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9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540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409篇
口腔科学   111篇
临床医学   1012篇
内科学   621篇
皮肤病学   99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科学   643篇
综合类   2339篇
预防医学   963篇
眼科学   148篇
药学   1120篇
  5篇
中国医学   786篇
肿瘤学   33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83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各期平均眼压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平均眼压26.26mmHg,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5.47mmHg、16.89mmHg、19.14mmHg、18.50mmHg。16眼结膜形成滤性手术典型滤过泡,10眼结膜疏松无滤过泡形成。26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比短程化疗含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两组方案在抗结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初治菌阳肺结核100例,予含SM方案(2HRZS/7HR)化疗50例,含EMB方案(2HRZE/7HR)化疗50例。每月检查痰结核菌一次(涂片三次,培养一次)。停药后继续追踪两年。结果痰菌2个月内转阴者,SM组29例,占63%;EMB组18例,占38%,p<0.05,有显著性差异。需延长强化期者:SM组16例,占35%;EMB组26例,占55%,p<0.05,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病例,SM组2例,占4%;EMB组3例,占6%,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含SM方案化疗的病例其痰菌转阴时间比含EMB方案短。  相似文献   
5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ACS患者不仅病死率较高,还存在缺血事件(如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复发风险。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是导致ACS的重要原因。为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临床推荐ACS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强效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然而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ACS患者残余缺血风险(经抗栓治疗后仍残留的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仍旧较高。因此为进一步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对强化抗栓方案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总结强化抗栓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双通道抑制(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等强化抗栓治疗方案可降低缺血事件发生风险,为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抗栓治疗及明确最佳抗栓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烧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索改善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大鼠分成休克期切痂组(A组)、常规切痂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A、B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C组不烫伤。A组伤后第6h、B组伤后第4d切痂,并于伤后第1、5、9d各活杀10只,取材送检,观察其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A、B组与C组比较:A、B组烫伤大鼠各时相点CD3^+T细胞变化不大(P〉0.05),但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T细胞增高(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下降(P〈0.05或P〈0.01)。(2)A组与B组比较:A组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T细胞降低(P〈0.05或P〈0.01),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表达及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大鼠烫伤后细胞免疫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2)休克期切痂可以改善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外周血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提高经活化后脾脏CD25^+T淋巴细胞数。从而改善烫伤大鼠伤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l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ISA和FACS等方法检测BMS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BMSC可进入并较长期(30天)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体外,BALB/C小鼠的BMSC对由ConA诱导的BALB/C和C57BL/6(B6)和BXSB小鼠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前两种小鼠由12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分泌k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对BXSB小鼠由I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k分泌有抑制作用。BALB/C小鼠的BMSC对BALB/C和B6小鼠由ConA诱导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却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两种品系小鼠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但对于BXSB小鼠却不同,BALB/C的BMSC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BXSB小鼠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结论:异基因BMSC不但可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较长期(30天)存在;另外,BMSC对同基因正常、异基因正常和异基因自身免疫病的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嗅成鞘细胞条件培养基(OECCM)对PC12细胞促分化作用及其对-OH自由基损伤分化后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培养和纯化嗅成鞘细胞,收集其培养上清作为OECCM,然后用其培养PC12细胞,培养3 d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βtubul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同时在同一批细胞中加入100μmol/L FeSO4和50μmol/L H2O2作用20 min,再用OECCM继续培养48 h,然后进行MTT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和存活细胞计数。结果用OECCM培养的PC12细胞长有突起,形态酷似神经元,并且-βtubul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而对照组细胞在同样培养时间里,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βtubulin染色呈阴性。用FeSO4和H2O2产生的-OH自由基对分化后的PC12细胞进行损伤,发现继续用OECCM培养后,反映细胞活性的A值为0.346 5±0.032,对照组0.201 8±0.034(P<0.01);同时两组细胞存活数目的百分比分别为:实验组为(56.7±5.9)%,对照组为(23.8±7.4)%(P<0.01)。结论嗅成鞘细胞可以分泌有促PC12细胞分化作用的分子和对分化后的细胞在损伤时有保护作用的分子。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层粘连蛋白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内的表达 ,探讨其分布与功能的关系。 方法 收集不同年龄新鲜健康人前磨牙 6 0颗 ,固定 ,脱钙 ,石蜡包埋 ,层粘连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层粘连蛋白免疫反应性 ( IR)普遍存在于牙髓、前期牙本质和成熟牙本质小管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之间 ,以牙髓的神经与血管周围最为丰富 ,冠髓较根髓密集。 结论 层粘连蛋白 IR不仅见于牙髓与前期牙本质 ,而且也见于成熟牙本质 ,它对支持、固定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各结构的正常位置、形态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观察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Flt3L及pCCL5对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诱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促进作用。将pFlt3L及pCCL5分别用脂质体的方法转染Hep G2细胞,然后采用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上清Flt3L及CCL5两种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将pFlt3L和pCCL5两种重组质粒单独或联合使用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免疫小鼠,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骨髓细胞增殖及趋化实验证实了Flt3L及CCL5均有生物学活性。pFlt3L和pCCL5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提高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量(P<0.05或P<0.01),IL-4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Flt3L+CCL5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Flt3L和pCCL5表达质粒联用可显著促进小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对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研究硫化氢(H2 S)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6(HSC-T6) Ca2+浓度、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活化HSC-T6用含10%小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备为1×105个肝星状细胞(HSC)悬液。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负载细胞后,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扫描HSC-T6细胞内Ca2+荧光强度(FI)变化,FI表示细胞内Ca2+浓度。四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H2S供体——NaSH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低浓度H2S(100μmol/L)明显降低HSC-T6细胞内Ca2+浓度(P<0.05),而细胞增殖增加(增殖率为116%);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可阻断H2S的作用。高浓度H2S(1mmol/L)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但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低浓度H2S通过激活HSC-T6细胞KATP通道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氧化应激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H2S刺激HSC-T6细胞内Ca2+浓度增加。提示H2S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