线单照组心脏 GSH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毫米波单照组心脏GSH的含量也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3γ射线单照组肺 SOD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复合照射组则较正常对照组有增高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复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及毫米波单纯照射可引起小鼠远位脏器 L PO和 GSH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58.
小鼠小肠RNA对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鼠小肠RNA对受照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照后4d,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人肠上皮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照后给予小肠RNA组的LD50为14.2Gy,照射对照组的LD50为12.6Gy,DMF为1.13;照后24h,小肠RNA组的G2期细胞增多,而G1期细胞减少。结论 小鼠小肠RNA可提高受照人肠上皮细胞存活率,其机理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不同脉冲次数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作用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骨架聚合态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EMP采用0、100、200、400次脉冲数各辐照ECV-304细胞,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鬼笔环肽染色F-actin和PI染色胞核的双标染色法,观察受辐照血管内皮细胞内微丝形态学的变化,记录并测定细胞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对照组细胞中的大部分荧光样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弱,胞浆内可见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细胞均可见其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变长,其间的荧光样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细胞内数量和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细胞膜结构完整且荧光增强。随着EMP脉冲次数的增加而微丝F-actin表达显著增多,以400次脉冲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EMP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骨架F-actin表达增高且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对大鼠腺垂体及其靶腺功能的影响,探讨PEMF对大鼠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特点及机制,为制定相关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辐照组和平行对照组各4组,每组6只。辐照组大鼠以PEMF(200kV/m、200次脉冲)辐照。并于照后12、24、48和96h分别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腺垂体及其靶腺分泌激素水平。结果大鼠腺垂体及其靶腺分泌激素在辐照后有明显变化,血清皮质醇、催乳素、睾酮以及黄体生成素的上升峰值在照后不同时间(12~96h)分别较相应对照组增加了119.1%、43.9%、264.7%及44.3%(P〈0.05或0〈0.01),而生长激素、T4、T3及TSH的下降最低点分剐较相应对照组减少了67.8%、43.5%、16.9%和35.6%(P〈0.05或P〈0.01)。结论PEMF使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发生时相性变化;提示PEMF可能引起大鼠应激反应的发生及内分泌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