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11篇
  免费   9189篇
  国内免费   6843篇
耳鼻咽喉   940篇
儿科学   1140篇
妇产科学   971篇
基础医学   9507篇
口腔科学   1457篇
临床医学   11928篇
内科学   11590篇
皮肤病学   1011篇
神经病学   4154篇
特种医学   34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8748篇
综合类   21274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8213篇
眼科学   2444篇
药学   10949篇
  90篇
中国医学   6596篇
肿瘤学   679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990篇
  2022年   2220篇
  2021年   4033篇
  2020年   3312篇
  2019年   2732篇
  2018年   2772篇
  2017年   2966篇
  2016年   2693篇
  2015年   4284篇
  2014年   5331篇
  2013年   5398篇
  2012年   7359篇
  2011年   8174篇
  2010年   6011篇
  2009年   4901篇
  2008年   5733篇
  2007年   5794篇
  2006年   5566篇
  2005年   4681篇
  2004年   4370篇
  2003年   4776篇
  2002年   4150篇
  2001年   3282篇
  2000年   2263篇
  1999年   1615篇
  1998年   1029篇
  1997年   967篇
  1996年   680篇
  1995年   600篇
  1994年   550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156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2篇
  194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严重。化疗是结直肠癌常见治疗方式之一,并与营养不良独立相关,化疗后患营养不良风险增大且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同时,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化疗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并增加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生存率等。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且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目前营养治疗主要包括营养咨询、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等,相关指南和研究表明在营养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剂及肠内营养,仅在采用以上治疗后仍存在营养不足或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时行肠外营养。本文主要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之间关系、营养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指南进行综述,以期引起临床上对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治疗方面重视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尾静脉移植对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从健康剖宫产产妇志愿捐献的新鲜羊膜中分离出hAMSCs,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构建上调和下调TGF-β表达的慢病毒质粒,并转染纯化的hAMSCs,构建出稳定的上调或下调TGF-β表达的hAMSCs。分离并剪去C57BL/6小鼠的部分坐骨神经,将SD大鼠的坐骨神经分离剪取并移植至小鼠的坐骨神经缺损处,构建出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前1 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或相应的hAMSCs重悬液进行移植治疗。于治疗后第14天时采用DigGait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时,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25.820±0.286)明显高于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33.413±0.920)和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30.755±0.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TGF-β的hAMSCs尾静脉移植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其可能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73.
74.
75.
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定期检测肝功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门诊就诊心血管病患者,了解其所用他汀类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每月复查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结果所用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20mg/d,治疗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而肝酶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肝酶升高3倍以上者所占比例低。结论他汀类药物在低剂量应用时对肝脏损伤小,没有必要频繁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受控型转基因载体,为制备受控型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MGF-Ⅰ的转基因小鼠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受控型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转基因载体;将其电转至AM1菌中,利用其中的Cre重组酶将载体上两个同向LoxP序更锚定的新霉素(neomycin)基因删除,解除其对蜕皮激素诱导表达系统的阻断作用,利用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删除情况;将重组后的载体转染至COS7细胞中进行瞬间表达,蜕皮激素诱导后回收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物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hIGF-Ⅰ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成功构建大小为13.6kb的转基因载体pOE-IGF-Ⅰ;转化至AM1中后,PCR、酶切和测序的结果都证明其中的Cre酶能够将载体上neomycin基因删除;重组后的载体转染至COS7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截短型MGF-Ⅰ能够在COS7细胞中顺利表达。上述结果证明该蜕皮激素诱导表达截短型hIGF-Ⅰ的受控型转基因载体能够用于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64层CT一次扫描同时完成心脏冠脉成像及心功能分析的可行性。方法96例患者均行MSCT心脏成像扫描和MR心脏检查,数据分别按照冠脉成像和心功能分析要求进行重建和后处理,评估。结果1271段冠脉血管中有约99%血管显示清晰,达到诊断要求;心功能分析数据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容积(LVMV)与MR相关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91、0.94、0.89、0.88。结论MSCT可以在一次扫描中完成冠脉成像和心功能数据采集,具有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变化的影响,为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钙血症及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钙离子浓度的透析液,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高钙组(1.75mmol/L)和低钙组(1.25mmol/L),比较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脉搏、血压,同时抽查患者透析前后血钙及血肌酐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浓度均显著下降,透析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血钙较透析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低钙组患者血钙比透析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钙组患者透析后较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血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低钙组较高钙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都降低,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与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离子水平及血压呈正相关,低钙透析液透析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79.
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穴:太溪、肾俞、合谷、廉泉,将穴位与电针仪连接。结果显示治疗后部分患者口干症状有明显改善。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指标降低。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好、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0.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