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2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21.
目的(1)建立RT PCR方法,定性测定SIV感染猴血浆中病毒RNA,比较其与传统血浆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2)建立DNA PCR方法,检测SIV感染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s)中的前病毒DNA。(3)检验DNA PCR和RNA PCR方法在猴SAIDS模型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用SIVmac251静脉感染恒河猴,定期采血,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以RNA为模板通过RT PCR法扩增,凝胶电泳定性;从感染猴PBMC中提取带有整合的SIV前病毒DNA的细胞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凝胶电泳定性。结果DNA PCR和RNA PCR经两轮扩增后均得到一长度为477bp的特异条带,测序鉴定确为目的片段。9只实验猴感染SIV后7d,RNA PCR结果为79阳性,DNA PCR结果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只有59阳性;此后一直到感染后的42d,RNA PCR和DNA PCR的结果一直为100%阳性,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在感染后35d下降到49,到42d时下降为零。结论PCR方法比病毒分离方法的敏感性高。尤其是DNA PCR,既可检测具有活跃病毒复制的受感染细胞,又可检测那些携带病毒处于转录休眠期的细胞,所以在感染的早期和中后期———血浆病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或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的阶段,它作为猴艾滋病(SAIDS)模型病毒学指标之一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是较血浆病毒R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22.
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混合效应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混合效应的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效应的广义线性模型。结果 :将个体作为随机效应来估计时 ,可以增加误差自由度 ,提高估计精度 ,同时可以考虑中心效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等协变量的影响 ,并且对于缺失数据在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照样能进行分析。结论 :在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的分析中 ,混合效应的一般线性模型适用于连续性结果变量的分析 ,混合效应的广义线性模型适用于分类结果变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523.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行开颅夹闭术794例手术时机选择的体会。结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术最佳,超早手术病死率、病残率高。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合并脑内血肿有小脑幕切迹疝可能者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意识障碍较重,或血压、呼吸不稳定者,给予保守治疗,若3d内病情好转,则行CTA检查,发现动脉瘤,于发病后第2~3天行开颅脑动脉瘤夹闭术,若病情仍无好转,则2~3周后再行开颅夹闭术;I~III级脑动脉瘤患者,则发病后第2~3天开颅夹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4.
目的探讨斜跨位(即斜仰卧-截石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共对我院96例患者施行斜跨位超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男6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结石长径(22±7,15~41)mm。术中将患者置于患侧斜向上45°斜跨位,逆行留置9.5/11.5 F输尿管通道鞘或7 F输尿管导管。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并置入11/13 F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外鞘。采用200 μm钬激光碎石。取石满意后,根据结石碎片清除情况、通道是否有出血决定是否留置双J管和(或)肾造瘘管。 结果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3)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16±11)g/L。术后4例出现发热38.5~38.9℃。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1.3)d。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1.7%(88/96)。 结论斜跨位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短,且结石清除率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5.
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胰体尾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2月~2006年8月分别对1例胰体尾囊性占位、2例胰岛素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1例);对1例胰体尾部假性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内引流术。结果4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均在200mL以内,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10、240和120min,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前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发生。2例胰岛素瘤患者术后血糖恢复。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内引流术后囊肿明显缩小。结论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及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26.
目的总结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并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55例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例患者因腹膜后阑尾而中转为3孔法。手术时间为(40.6±12.3)min(35~90 min),住院时间为(4.5±1.3)d(3~6 d),住院费用为(1.2±0.3)万元(0.8~1.5万元),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9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脐部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较满意。结论采用通用器械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27.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法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肠瘘的技术要点、优势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9年7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外科手术后急性肠瘘的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双套管持续;中洗负压吸引引流法治疗。结果:1例死于肿瘤晚期全身衰竭,1例中途放弃治疗,其余19例均治愈,患者多于双套管持续;中洗负压吸引引流后1~3d停止发热,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引流后15~35d,肠瘘自行愈合拔管。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急性肠瘘一旦发现应及时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引流并联合其他保守治疗方法,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28.
石亿  于浩  辛怀丽 《淮海医药》2014,(1):100-102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五位,恶性程度高,早期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多属中晚期或进展期,预后差,5年总存活率〈15%。近年来,随着对胆囊癌转移方式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进展及放、化疗方案的改进,使得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时间明显提高。现就国内外在胆囊癌综合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29.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学治疗(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1979年~2012年)、维普数据库(1989年~2012年)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1998年~2011年)和Pubmed数据库,按Cochrane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合并有效率为50.41%(95%CI:45.12%~55.70%),单用化疗的合并有效率为39.44%(95%CI:34.33%~44.62%)。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的有效率是单用化疗的1.2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09~1.52,P<0.01);生活质量提高率是单用化疗的1.90倍(95%CI:1.55~2.33,P<0.01);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单用化疗降低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75,95%CI:0.59~0.96,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生活质量提高率均优于单用化疗,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单用化疗。  相似文献   
530.
目的 探讨乳杆菌E6-1在体外对人口腔癌细胞Cal-27增殖抑制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0、10、20、40 mg/mL)的乳杆菌E6-1,作用于人口腔癌细胞Cal-27后,采用MTT实验检测E6-1对Cal-27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对凋亡细胞核DNA的影响;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色素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实验结果表明,E6-1对Cal-27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E6-1(10、20、40 mg/mL)及原液可诱导细胞核DNA形成 “梯状”条带(梯带);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色素c、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E6-1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有效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