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8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耳鼻咽喉   139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435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1036篇
内科学   579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75篇
特种医学   386篇
外科学   607篇
综合类   2176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054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1095篇
  13篇
中国医学   926篇
肿瘤学   37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翟寒月  张鹏  苏玉文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98-1600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大约2.5%的人群罹患此病.紫外线光疗是治疗方法之一,可促使表皮产生1,25(OH)2D.维生素D活性代谢产物1,25(OH)2D及其衍生物通过其细胞核受体即维生素D受体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除了经典的调节钙、磷代谢外,1,25(OH)2D及其衍生物抗增殖及促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正在被逐渐认识.它可能通过调节皮肤局部的免疫反应、抑制角质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化从而有效地治疗银屑病.因此,进一步了解维生素D及衍生物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更有效地治疗银屑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制备细胞核靶向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方法胺催化合成法合成富勒醇,并且通过使用生物材料,将富勒醇包裹起来,在其表面连接与核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雌激素类似物,制备成新的纳米材料。对制备的富勒醇及其硬脂质纳米粒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合成的富勒醇分子式为C60(OH)24,其硬脂质纳米粒能够通过核膜,到达细胞核。结论通过该实验方法可制备在细胞核靶向的富勒醇硬脂质纳米粒,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核靶向的电离辐射防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效果研究队列89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孕妇,经雅培Architect i2000分析仪检测其血清HBsAg和HBeAg,并用雅培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系统m2000定量检测HBV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95.65%;HBeAg阴性组中,HBVDNA阳性率为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71,P<0.01);HBsAg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HBVDNA含量增加而增加,成正相关(r=0.53,P<0.01)。结论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孕妇中HBVDNA载量与HBsAg、HBeAg滴度均呈正相关,HBsAg可以较好的反映HBV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筛查17β雌二醇(E2)诱导MG-63细胞下调表达cDNA片段,寻找MG-63细胞中E2相关基因,探讨雌激素的骨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改良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筛查E2干预MG-63细胞表达下调的cDNA片段,Southern杂交和快速Northern杂交分析cDNA片段来源后。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蓝白筛选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分析。最后选取部分阳性差异表达克隆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 得到2个表达下调的cDNA条带,证实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E2干预后表达下调。随机挑取20个克隆测序得到19个序列,分别代表14个不同基因,均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这些基因与骨基质形成、转录信号转导及细胞分化发育调节等相关,其中1个克隆经Northern杂交证实其受E2干预表达下调。结论 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可快速筛查差异表达基因。MG-63细胞受E2诱导下调表达的部分基因可能参与了雌激素介导的骨重建过程从而起到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准确、实用的测定骨等生物样品中氟化物水平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温燃烧水解-氟电极法,使用拉丁方设计,以回收率作为选择实验条件的指标,对骨等生物样品的氟化物水平测定方法进行了温度、时间、消化液收集量3个处理因素和4个水平的实验研究。结果选择出温度为1100℃,时间为30 min,消化液收集量为75 ml的最佳测定条件,同时还推出了一种新的助燃剂-金刚砂(Sic),对缓冲液常规使用方法也进行了改进。结论高温燃烧水解-氟电极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为97.6%- 101.7%,变异系数均为2.0%以下,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对老年女性诊断性刮宫的价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防措施.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诊治的老年女性113例(老年组)纳入研究,另有同期进行宫腔镜诊治的非老年女性1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防治效果;手术后结果 与单纯分段诊断刮宫的诊断正确性进行比较. 结果 113例老年组宫腔镜手术成功率为88.5%(100例),非老年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5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老年女性行宫腔镜下诊断刮宫较单纯诊断刮宫术病灶发现率高,准确性高于单纯诊断刮宫.老年组应用雌激素组成功率为95.5%(64/67),未应用雌激素组为69.6%(32/46),提示应用雌激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雌激素或米索前列醇处理后手术成功率升高,雌激素组较米索前列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结论 老年女性应用宫腔镜手术诊断刮宫安全可行,但较非老年女性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需给予雌激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OPCABG组75例,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ECCABG组1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OPCABG组术后15例(20%)出现房颤,ECCABG组术后31例(27.4%)出现房颤。二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房颤发生率,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房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后侧支循环逐渐关闭,改变心房的血液分布,诱发心房内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局灶激动,从而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998.
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人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rotid endartreetomy,CEA)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处理方法 . 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行CAS的老年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并发症的防治措施. 结果 88例患者共置人支架92个,均为自膨式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4.6%下降至13.2%.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发生颈动脉窦反应23例,占26.1%.70~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与60~6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与颈动脉分叉部的距离≤10 mm者与>1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收缩压>160mm Hg)6例,高灌注综合征4例,其中颅内出血1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脑血管痉挛4例,肾功能不全3例,穿刺部位淤斑或血肿7例.随访期间发生短暂脑缺血发作(TIA)3例,心肌梗死1例,脑出血1例.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老年人CAS风险相对较高,正确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乳鼠心室肌细胞起搏电流(If)的特点,并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乳鼠心室肌If基因的表达。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乳鼠心室肌细胞,用光镜、透射电镜、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f并研究其特性;采用SYBR-GreenI染料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乳鼠心室肌If基因即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mHCN)亚型2和mHCN4的表达。结果光电显微镜下见搏动频率50~100次/分的细胞团;透射电镜看到丰富的线粒体、肌丝明显;用抗肌动蛋白α-actin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心肌细胞,95%以上呈现阳性。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到心室肌细胞的If,并得到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其激活电压约为-75mV;实时定量PCR检测mHCN2∶mHCN4为(5.15±0.19)∶1。结论乳鼠心室肌细胞有超极化激活、可被Cs+阻断的If,其基因表达以mHCN2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关系。方法测定CA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TBIL。结果267例CA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8.98±4.26)μmol/L,35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BIL水平为(13.61±5.78)μmol/L,两组血清TBI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u=6.12,P<0.01);病例-对照在不同血清TBIL浓度的构成比不同,病例组低浓度比例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比例低于对照组(χ2=23.92;P<0.01);病例对照配对分析,低血清TBIL水平与CAD有关,与非低浓度相比,低浓度血清血清TBIL可使CAD的危险性增加2.17倍(OR=3.17;χ2=12.5;P<0.01)。结论低浓度血清TBIL水平与CAD的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