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270篇
  免费   23386篇
  国内免费   17266篇
耳鼻咽喉   2085篇
儿科学   2558篇
妇产科学   3320篇
基础医学   29845篇
口腔科学   4233篇
临床医学   33617篇
内科学   35290篇
皮肤病学   2481篇
神经病学   13418篇
特种医学   91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2篇
外科学   24412篇
综合类   40409篇
现状与发展   64篇
一般理论   22篇
预防医学   14597篇
眼科学   7396篇
药学   25515篇
  217篇
中国医学   14083篇
肿瘤学   21043篇
  2024年   494篇
  2023年   3634篇
  2022年   5884篇
  2021年   12971篇
  2020年   9647篇
  2019年   8511篇
  2018年   8983篇
  2017年   7996篇
  2016年   7497篇
  2015年   11475篇
  2014年   14133篇
  2013年   12160篇
  2012年   18088篇
  2011年   20256篇
  2010年   12000篇
  2009年   9387篇
  2008年   12615篇
  2007年   12641篇
  2006年   12725篇
  2005年   12656篇
  2004年   8027篇
  2003年   7606篇
  2002年   6368篇
  2001年   5655篇
  2000年   6035篇
  1999年   6378篇
  1998年   3909篇
  1997年   3888篇
  1996年   3128篇
  1995年   2902篇
  1994年   2444篇
  1993年   1532篇
  1992年   2097篇
  1991年   1806篇
  1990年   1500篇
  1989年   1259篇
  1988年   1158篇
  1987年   967篇
  1986年   826篇
  1985年   616篇
  1984年   402篇
  1983年   281篇
  1982年   174篇
  1981年   167篇
  1980年   124篇
  1979年   160篇
  1977年   69篇
  1975年   71篇
  1974年   75篇
  1972年   5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95%CI为0.04~0.82;P=0.027)和糖尿病(OR=4.32,95%CI为1.05~17.81;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对公开发表在网络和数据库的有关中医药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文献进行方、药、证的可视化分析,客观全面的对COVID-19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探讨,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选用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纳入文献中的用药情况进行数据拆分、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高质量数据的主要期刊来源是核心期刊《中医杂志》;新冠临床用方以解表清热剂、开窍补益剂、辟秽祛湿剂为主;临床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解毒药、化湿祛痰药以及补益药为主;临床治病思路以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临床常见证型为湿、热、寒、毒相关证型;重视新冠前期预防以及后期恢复调养;治疗过程用药考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结论 新冠的中医临床诊治考病全面,并注重养阴与祛邪并进,可为官方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析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AE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肺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等评分变化以及疗效。结果:在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上,两组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mMRC、CAT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总体为82.5%(33/40),观察组总体为95.0%(38/40),二者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治疗AECOPD的疗效确切,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且利于其预后康复,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世界各地均在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但快速的 e 化发展,会因民众自身条件的不同造成不均的现象,并导致阶层、地域及群体间的“数位落差”。数位落差是世界各地政府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无法避免的,大陆地区也不例外。由于中国台湾地区具有与大陆相似的文化氛围和相近的教育发展历史,该文通过梳理和解读中国台湾地区现有的缩减数位落差政策,以期为大陆地区研制专门化政策来应对当前挑战,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
随着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